朱慈烺的皇後姓馬,河南人,逃難到了北直隸,兄弟姐妹都已經死在了亂世之中,隻有一個父親相依為命。
父親有秀才功名,曾經小有名氣,算的上是書香世家。
馬氏家庭背景簡單,沒有外戚,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婚期定在了八月,就剩一個多月了。
現在父女兩人就住在京師,朝廷安排了府邸。
朱由檢原本是打算一切從簡的,畢竟現在天下沒有平定,不宜鋪張浪費。
但楊軒卻表示必須大辦。
新朝新氣象,讓天下人都看到朝廷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若是朝廷對未來都沒有信心,那天下人怎麼可能有信心?
朱由檢說不過楊軒,隻能同意。
在這件事上,朱慈烺這個當事人是沒有什麼話語權的。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承武元年八月,皇帝朱慈烺的大婚如期舉行。
楊軒的擔任迎親使,將皇後馬氏接入宮內。
此次皇帝大婚,場麵很大,京師大街上,擺了不下千桌的流水席,與民同樂。
來了說句吉祥話就可以吃。
還有京軍大營之中也擺了流水席。
整個京師的廚子都不夠用了。
前前後後花費三百多萬銀元,堪稱有明一朝之最。
皇後馬氏樣貌上佳,又從小接受文化教育,文化水平不低,又經曆了亂世,深知民間疾苦,品性、德行皆上乘。
楊軒、朱由檢等人對皇後馬氏的期望都很高。
不求她能像孝慈皇後一樣,但也不能差太多,做好一個賢內助是最起碼的。
好在,皇後馬氏並沒有讓大家失望,表現可圈可點。
與朱慈烺之間的感情也與日俱增,在朱慈烺疲憊的時候,能做好一個妻子該做的,在朱慈烺被大臣氣的煩躁的時候,又能做好一個皇後該做的。
她勸說朱慈烺,不能對臣子過多苛責,對百姓也要多加善待。
但讓人著急的是,成親三四個月都沒有懷孕。
楊軒診脈後表示皇後馬氏的身體沒什麼問題,而且要孩子這件事,不能著急,以平常心看待。
越著急就越有可能懷不上。
並且還告誡朱由檢、周太後他們,不要給皇後施加太多的壓力。
該懷的時候,自然會懷上的。
相比於著急抱孫子的朱由檢夫妻,朱慈烺倒是一點兒也不急,他現在還不到二十歲,每天都有鍛煉身體,楊軒也說了,就保持現在的習慣,能活七八十歲,所以,他並不著急,反而寬慰皇後,不要有太多的壓力。
這也讓他們夫妻的感情越發深厚。
……
另一邊,李自成在南方鬨得動靜是越來越大了。
兵圍金陵,隻是沒打下來。
但江南的地主士紳階級卻是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商業、經濟等都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大量的難民開始北逃。
朝廷派出人手接收難民,給北方帶來了大量的人口和人力。
楊軒開始建設織造局,用今年種的棉花織布,製作棉衣。
極端氣候還沒有結束,冬天依然非常冷,棉花的需求量非常大。
種的那點肯定是不夠的,大量從其他地方采購是必須的。
隨著李自成攻占的地方越來越多,朝廷也該有點動作了。
秋收已經結束,糧食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