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的聲音自然是有的,但楊軒用實際行動告訴了他們一個道理:在絕對的實力麵前,弱者是沒有說話的資格的。
於是在這種不可抗力之下,改革轟轟烈烈的進行。
而且這種改革對於中低層官員的誘惑力是巨大的,因為隨著對各部的拆分,一下子就多出了許多正三品,正二品的官職,上升空間一下就大了許多。
雖然權力相比於之前的六部尚書小了許多,但作為一部尚書,掌管一部,身份地位是許多官員一輩子都達不到的。
對於中低層官員來說,這就已經夠了。
前麵就說了,這次的改革,還包含了俸祿。
之前張居正不是搞出了一個考成法嘛,楊軒將考成法進行了完善,並將政績考核與俸祿掛鉤。
簡單來說就是底薪加提成。
各級官員都有一個基本俸祿,根據政績考核,在基本俸祿的基礎上翻倍,最高可翻十倍。
政績考核的標準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彆,而每個級彆,又有三個標準,如甲下,甲,甲上。
丙級為及格,沒有提成,連續幾年的考核都是丙級的話,會嚴重影響升遷。
丁級顧名思義就是不及格了,若連續三年政績考核都是丁級的話,官降一級,並記錄在檔案上,就算是想要熬資曆慢慢升遷,都幾乎是不可能了。
原本政績就是和錢途掛鉤,隻不過這次楊軒是直接擺在了明麵上。
比如政績考核為甲上的話,一年基礎俸祿是五百銀元,那麼翻十倍就是五千銀元,連續三年皆為甲上,還有額外獎勵,升遷的時候也會優先考慮,破格提拔也是有極大的優勢的。
本質還是以利驅之!
同樣,這種方法也可以看作是高薪養廉。
錢是給夠了,若還是貪心不足,那就是死有餘辜了。
楊軒的這次改革,在官場上造成的影響不可謂不大,當然,這個影響是正麵的。
如今的官場,以年輕麵孔居多,年輕人熱血有理想,不是那種老油條。
至於以後會變成什麼樣,那就不知道了。
……
改革還在進行之中,南方的李自成被明軍追的像喪家之犬。
一次次的失敗,讓李自成突然明白了一個問題,他為什麼打不過明軍?
不僅僅是戰力碾壓,還有智商碾壓。
因為李自成對地主士紳階層的屠殺,引起了他們的反抗。
他們有錢有糧,還讀過書,在當地有著深厚的統治基礎。
給李自成的政權造成極大的阻礙。
李自成終於發現,他必須團結地主士紳階層,將他們拉攏到自己的陣營中來,出謀劃策,提供錢糧支持。
但由於李自成之前的屠殺行為,導致他在地主士紳階層之中沒什麼信任可言。
這就使得他的拉攏無比困難。
李自成學著古人禮賢下士,三顧茅廬,還彆說,真讓他拉攏到了幾個謀士。
有了優秀的人才出謀劃策,李自成開始從上到下進行改革,從一方流寇朝著勢力之主轉變,他拉攏地主士紳階層,將自己轉變為地主士紳階層的代言人。
因為在北方,所有的土地都是皇莊,百姓隻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包括地主士紳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