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江月要的就是呂進的心裡變化,他知道呂進是江湖高手,很少有人打敗他。與他不能直來直往,必須得來點戰術。
常勝下場後,史長風應該馬上登場,但他不知為何沒有到場。
常勝受傷而下,很多人不敢挑戰呂進這個大塊頭,一時間出現了冷場。
秦江月正在用眼尋找史長風卻見胡良衝了過來,他一邊跑一邊向主持人徐晃喊道“我來挑戰擂主!”
胡良與呂進的馬射成績毫無懸念呂進三箭三中。胡良也是三箭三中。
之後,他們回到的擂台上,很快就交了手。
“換人了?”秦江月很驚訝,心中暗想,這準是史長風怕打敵不過呂進讓胡良替他出場。
秦江月在觀戰時,發現呂進的軟肋劍速雖快,但身子笨重騰轉不靈,有點不協調。這個短板他告訴了慢慢向他走過來的史長風““戰勝呂進要的就是靈活,再加上一個‘快’字。”
呂進因有前麵的勝利,有點驕傲未將胡良放在眼裡。胡良沒呂進的坨大,台下的觀眾為他捏了一把汗,以為他與常勝一樣,一定敗在呂進的腳下。
胡良與呂進對峙了幾秒鐘首先發威,劍身向呂進的頭部揮去。呂進見劍身向他襲來馬上將頭側過去。卡的一聲,胡良的劍被呂進的劍挑到他的右側。胡良右手一顫,馬上收起劍身轉到呂進的左側。
就這樣,胡良來來回回地調換位置,他不注重如何將劍擊到呂進的要害,而是翻轉騰挪,不斷地改變方位。隻要兩支劍碰撞一起之後,他馬上順勢將身子挪位。
就在這反反複複之中,呂進的力氣消耗了大半。胡良呢,因年青體力旺盛再加上身材偏瘦,沒有呂進消耗得多。
“這哪是比劍術啊!這比的不就是體力嗎?”觀眾席上有人發出這樣的感歎,有人看出胡良的策略,大為讚歎,“直麵抗衡他是打不過擂主的。”
胡良大打消耗戰,用他堅韌的耐力堅持到最後的時刻呂進的左臂受傷!
呂進在與常勝的廝打中已消耗了一部份體力,等到胡良上來,從他的身邊跳來跳去,聲東擊西,沒完沒了的拉鋸,讓他的體力虛弱得隻有退守之功,沒有進攻之力。
最終,呂進體力不支,胡良借此機運用消魂劍,消魂劍就是在對方體力不支時使用的。呂進在慌忙躲閃中身子向後仰去。五分鐘後,呂進因右臂中劍失血再加上體力消耗殆儘沒有起來。按比賽規則五分鐘後沒有起來算失敗。
站在台上,胡良雙手報拳不斷地向周圍的觀眾施禮。
嘯林的兄弟們在台下為胡良喝彩“好樣的!胡大哥!厲害呀!”
常勝更是樂得合不攏嘴在台下高喊“胡大哥,謝謝你!為我報了一劍之仇!”
胡良樂得也很滋潤“蚊子鬥大象,沒跑了!”
胡良打敗了名震江湖的呂進,台下很多觀眾為胡良擊掌,連聲喊道“第一!第一!第一!”
胡良在台上等待下一個挑戰者,這個挑戰者就是史長風。
觀眾們都以為這兩個人一定旗鼓相當,有個好看的。沒想到卻出人意外。兩個人在馬射比賽三箭三中後,擂台賽上沒用幾個回合,胡良就敗下陣來。這樣觀眾席上出現了嘖嘖聲“怎麼回事?呂進都能打敗,打不過乳毛小子?”
按理擂台賽比的就是武藝,大家來個魚死網破。可偏偏胡良就沒這樣做,他拿出大將風度,將能夠保得穩穩的擂主讓給了史長風。
稍事休息後,向史長風挑戰的這個人跳到前麵。此人一身黑衣,身材輕瘦,表情峻冷,名叫陸喜。
他們的馬射成績也都是三箭三中。
兩個人對峙了幾秒後,開始揮劍。陸喜也來自馭虎山莊,是一個頂級高手。他上來時帶有騰騰殺氣,這不能不與他們的莊主呂進的失敗有關。
陸喜體輕如燕,不似呂進。若用先前的招術肯定敵不過他的進攻。史長風月全力而發,蓄積全身的力量向陸喜的頸部刺去。陸喜疾速擋劍,快速收劍,馬上將劍峰直指史長風的右胸。其速度之快,令史長風眼花繚亂應接不暇。陸喜連續進攻,劍發有力,似有用不完的力氣。
史長風在與陸喜的交鋒中,發現此人性急如火,擅進攻。他的頻頻發威令對手無喘息的機會。據此,史長風采用以退為進的策略,在陸喜向他進攻之際,擋箭後他迅疾跳躍,將身子旋飛於地麵五尺高,瞬間跳到陸喜的身後。也就是在陸喜進攻時他猛然向前十幾步,然後從後麵擊劍。
陸喜馬上轉身,但已經來不及,史長風的劍峰指向陸喜的左臂。陸喜左臂受傷。陸喜火速舉劍,向史長負反擊。史長風為陸噴頭的厲劍懸入空中,躲過陸喜猛烈一擊。
這就樣,陸喜擅攻,史長風擅守。兩個人你來我往,頻頻交鋒,又頻頻閃過。此次交戰,史長風不但使了軟磨硬泡的消耗技倆,在此基礎上他又騰空跳躍給對手一個一個的冷不防。
幾次搏殺後,史長風以長劍再刺陸喜的右臂得手。陸喜兩處受傷,臂力明顯下降。最終,他不敵史長風。
觀眾席上掌聲雷動。
嘯林的兄弟們都為史長內喝彩“太棒了!太棒了!”
史長風滿臉喜悅,頻頻向觀眾施禮致意。
接下來,史長風又連續打敗了兩個人,上午的比賽就此結束。史長風保持了擂主的地位。
散場後,嘯林的弟兄們向史長風表示了祝賀。
“嘯林大顯神威!”
“擂主非嘯林莫屬!
秦江風說,參加擂台賽會讓嘯林名聲大振。事實果然如此,在一百多名嘯林的呼喊中,很多人知道了嘯林的名字。
很多熱情的觀眾圍在了嘯林所在的席位上,他們尋問嘯林何時成立的,為何這麼厲害?
秦江月語氣溫和神彩熠熠,向他們作了解答。
“我們已經成立一個月了,我們初出茅廬沒有什麼決竅,我們就是平時刻苦訓練,肯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