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春回!
小冰河時期是指在地球氣候上出現的一個相對較冷的時期,但比毀滅大量動植物生命的冰期則要暖和許多,其顯著特點是氣溫大幅度下降和氣候極端異常。
人類曆史上出現的小冰河時期都造成了全球糧食大幅度減產,並引發了社會劇烈動蕩和人口銳減。
中國在曆史上一共經曆了四次小冰河時期,從第一次的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第二次的東漢末年、三國到西晉時期,並直到第三次的唐末、五代時期,都是中國曆史上戰亂最為頻繁、社會最黑暗的時期。
第四次小冰河時期正是出現在明朝晚期,並且在崇禎時期達到了災變的頂鋒。
在這一時期,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奇寒無比,甚至連廣東都狂降暴雪,並且地質災害也來湊熱鬨。
其結果就是整個中國年年災、四處災,以農業為基礎的封建王朝根本無力應對,甚至罕見的出現了在崇禎九年(1636)因乾旱引起的特大蝗災持續到崇禎十一年最後演變成西起陝西、南至淮河、北到河北的東西上千公裡、南北400公裡-500公裡的特大災區,並還在繼續向長江流域擴散。
長年嚴重缺糧的結果就是社會矛盾急劇加深,原有的社會分配體係完全無法維持,社會秩序徹底崩潰。然後就是群盜四起、起義與暴動接連不斷並愈演愈烈,且完全無法壓製。再加上北方蠻族為了求活也拚命南下搶掠,進一步擠占已極度緊缺的社會資源,明朝的小農經濟根本無法承受這樣的巨變與挑戰,整個王朝終於轟然倒下。
對於小冰河期,雖不精通但對曆史頗感興趣的李平顯然是知道的,也是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但他一直無法確定這個時空和他原來時空的曆史或者說是宇宙走向是否完全一致。而且剛來到這個時空時他也根本沒想到這些,但迅速不正常變冷的天氣很快就勾起了他的回憶,但他仍然要搜集一些災害數據來佐證這一切。
僅僅簡單的搜集官府的公文記錄並求證一部分往來客商的回憶,李平很快就大致整理出了從崇禎元年到崇禎十四年的大明重大災害數據。
當真的身處在這個時空,並看著那些每讀一次都會觸目驚心的數據時,除了知道時空走向大概沒變外,李平發自內心的感慨“大明能堅持到現在真的已經不錯了。”
崇禎元年,畿輔旱,赤地千裡。陝西饑。九月丁卯,京師地震。
崇禎二年,山西、陝西饑。
崇禎三年,山東大水。九月戊戌,南京地震。
崇禎四年,山東大水。六月乙醜,臨洮、鞏昌地震。
崇禎五年,六月,大雨。八月,又雨,衝損慶陵。淮、揚諸府饑,流殍載道。杭、嘉、湖三府自八月至十月七旬不雨。四月丁酉,南京、四川地震。十月丁卯,山西地震。十一月甲寅,雲南地震。
崇禎六年,正月辛亥,大雪,深二丈餘。京師及江西旱,陝西、山西大饑。淮、揚洊饑,有夫妻雉經於樹及投河者。七月,陝西地震。
崇禎七年,京師饑,禦史龔廷獻繪《饑民圖》以進。太原大饑,人相食。四月壬戌,常州、鎮江雨雹。五月,邛、眉諸州縣大水。
崇禎八年,七月河南蝗。冬,山西地震。
崇禎九年,福建地震。南陽大饑,有母烹其女者。江西亦饑。
崇禎十年山東、河南蝗。夏,京師及河東不雨,江西大旱。浙江大饑,父子、兄弟、夫妻相食。正月丙午,南京地震。七月壬午,雲南地震。十月乙卯,四川地震。十二月,陝西西安及海剌同時地震,數月不止。
崇禎十一年,兩京、山東、河南大旱蝗。兩京及山東、山西、陝西旱。九月壬戌,遼東地震。
崇禎十二年,浙江霪雨,阡陌成巨浸。畿南、山東、河南、山西、浙江旱。兩畿、山東、山西、陝西、江西饑,河南大饑,人相食。二月癸巳,京師地震。
崇禎十三年,兩京、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大旱蝗。兩京及登、青、萊三府旱。北畿、山東、河南、陝西、山西、浙江、三吳皆饑。自淮而北至畿南,樹皮食儘,發瘞胔以食。
十一月戊子,南京地震。
崇禎十四年,六月,兩京、山東、河南、浙江大旱蝗。兩京、山東、河南、湖廣及宣、大邊地旱。三月戊寅,福建地震。四月丙寅,湖廣地震。五月戊子,甘肅地震。六月丙午,福建地震。九月甲午,四川地震。
對於這樣的信息,李平於情於理都得通報同來的穿越眾們,這關乎著所有人未來的決策與生存準備。
尤其最緊迫的是大夥兒得做過冬準備了!否則,大家還按原來世界襄陽周邊的大致氣溫來準備冬衣,都得凍成傻子。
於是,李平很快就趕到了襄陽城中趙進駐處向大家通報此事。沒有使用書信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現在還保證不了書信通訊的絕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