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春回!
大明崇禎十五年十月底,養好了傷的李平再次動身前往襄陽城中。
此去城中,李平隻帶了胡忠山、賀柱子和6名偵察連的官兵以及少量的包裹,人不多,但卻都騎著馬穿著甲。
天剛蒙蒙亮他們就走了,快馬加鞭,辰時(7:00900)才過了一半,他們就已經進了城。
進了城之後,李平就讓賀柱子帶了兩個偵察連的人去城中打探消息,而他則帶著餘下的人直奔趙進的住處。
趙進是他的老上級,到了城裡先到他那裡在這個講究規矩的時代顯然是沒錯的,否則先去了左夢庚那裡反易讓人指摘。
賀柱子現在是一名準尉,相當於排長級,在胡忠山的後勤部裡任助理(司令部裡的軍官叫參謀、政治處裡的軍官叫乾事,後勤部裡的軍官叫助理)。
這家夥原來在連隊裡過得一直不很如意,也沒鬨出什麼名堂,主要是受不得繁重的訓練,各項考核除了文化外都是靠後。
但賀柱子心思比較活,雖沒正經讀過什麼書,卻認字又會算術,還屬於自來熟的性格,能說會道,因而被胡忠山挑了去做助理。沒成想,他卻很快混得風升水起,受領的幾個任務都是乾得有聲有色,很快就做穩了助理的位子,授了準尉軍銜。
李平這次帶他來,主要就是看中他原來在大車店當夥計時察言觀色和四處結交的能力。
本來,李平並沒有打算那麼早開始搞軍銜製的,但在執行軍人等級標誌上身後,他很快就發現了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
那就是人馬多了後,很多人都互相不認識,隻是麵熟。相互不熟悉的人根據軍服上的級彆箭頭來稱呼連隊的軍官們倒是沒問題,但怎麼稱呼機關的軍官就麻煩了,叫排長、副連長顯然是不合適的。
最後,李平不得不提前引入軍銜製,並用最簡單的對照關係來進行明確。準尉對應排長,少尉對應副連長,中尉對應連長。
從準尉開始設軍銜就是怕這種對應體係會導致軍銜不夠用,至於他那個時空的一銜對應多級在這裡是會水土不服的,對這時代的大多數人來說也有點複雜了。
到了趙進那裡時,趙進正在親自組織部隊訓練,而且用的還是李平當初平整出來的訓練場。
整個訓練場上烏壓壓的全是人,估計有個近千號,列隊行走的、練習刺殺的等等什麼訓練課目都有。雖然穿的衣服有些五花八門,大部分也還瘦弱不堪,兵器也並不充足,但氣勢卻是相當的不錯,也極有規矩,這趙進練兵的本事還是一如既往的有一套。
看李平來了,趙進將李平迎進了他原來住的那土坡上的小院,這小院沒什麼變化,現在成了趙進訓練間隙休息的地方。
屏退了左右之後,兄弟倆熱烈的互相問候起來,然後兩人點上了李平給趙進帶來的新改進的香煙。
隻抽了幾口後,趙進就開門見山的直接的表示,他一直沒去李平那兒,是真的沒時間,又覺得抽空兒匆匆見上一麵對兩人也沒什麼意義。兩人這麼多年兄弟,他懶得假客套,讓李平彆有其他的想法。
對此,李平當然不會有什麼意見。
簡單問了李平的來意後,趙進沒說彆的,卻突然詢問起李平軍製改革的基本思路與做法來。
李平的軍製改革,趙進當然是知道的,但也僅限於此。因為這一個多月李平都是自己在山莊裡自己鼓搗,彆人也確實不了解詳情。畢竟大家對這個一般都沒什麼興趣,都各有各的道兒。
雖然有些錯愕和迷惑不解,但李平還是把昨天和宋寶來談的整編思路又跟趙進細細的述說了一遍。
再講一遍,不僅說的快,還更有了條理性。
一根一根續著煙的趙進,在李平講完後卻又沉思了好一會兒。早已對此習慣的李平倒也沒打擾他,隻是壓著好奇心靜靜的等著。
良久之後,趙進掐滅了煙頭,又喝了一口茶,然後才跟李平娓娓道來。
李平也這才搞明白,趙進的憂愁和難得的死盯在訓練場上的原因。
原來,趙進碰到了和李平一樣的問題,那就是部隊的控製問題。
趙進原來的親兵營也就幾百人,又是歸他直管,史明、李平等人的部隊他也管不著,部隊的控製問題是比較容易的,問題也不突出。
但是當李平升職調出,他又接收了一批補充人馬和李平遺留給他的後勤人員後,趙進的直屬力量已經遠遠超過了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