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春回!
今天是閏十一月的第一天,離田水生等被斬殺也過去有些日子了,一切都很平靜。
預想中可能的風波並沒有到來,也許是李平選的“理由”足夠強大,也許是這種事對那些軍將們來說真的隻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時間正在衝淡殺戮的影響,也讓李平的部隊越來越成形,李平本有些惴惴不安的心也逐漸踏實了下來。
什麼是人命如草,什麼是生殺大權,李平深刻體會到了古代的不同。
而對於這個剛剛開始的閏十一月,李平更是迷惑了好幾天。
不是真的生活在了古代,李平都不知道中國的農曆有閏月這一說法。
啥意思?就是已經過了一個十一月了,還要再過一次十一月,這個十一月就叫閏十一月。
為啥?
因為明朝用的既是農曆,也是陰陽曆。
世界上的曆法共有三類
一類是陽曆,就是以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年,年的月數和月的日數可人為規定,這也是後世各國普遍采用的曆法。
另一類是陰曆,就是以月球繞地球運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個月,隻有年的月數可以人為地規定。
第三類是陰陽曆,就是以月球平均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為一月,但通過設置閏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數又與地球平均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相等。
中國古代一直使用的並不是人們通常所認為的陰曆,而是陰陽曆,陰陽曆中的陰曆成份和陽曆成份各有用處。
其中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古代的一大發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軌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最適合指導農事活動。因此,作為陰陽合曆的中國傳統曆法才叫做農曆。
所以,農曆並不等同於陰曆。
而閏月指的是陰陽曆中的一種現象。
陰陽曆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虧的周期。陰陽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一年12個月共354672天。
陰陽曆的月份沒有季節意義,但這樣一年與陽曆的一年就相差了10875天,隻需經過17年,陰陽曆日期就同季節發生倒置。
使用這樣的曆法,自然是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的。
所以,我國的陰陽曆自秦漢以來,一直和24節氣並行,用24節氣來指導農業生產。
如果改按十三個朔望月構成農曆年,長度為295306x133838978日,比回歸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規定製定曆法,就會出現天時與曆法不合、時序錯亂顛倒的怪現象。
這就是矛盾。
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的祖先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找出了“閏月”的辦法,保證農曆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臘月為冬季,也同時保證了農曆歲首在冬末春初。
這樣每2至3年置1閏月。也就是說,會出現一年有13個月的情況,以此來協調陰曆與陽曆的矛盾。
在農曆中,閏月出現在哪個月之後就叫做閏幾月,今年閏月出現在十一月之後,所以又叫閏十一月,而下次將會出現在三年後的五月,那一年將多出閏五月這麼一個月。
不過,對於這些彎彎繞繞李平是搞不清楚的。
他隻搞明白了他們現在用的是明初開始使用的大統曆,一個月不是30天就是29天,然後還有閏月這一說法,還然後這曆法似乎好像還有點小問題。
反正胡忠山那個老家夥說,看節氣時得往後延那麼兩三天才更準些。
而高蕾就比較較真了一些,她正經八本的研究了幾天,對一年的天數那麼整、加個一樣整的閏月解決一切的做法表示了極大的好奇,畢竟咱後世還需要一個變化多端的二月來調節呢。
很快,高蕾的疑問就讓李平等穿越眾大致明白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