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春回!
還是上次在樊城見左良玉的地方。
不過,寬大的院子中早已站滿了戴盔披甲的大小將領們。
各式的棉甲、布麵甲、鐵劄甲和魚鱗甲,以及各種瓣形明鐵盔、缽盔、白氈帽、甚至少見的鳳翅盔,讓整個院子儼然成了明軍盔甲的博物館。
好吧!其實鐵甲還是比較少的。
就是有穿的,也往往是半身型的,大多數將領穿的還是布麵甲和棉甲。
甲片外露反光利於觀瞻炫耀的全身鐵甲在明晚期更多的是高階人物專屬或儀仗甲,而非實戰甲。戰爭和火器技術的快速發展早已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穿甲習慣,就比如明末著名悍將曹文昭打仗時穿的就是紅色蟒紋布麵甲。
此時,這些大小將領們大都三兩成群的聚在一起亂哄哄的,也沒個什麼隊形,更沒有人出來維持秩序。
穿著棉甲的李平和趙進也不好往前湊,在門口交出了隨身的腰刀後隻在人群後麵找了個地方站著。
伸直了脖子越過人群,李平好奇的往前看,隱約中能看到左夢庚、陳可立、方國安都在廳中坐著,也不知道今天是個什麼緊要之事?
不知等了多久,在幾聲吆喝聲中,大小將領們終於稍微安靜了不少,但還是有一些嗡嗡聲。
接著,左良玉的聲音傳了出來。
不過,今日這左良玉的聲音並不如往常般洪亮,不僅低沉了很多且還有些沙啞。
李平本就在後麵,因而有些聽不清。
斷斷續續中,李平隻是聽明白了左良玉開始講的是賊軍勢大、我等深受皇恩應精忠報國等等,並且還反複強調著。
當講到北方的形勢時,院子裡終於徹底的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開始了傾耳細聽。
李自成、羅汝才聯兵四十萬自河南席卷而來,南陽、汝寧等府皆破,官軍眾多人馬失陷於敵陣,賊幾不可擋。張獻忠等群盜也大有共同合兵進擊之勢,今晨急報“義陽三關已被攻破”……
當聽到義陽三關已失時,本已安靜下來的人群突然爆發出一陣激烈的聲音,人們都禁不住大聲議論起來,驚訝、惶恐、不安的聲音瞬間不絕於耳。
義陽三關的戰略意義大家顯然都是門兒清。
李平的心裡也咯噔了一下,他轉頭去看趙進,趙進也正在看他。
兩人麵麵相覷,但並沒有說話,也許是曾經軍旅生涯的習慣使然吧。
在嘈雜聲中,左良玉一聲突然異常洪亮的“諸將聽令”終於讓大家再次安靜了下來,接著有將領開始被喊名上前接令。
這個李平倒是聽趙進專門教習過,此時絕不可言語或姿態不端,這老將彆時不在乎,這時卻絕不含糊。
要是此時有人不知深淺、壞了規矩,左良玉斷不會手軟和顧念情麵。
聽著幾個人被調派的防區,李平努力在腦中構建著他們的部署位置。
雖然是來打醬油的,但這些重要的部署卻也是需要掌握的,如果連友軍都不知道在哪裡,逃命又怎能逃得好!
突然,一聲“遊擊李平可在?”的叫聲直接把李平嚇了一大跳。
李平四顧而望,場麵有些詭異,再看趙進正對著他瞪大眼睛點頭,他才確定自己真的沒聽錯。
雖然不明所以,但李平還是立即急忙大喊起來“末將李平在”。
然後,他就腦袋發著木擠進人群,在眾將的目光和退讓中急忙向前。
出了人群後,李平在廳前趕緊抱拳麵向廳中而立,頭也一並低了下去,並再次大喊了一聲“末將李平在”。
“遊擊李平聽令命你部務於後日至樊城以西的羊皮灘南岸設防,必不可使賊軍於此過漢水,如有違令,軍法從事。”左良玉嚴肅的說。
“末將李平接令。”
李平一邊大聲答著一邊抬起了頭看向廳中,此時廳中的諸人也都在站著,頭戴銀色鳳翅盔且一身銀甲的左良玉正站在廳中的正中位置看著他。
鳳翅盔是中國較為傳統一種盔形,也是我們在大多數影視作品和畫作中看到的那種兩邊帶小翅膀的頭盔,並幾乎是中國經典武將形象的標準盔。
當然,關於它的起源有本土派和外來派兩種觀點。
這種盔大致起於唐代,大體發展成熟於宋代,隨著清代統一頭盔製式並全部采用缽盔而完全退出了曆史舞台。
明代鳳翅盔多數為金銀兩色,並一般隻有大將和近衛儀仗們才會佩戴。金銀二色也是大將們和有權有錢的精銳親衛小隊最常見的鐵甲顏色。
金色此時並非由皇家所獨有。
明代的軍隊喜歡五顏六色,但最喜歡和認為最高貴的還是金銀二色。因此,有時候隻要發現官軍中有金甲銀甲紮堆,通常就可以找到一支官軍的中軍所在。
“聽左副將和幾位將軍常言,遊擊李平所部雖新立不久,但精於操練,又養精蓄銳數月,戰力頗強,糧草武器補給也較為充足,可擔大任。我此番委爾重任,可有信心?”左良玉出人意料的詢問起來,聲音也親近了不少。
李平眉頭大大的一皺,但抬起頭後卻滿臉肅然的慷慨陳詞道“請將軍放心,隻要李平還有命在,就決不讓賊軍從羊皮灘過江,更斷不會讓總兵大人失望。”
李平很清楚此時容不得他說彆的、想彆的,管它啥情況也得上,先接著再說,唱高調這種事必須得會。
“好!好!既如此,我再予你些精良器械,助你守穩江防。”左良玉看李平麵色堅決沉穩,並沒有像廳外絕大部分人那樣流露出遲疑和驚懼,十分欣慰。
左良玉心裡還想,難怪方國安和兒子左夢庚都說李平好,讓自己多給年輕人機會,這小子能救下他左家兒媳決非偶然。
也許,這小子真會是他的虎將也是他的福將!
在李平的身上,左良玉仿佛依稀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反正那股子沉穩的勁兒,裝是絕對裝不出來的。
左良玉也算是看人看老了,他覺得應不會有什麼差頭。
況且,李平的兵他也派人悄悄看過兩回,都說真的練得好,打仗這種事,他還沒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