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眾風流長孫皇後!
自太原起兵以來,周圍各郡縣紛紛倒戈,前來歸附唐公。[燃文書庫][][774][buy][]唯有西河郡丞高德儒公然對抗,拒不降順。
西河(今山西汾陽縣)與太原近在咫尺,是下一步西進長安的必經之地,李淵決定先拔掉這顆釘子,他命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為統兵將領,率軍前往攻取。
這是起兵之後的第一個戰役,又是兄弟倆第一次獨當一麵,所以李淵對二人千叮嚀萬囑咐“爾等年少,尚不更事。先以攻打此郡看看你兄弟臨戰如何?須知三軍上下都在看著你們,一定要勉力為之。”
又派太原令溫大有同往參謀軍事,對他說道“眼下咱們士兵、戰馬尚少,一定要善於經略,以卿參謀軍事,還望多費心智,以建功名。咱們圖謀天下的成敗,當以此行卜之。若能順利攻克西河,則帝業可成。”
丈夫不是第一次出門打仗,但這次卻非同尋常——化家為國!無垢預感怕是分離的日子會越來越多……
今天的李世民,回家雖早,卻多了份離情……
“無垢,在做什麼呢?”
李世民輕走到床榻邊,低頭看去,見無垢正手持戰袍,縫製著什麼,看他回來才放下了“你回來了,今天……怎麼這樣早?”
李世民沒有答她,而是輕輕拿起床榻上的戰袍,撫摸著戰袍領口那朵重新繡過的牡丹花,多少離情彆緒,儘在那細細的針腳之間,李世民看著,眼中竟浮上了傷感的神色……
無垢一見,忙笑著慰他“二哥,這個……無垢隻是希望,在你浴血奮戰的時候,可以感覺到我……就在你的身邊。”
“我懂!”李世民緊擁著她,卻無言以對。成親以來,聚少離多,許她的幸福,不知何時才能給她……
次日,大軍開始向西河進發。此戰意在速戰速決,部隊隻帶了三天口糧。這也是李唐軍隊的第一次亮相,給百姓留下什麼樣的印象,這一次行動至關重要。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同心協力,與士兵同甘共苦,軍隊紀律嚴明,不準損害百姓一草一木,偶有士兵摘吃百姓瓜果,就由部隊拿出錢來賠償,也不追究采摘的人。故,無論是士兵們,還是百姓們,無不交口稱讚,唐軍的好名聲也就此傳開……
大軍來到西河城下,已是第二天傍晚,暮色蒼茫,鳥雀歸林。城中守軍沒料到唐軍會來得如此神速,仍是吊橋平鋪,城門洞開,白天出城砍柴、放牧、經商或走親串友的百姓們,正在向城中走去。
恰是攻城的大好時機!李世民大喊一聲,帶領四五百騎兵旋風一般衝向城門。
城門處立時炸了營,歸城的百姓們像沒頭蒼蠅一般,你擁我擠地向城內擁去。年輕力壯的擁上了吊橋,老人婦女和孩子們卻被擠到了一邊,有的被踩倒在地,甚至掉進了護城河裡,哭喊之聲驚天動地。城上的守軍管不了這麼多,正在不顧一切地絞動纜繩,要收起吊橋。一位年輕的婦人懷裡抱著孩子,緊站在護城河邊,睜大了淚眼看著飛馳而來的騎兵,正在遲疑著是否投河自儘。
看著這慘不忍睹的一幕,李世民心裡猛地一縮,自己的馬隊一旦衝過去,這數百名百姓不分老幼,都會立時死於亂刃、馬蹄之下。
李世民立馬收韁,麾止了他的騎兵隊。以長劍指著城上的守軍,高聲喝道“城上聽著,為了城外這些無辜百姓們免遭屠戮,本將軍今日暫不攻城。明日一早,大軍圍城,告訴高德儒,叫他好生守護。”
翌日晨時,天剛薄明,“小月,少將軍走了幾天了?該是……到了吧?”無垢獨倚軒窗,靜望樹影,眼中淡淡輕愁,窗外景色依舊,可無奈,心境卻早已不同。
小月自不會懂,隻是輕笑著安慰她“少夫人,才三天,您彆那麼擔心了,少將軍文武雙全,定能平安歸來的……”
無垢垂首,卻是苦笑,化家為國,小月又怎知此行的重要?
此時,李唐大軍雲集西河城下,隨著一聲響亮的號炮聲,千軍萬馬像潮水一般湧到城下。
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亦身先士卒,冒著飛來的箭石,來回督戰。
將士們越過護城河,把雲梯搭上城牆,奮勇攀緣,城上守軍亦在拚死抵抗。攻堅戰如火如荼,緊張而又慘烈,攻守雙方都殺紅了眼,陷入了相持不下的膠著狀態。
正在此時,卻見城東門轟隆隆打開,吊橋不知被誰放了下來。
李世民以為城中要有人馬殺出,正欲組織迎敵。卻不料城門處有人高舉著白旗,衝他們大聲呼喊著“唐軍弟兄們快進城……”
李世民大喜,率領騎兵將士,一馬當先衝進了城去,然後扼守住城門、吊橋,指揮大隊人馬陸續進城。守城的兵士見大勢已去,便紛紛交械投降。
西河郡官屬將高德儒幫送給了李世民,李世民當眾列出他的十大罪狀,宣布將高德儒處斬!其餘郡中原有各級官佐,一律恢複原職。對城中百姓,不得有任何侵擾,要多加撫慰,讓他們各複其業。遠近百姓聞知,儘皆歡喜。城頭易幟,城池易主,而郡中百姓竟如平時一樣安然度日,沒有絲毫的驚懼和恐慌。
此次平定西河,往來一共花了九天時間,部隊回到太原,李淵大喜,拍著溫大有的肩膀說道“西河之戰的順利,始料未及。如此用兵,雖橫行天下可也。”
這一戰,也顯示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出色的指揮才能和團結一致的兄弟情誼。
拔掉了西河這顆釘子,該是進軍關中,奪取長安,號令天下的時候了。
為此,西河凱旋之日,李淵就建立統帥部大將軍府,分置三軍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率左三軍;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統率右三軍,李元吉為太原郡守,留守晉陽富;裴寂為長史,執掌軍中所有文書,劉文靜為軍司馬,執掌軍務;唐儉、溫大雅及其弟溫大有為記室,同掌機密,武士彠為鎧曹,劉政會、崔善為、張道源為戶曹,薑暮為司功參軍,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王長諧、薑寶誼分彆為左右統軍、副統軍。
這樣,從五月甲子到六月癸巳,僅用了四十八天的時間,李淵便基本完善了自己的軍政組織。
在這段時間裡,李淵還效法李密當年的做法,在太原開倉放糧,賑濟貧乏,附近百姓歡喜雀躍,踴躍從軍,數旬之內,又增兵員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