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禍起蕭牆2_出眾風流長孫皇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40章 禍起蕭牆2(1 / 1)

出眾風流長孫皇後!

就在齊王準備在獄中對尉遲敬德下手的時候,秦王火速入宮向高祖陳情,極力證明尉遲敬德的清白。

所謂謀反畢竟是子虛烏有之事,既然秦王力保,李淵當然也無話可說,隻好下令釋放了尉遲敬德。

第二天,段誌玄又向李世民報告,太子給他送來了很多金銀財寶,聲稱要和他交朋友,被他拒而不納。李世民聽了,十分感動。

收買計策失敗,太子和齊王隻好調整策略,轉而采用斥逐手段。

東宮,李建成對李元吉說“天策府的智囊,足以讓人畏懼的事實上隻有房玄齡和杜如晦二人。除去這兩個人,等於剪除秦王的兩個翅膀,事情就好辦多了。”

李元吉點頭,“我去和父皇說,將他們逐出天策府。”

魏征搖搖頭,“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隻能擒賊擒王,與其除去羽翼,不如直接除去秦王。秦王既除,羽翼也就作鳥獸散。是秦王與殿下爭太子,不是羽翼與殿下爭太子。”

李建成看了魏征一眼,“秦王豈是那麼容易就除去的,得找一個合適的時機才行。”

第三天,皇帝李淵就下令將房玄齡與杜如晦逐出天策府。

“玄齡、如晦,是我連累了你們二人。”李世民知道政治鬥爭的殘酷,但此言卻是出自真心。

“殿下何出此言?我等萬萬不敢當。”房玄齡道。

“現今如何是好?”李世民一下子也沒了主意。

“我二人可在城外找一棲身之處,保持秘密聯係,再謀大計。”房玄齡說完,看看杜如晦,他也表示同意。

“若是父皇發現,你們不是違旨不遵?”

“殿下放心,玄齡與我會小心。此是上策,若我等離開,形勢更加不利。”杜如晦說話簡短有力。

三人互相交換一下眼神,房杜二人轉身離去。留下李世民失落地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

至此,李世民身邊的心腹隻剩下一個長孫無忌,形勢萬分險惡。但是長孫無忌沒有放棄,他立刻把舅父高士廉、右侯衛車騎將軍侯君集、還有死裡逃生的尉遲敬德全都召到秦王府,日夜苦勸秦王先下手為強,誅殺太子和齊王。

可讓眾人大失所望的是,在這個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平素英勇果決的秦王此刻卻變得優柔寡斷。無論眾人如何勸說,秦王就是不置可否。

其實,李世民比任何人都清楚事態的嚴重性,同時也比任何人都更為迫切地想要采取行動。可他首先顧慮的是——自己在京師的軍事實力遠在太子和齊王之下,一旦真的要拚個魚死網破,他能贏嗎?這句話,他曾在心裡反反複複地問過自己。他雖然還剛滿二十八歲,作為軍隊的指揮,他已經做了十年。這十年裡,他指揮的部隊從幾千,幾萬到幾十萬,打過數百次的大小戰役。其中,有不下十次,他幾乎戰死。是憑了自己的勇敢、智慧,也是靠了上天的恩賜,他李世民戰勝了一個個難以戰勝的敵人,度過了一次次亡命沙場的厄運。如今久經沙場,曆儘勝敗、生死考驗的他,已經深深地懂得一場戰役,給參戰雙方的,都隻有一個字,“生”或者是“死”!李世民從不怕死,可是,他已經經曆了數次的生死,他已經在生死的決擇中成熟,他已經享有了自己的榮華與富貴。他知道珍惜自己,知道如何保存自己的利益。他變得更加地謹慎小心,使自己一旦與人開戰,就一定要贏。

因此,對於同太子的一戰,他早以憑一個卓越軍事指揮家的智慧和經驗,進行了一番深入而精致地分析。他清楚如是現在公開與父皇支持的太子對抗,他的勝算是很小的。正因為這樣,他不願冒險,他隻能忍著,心痛地忍著。

就這樣,李世民在鬱悶和煩惱中苦撐著,小心翼翼地提防著,一直挨到了武德九年(626年)的六月。

六月初一,北方邊境烽煙再起,東突厥將軍阿史那鬱設率數萬鐵騎圍攻烏城(今陝西定邊縣南)的戰報迅速傳至長安。

李元吉找李建成商量,“大哥,突厥又來侵邊,這可是個大好的機會。”

“是啊,我打算推薦你去督軍北征,趁機奪得二弟的兵權。”李建成已經計劃好了,他知道父皇也一定會同意的。

“尉遲敬德、程知節、段誌玄這些人怎麼辦?咱們以前拉攏他們,根本沒什麼效果。他們都是二哥的鐵杆心腹,金銀珠寶起不了作用。”李元吉想起之前的事情就氣憤。

“你可以請求父皇讓他們都與你同行,受你節製,不就能以軍令製之了嗎?”李建成隨即又補充道“還有秦叔寶。然後再挑選二弟帳下精壯的士卒,也收到你的軍中。”

李元吉一拍大腿,“對呀,我怎麼沒想到。現在房玄齡和杜如晦已經被逐出了秦王府,再把這些武將控製住,要對付二哥就容易多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笑了,一個徹底整垮李世民的計劃迅速在他們的腦海中成形。

本書由首發,請勿轉載!


最新小说: 往事三部曲 快穿之她來自地府 工農兵大學生 高武:逆轉人生,從治安掃黃開始 關於我在娛樂圈找到愛人這件事 靈氣複蘇,開局製作鎧甲變身器 癡情富豪 主角飛升後,我盯上他的女人 綜影:大佬的小棉襖暖和但漏風 你說相信科學,自己禦劍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