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眾風流長孫皇後!
無垢站在院中等李世民,見他回來,走到跟前,“二哥,怎麼樣?”
李世民搖搖頭,隨即又說道“不過倒也是好消息,李靖將軍保持中立。”
“快進去吧,大夥兒都來了,都在等你。”
李世民進得殿中,見長孫無忌、尉遲敬德、高士廉、長孫順德、侯君集、秦叔寶、程知節、段誌玄等人都來了,他們都是被長孫無忌召來的。
眾人見李世民回來了,都異口同聲地說道“秦王,動手吧!”
而李世民對心腹和幕僚們說的第一句話是“我誠然知道禍在旦夕,但是仍然希望由他們率先動手,然後我們再以正義之名討伐,這樣不是更好嗎?”
尉遲敬德第一個跳起來說“人之常情,誰不畏死!如今大家願意為殿下效死,此乃上天所授。大禍隨時可能降臨,殿下怎麼能安然不以為憂?您縱然輕視自己的生命,又怎能不顧社稷宗廟之安危?殿下若不用敬德之言,我將逃離王府,流浪江湖,不能留在殿下身邊束手待斃!”
李世民沉默不語。
長孫無忌也忍不住說道“尉遲將軍說得對,我不會成為他們的俎上肉。我會帶我的妹妹遠走高飛,哪怕流浪山野!”
話都挑明了,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看著李世民。李世民沉吟半晌,終於開口了,“我的意見還是讓他們先動手,諸公可以再考慮考慮。”他的話一下子讓眾人的心涼了半截。
尉遲敬德急了,把尊卑拋到一邊,大聲說“殿下今天處理事情,一直猶豫,這是沒有智慧!麵對危難,無法迅速解決,這是缺乏勇敢!殿下素所蓄養的勇士八百餘人,如今都已進入府中,全副武裝,如箭在弦,隻等您一聲令下!殿下說該怎麼辦?”
李世民把臉轉向其他幕僚,詢問他們的意見。
侯君集接著說“齊王跟太子的陰謀未成,就有奪嫡之意,如此狠毒之心,有什麼事乾不出來!倘若二人得誌,恐怕天下不再為李唐所有了。以殿下的智慧和能力,擒獲二人不過像彎腰拾草一樣,為何隻顧及個人節操,而忘卻社稷大計呢?”
該擺的事實都擺了,該講的道理也都講了,李世民卻依舊沉默。他到底在想什麼呢?眾人互相交換了一下眼色。
其實他們也都很清楚這件事情的性質。無論情勢如何緊迫,無論正義之幟如何高漲,一旦動手,就是奪嫡篡位,不僅貽當世之譏,更要取千古罵名。任何理由也改變不了它的性質。所以,與其說秦王現在缺的是智慧和勇敢,還不如說他需要的是更強有力的道德支援。
於是長孫無忌問他“殿下,您認為舜是何等人?”
“聖人。”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說。
“假使舜在挖掘水井時不設法出來而被埋葬,他不過化為井裡的一撮泥土;假使舜在塗刷廩倉時不設法下來而被焚燒,他不過燒成屋頂的一團灰炭!如何能將恩澤普施天下、讓法則行於後世呢?所以,父母用小杖打,我們就該接受;父母用大杖打,我們就該逃走。因為要保全性命以圖大事。”長孫無忌說得義正言辭。
李世民環顧了眾人一眼,命人取出一副龜殼,準備卜卦以占吉凶。該說的話都說了,眾人的決心也已經表露無遺了。最後一刻,李世民希望用天意來為這場靈魂的掙紮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就在此時,府僚張公謹剛好從外麵匆匆忙忙地走進來,他顯然是遲到了。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生性豪爽的張公謹一看見那副龜殼,猛然把它抓起來砸到地上,說“占卜的目的是決疑,如今大事已毋庸置疑,還卜什麼!倘若占卜的結果不吉,難道就此罷手不成?”
張公謹的話乾脆利落、擲地有聲,顯然比任何虛無縹緲的天意更為有力,也更足以讓李世民感到欣慰。他掃視了眾人人一眼,眾人堅定地說道“好,就這麼定了!不會再反悔了,大家做好準備,不可鬆懈!”
“是!”
誰都知道,一場最艱苦的戰爭進入了非常時刻。可誰都沒有想到,那一天卻來得這麼快。
暮色四合,李世民摒退了所有幕僚,隻留下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
“無忌,你把玄齡、如晦找來再商量。他們雖被父皇下旨逐出了府中,但還在京城附近,藏身之地你也知道,時間也要計劃一下。”關鍵時刻,他需要這兩個滿腹韜略的左右手一起製訂行動計劃。
“是。”長孫無忌看著李世民,沉沉答應了一聲。
長孫無忌很快就回來了,臉上卻寫滿了沮喪。
“怎麼不見玄齡和如晦?”李世民焦急地問他。
“他二人說陛下有旨,不準他們再聽命於殿下,今日如果私自晉見,被人發現,必定降罪,故不敢前來。”
李世民聽了勃然大怒,隨即取下配刀,對身旁的尉遲敬德說“此二人難道要背叛我?公可帶刀前往,如果兩人沒有來意,便取他們首級來見。”
“是!”尉遲敬德接過配刀,“殿下放心,不是人來,就是頭來。”
“我也同往。”長孫無忌馬上說。
李世民點點頭,看著他們二人消失在夜色中。
本書由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