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李承乾和李泰點頭。
看著祖孫三個說了會兒話,李世民衝無垢使了使眼色,無垢走過去,“走,跟母後出去玩兒。”
看著她們走出去,李世民坐到李淵旁邊,為他斟酒。“我今天來看父親,是有要事與您商量。”
李淵看著他,執杯一飲而儘,“我退為太上皇,除了家事,不必和我商量。”
李世民再為他斟上一杯,“還是要商量,父親,當年您封王封功臣,後來聽說很為難,是因為要賞賜覺得封的不公的人。”
“是啊,我當初也是非常為難啊。賞的少了吧,怕擺不平;賞的多了,你也知道,那庫裡不就少了嘛。”
李世民起身,踱了幾步,望著窗外,“如果,我不再賞賜他們了呢?”
李淵神情稍頓,“既然你有本事擺平,就不再賞賜吧。我看難哪。”
李世民回身,“我是想,血親疏遠的,沒有功勞的,都降等級。不過這些人都是父親當年封的,我怕父親礙顏麵,所以今天特來請教。”
李淵笑了笑,“當年是我封的,我倒不失顏麵,恐怕是你有麻煩。”
“父親這麼想我就放心了,我……說到做到。大唐是太上皇立的,我既然執政,為的是大唐的興盛。”
“好。”李淵笑笑,又飲一杯,“好。對了,我聽說你宮裡有個善彈琵琶的?”
“嗬嗬嗬……”李世民捋了捋八字胡,“我知道父親的心思,今天把她帶來了。來人,傳琵琶宮妓來。”
崔真來到李世民、李淵近前,跪拜“拜見陛下,太上皇。”
“我聽說你會反指奏弦?”李淵問道。
崔真抬起頭,“是,願為太上皇反指彈奏一曲。”
李淵哈哈大笑,“好啊,奏一曲來。”
崔真起身,坐在一旁,彈奏起了《廣陵散》。
李淵傾身,聽得如癡如醉……
顯德殿內,李世民坐在龍椅上,掃了一眼群臣,一臉正色地問道“遍封宗室子弟,對天下是否有利?”
此言一出,很多人麵麵相覷,不知道天子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隻有一個人看懂了李世民的心思,此人就是右仆射封德彝。
封德彝最會揣摩聖意,他知道當今陛下是想糾正武德年間濫封宗室的弊病,於是站出來回答說“曆觀往古,封王者今最為多。兩漢以降,惟封帝子及親兄弟,若宗室疏遠者,非有大功,並不得濫封,所以彆親疏也。先朝敦睦九族,一切封王,爵命既隆,多給力役,蓋以天下為私,殊非致公馭物之道。”
此言正中李世民下懷,他點了點頭,說“然!朕為天子,所以養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己之宗族乎!”
李世民指示蕭瑀,把限製宗室分封的具體方案說給大家聽聽,並展開討論。蕭瑀根據皇帝的旨意,說出了如下改進措施——
除皇室子弟外,宗室子弟藩封明辨親疏,示以至公,非功不封,非親不授,根據這些原則,那些由疏屬、孩親無功者濫封為親王、郡王的,分彆降為郡公、縣公,那些近親子弟和疏屬有功者仍為王。初步計劃是淮安王李神通、襄邑郡王李神符、趙郡王李孝恭等人不降封爵,保持原王位,李神通兄弟的十四個兒子全都由王爵降為郡、縣公爵。
這個方案一經拋出,除淮安王李神通等人因涉及自家的利益,不大高興外,其他文武百官紛紛表示讚成。
李世民見對降封宗室爵位的事沒有什麼反對意見,當即下詔予以執行。臨散朝時,李世民又高興地向群臣宣布道“朕將於丁酉日定勳臣爵邑,論功行賞,人人平等,疏遠不遺,微賤不漏。”
群臣一聽,個個喜形於色,封賜不拘一格,宗室與庶族、地主、奴隸等,在軍功麵前一律平起平坐,這在曆朝曆代也是少有的開明舉動。
本書由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