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眾風流長孫皇後!
七月初十,李世民任命前任太子少保李綱為太子少師,兼任禦史大夫的蕭瑀為太子少傅。
李綱腿腳不好,李世民賜予步輦,讓他乘步輦去東宮,又數次召入皇宮內,向他詢問政事。每次到東宮,太子都要行拜見禮。太子每次上朝聽政事,李世民都令李綱與房玄齡坐在太子身旁備顧問。
先前,蕭瑀與宰相參議朝政,他性情剛直又能言善辯,房玄齡等人均頂不過他,李世民也多不采用他的意見。房玄齡、魏征、溫彥博曾有小的過失,蕭瑀以此上奏彈劾他們,李世民絲毫不理。許多朝廷重臣與蕭瑀相處的不愉快,他自己也怏怏不樂,最後被免去禦史大夫職,改任太子少傅,不再參與朝政。
八月丙午日,李世民下詔令有關官屬製定官吏的服色,規定三品以上官員服紫,四、五品服緋,六、七品服綠,八品服青,婦人服飾隨其夫色。
甲寅日,李世民任命李靖為尚書右仆射。他曾對李靖說道“公文武兼備,出則有將領風範,入則有宰輔之才。所以以卿為尚書仆射,公其勉之。”隻是生性沉厚的李靖,每參議政事,常少於言語,在那些能言善辯的文臣中間,他也根本插不上多少話。
西突厥部族散居在大漠外的伊吾地區,李世民曾下詔任命涼州都督李大亮為西北道安撫大使,在磧口存貯糧食,凡來此地均予賑給,又讓使者四處招撫,道路相望,遠近不絕。李大亮上書言道“想要懷柔遠方必先安撫近地,我大唐如樹根,四方如枝葉,傾儘大唐糧食以供給四方少數族,如同拔掉樹根來養活枝葉。我遠處考察秦、漢,近處觀察隋朝,對外事奉戎狄,均致自身疲弱。如今招撫西突厥,隻見勞心費財,未見收益。更何況河西一帶州縣寥落稀少,自從突厥衰微以來,才開始耕種收獲;如今又放糧賑給,百姓不堪其苦,不如暫且停止招撫慰問。伊吾地區,多是沙漠,當地人有的自立為首領,要求歸附大唐,不妨加以聯絡,讓他們居住在塞外,為我大唐屏障,這才是施以小惠而坐收實際利益的辦法。”
在李世民看來,突厥及其四夷的歸附,這是必然的趨勢。而李世民想要打造一個強大的大唐帝國,這是他堅定不移的意誌。但是,他不願意由此過分增加大唐百姓的負擔,所以,他聽從了李大亮的意見。
九月,伊吾城的城主到長安朝貢,獻上七座城池。李世民采取了就地安置的辦法,設立西伊州。
月底,皇後誕下一女,即城陽公主。李世民在宮中大宴群臣,大殿之內輕歌曼舞,管樂笙簫齊奏,“恭喜陛下!”群臣對李世民行禮。
“歸坐,歸坐!今日宴會,是為公主慶生,諸位儘興!”李世民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觥籌交錯,笑聲不絕,整個大殿成為歡樂的海洋。
當夜,宴席散了,李世民回到麗正殿,看過小女兒,來到無垢床塌邊坐下,深情款款地說道“皇後,你可覺得,今晚的月亮與往日不同,特彆明亮。”
無垢凝望李世民,眼底閃爍著光芒,不禁笑道“陛下,今晚的月亮與平常無異,隻是你的心境不同。”
“如今天下安定,四海升平,要說我還有什麼所求的話,就是希望與你執手一生,白頭到老。”
無垢心中感倍幸福,“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十月,李世民巡幸隴州。隴州、岐州是李唐皇室的根基,祖輩幾代都居住隴西,第七世祖李暠在晉朝末年就曾據秦、涼為涼武昭王,太上皇李淵在隋朝的時候還曾是隴州、岐州的刺史。所以,李世民這次到隴州巡幸,也有點回鄉的意味。他當了皇帝之後,還沒有給過家鄉父老任何的優惠,現在,他榮歸故鄉,理當表達一下對家鄉的厚愛。於是,李世民下令免除隴州、岐州當年的賦稅,降鹹陽、始平、武功等地死刑以下罪犯的刑期。
轉眼李世民在隴州待了一個月,在此期間,他任命侯君集為兵部尚書,參議朝政。
回到京師後,李世民會見了一位神秘人物,就是被人們廣為傳頌的孫思邈,他是神醫,也是道人。
兩儀殿內,李世民打量著孫思邈,七十多歲的人竟能容貌氣色、身形步態皆如同少年一般。一番交談後,李世民說道“有道之人真是值得人尊敬呀!像羨門、廣成子這樣的人物原來世上竟是有的,怎麼會是虛言呢?先生願意留在宮中嗎?”
“陛下,貧道乃山野之人,言談行為皆不中規矩,恐難適應宮中的生活,再說,宮中也不乏行醫的高手,貧道居宮中日久,恐失道行,窮鄉陋巷才是貧道修道的場所。”
“先生高潔,誌在天下貧民,令朕景仰。好了,朕也不強留了,天下任先生行走,但望先生也能常來宮中,宮廷的大門隨時為你敞開。”
孫思邈捋了捋花白胡須,起身道“謝陛下隆恩,貧道告辭了。”
本書由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