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恥!
儘管嘴裡說不在乎,心裡也確實不是很在意,但被一頭畜生拒絕,趙楷心裡還是有些不痛快,作為受寵的皇子,他其實跟弟弟趙植一樣,容不得彆人的拒絕,他可以不要,彆人不能說不給。
結果一回自己的王府,趙楷立刻就將這些不快放到了一邊,不是有什麼好事,而是有更大的不快。
宮裡傳來了消息,因為河北的戰事,他父皇竟然要退位了!
“亂臣賊子!”
趙楷氣的大罵。
罵的當然不是他爹,而是大奸臣李綱。
這個李綱,官任太常少卿,是蔡京、蔡攸父子舉薦,曆來被視作蔡京父子黨羽,不過卻不以逢迎為長,為人頗為正直,果敢堅毅。
趙楷安插在宮裡的眼線傳來消息,李綱上了一封奏疏,希望皇帝禪位,讓太子繼位。
太子繼位,把他這個鄆王置於何地?
對於早就把皇位看做自己囊中之物的趙楷來說,任何想讓太子繼位的想法,都跟謀逆無疑,哪怕是太子,都不該有這個想法!
不過趙楷也沒有完全喪失理智,他隻是憤怒。禪位這種事,聽著太匪夷所思,古來都沒幾個成例,即便有大多也是謀朝篡位,禪讓的皇帝沒幾個有好結果的,哪怕是親父子也是如此。唐玄宗傳位給太子,最後自己孤獨終老,這個教訓他父皇不會不清楚。
昨日,皇帝才任命太子為開封牧,打算讓太子準備開封保衛事宜,怎麼這麼快就傳出要禪位的傳言。因此趙楷頗不相信這個消息的真假,結果第二日一早,宮裡又傳來了消息,這次不是趙楷自己的眼線,而是皇後鄭氏派人帶來的消息。鄭氏告訴他,讓他早作打算,因為皇帝基本上決定傳位了。
趙楷這才徹底驚慌,皇後傳來的消息很詳細,事情的原委基本都探聽的清清楚楚。
皇帝要傳位的原因,不外乎北方金兵太凶殘,心裡驚慌所致。
趙楷也知道金兵凶殘,但他還沒有產生驚慌,他收到的消息是,金兵兵分兩路,西路已經圍了太原,卻久攻不下。東路卻已經攻破了過去大宋用來防備遼國的河北防線,打下了檀州、薊州、燕山府而已,這裡除了澶州外,薊州和燕山府不過是遼國故地,遼國被滅後,才被大宋收回,為此還封了了帶兵收複失地的童貫這個太監做郡王,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太監王爺,因為曾經立誌收複燕雲十六州的宋太祖立過遺照,收複燕雲者王。
這道防遼的防線雖然被攻破,後麵還有河間府、中山府這些重鎮,沒收到消息說這些重鎮被攻破啊。即便這些重鎮破了,後麵還有大名府,信德府這些黃河以北府縣,可以說此時準備保衛開封都為時過早,怎麼就要禪位了?
可在趙楷看來,既然太原、河間、中山三府都能擋住金兵,那說明金兵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他們未必能過河,即便能過河,也未必打的下汴梁,畢竟汴梁比太原要堅固的多,還有二十萬禁軍。
但事實就是這麼離譜,皇帝的膽量比趙楷想象的還小,鄭皇後送來消息說,燕山府失陷後,皇帝就惶惶不可終日,整日焦慮中原一馬平川無險可守,乃至臥病在床。手執寵臣蔡攸的手大罵金國背信棄義,自覺時局不可收拾。
讓位太子的諫言,是李綱通過掌學士院的給事中吳敏上書皇帝的,讓皇帝讓位的主意,李綱生出已經不是一日了。這些天,李綱懷揣著請皇帝退位的紮子見人就讓人看,朝裡許多官員都看過,紛紛斥責李綱。所以李綱的意見,一直沒有傳遞到皇帝耳中。
現在吳敏卻將這些意見提了出來,吳敏是什麼人,趙楷十分清楚,這是蔡京黨羽的核心人物之一,曾經高中進士的時候,蔡京還想招他做女婿,可惜吳敏那時候還有些畏懼人言,但之後蔡京依舊看好他,提拔他,一步步位極人臣。吳敏雖然沒有做蔡家的女婿,隻會在官場上混久了,就懂得做官的道理,一直攀附蔡京,事事都順從蔡京,蔡京倒台後則事事依附蔡攸,依然是蔡家黨羽。
吳敏能上書,必然是得到蔡攸支持的,而蔡攸作為皇帝心腹,必然是揣摩到了皇帝的心思。果然昨日吳敏被蔡攸帶著進玉華閣議事,當時宰相白時中、李邦彥,樞密院蔡攸、童貫,執政張邦昌等人都在。
這些人中,童貫是蔡京朋黨,幾十年的交情,白時中、李邦彥名為宰相,手裡其實沒什麼實權,遠比不上掌握軍權的樞密使蔡攸,平時也基本上是蔡家的傳聲筒,張邦昌是老好人一個,沒什麼主見,因此這次權臣跟皇帝議事,說白了就是蔡攸通過這些大臣,試探皇帝。
結果皇帝果然同意了吳敏的建議,決定效仿唐玄宗傳位的故事。
聽完鄭皇後派來的太監口述的過程後,鄆王趙楷一屁股跌坐下來,臉色煞白,太監走的時候,他想鬆鬆,硬是雙腿無力,久久站不起來。
他不怕皇帝一時興起傳位給太子,相比皇帝傳位,蔡攸的舉動更讓他恐慌。顯然蔡攸察覺皇帝有退位意圖後,讓人試探,並且搶先一步諫言皇帝傳位。如果皇帝同意了,那麼蔡攸就成了太子繼位的功臣,太子不會忘記蔡攸的,如果皇帝不同意,蔡攸也不得罪皇帝。
現在皇帝同意了,蔡攸成了太子的功臣,接下來太子會如何對他?
如果蔡攸這些權臣支持鄆王,即便皇帝一時興起傳位太子,有這些大臣扶持,鄆王也不至於死的太慘,甚至還能繼續得到退位的太上皇支持,壓製住新皇帝,假如新皇帝萬一跟宋哲宗一樣短命的話,他這個皇帝同樣有繼承皇位的機會。
但現在皇帝退位,是蔡攸等人提出來的,那新皇等級,蔡攸等繼續得勢,並且站在新皇帝一邊,新皇帝要收拾他這個先皇皇子簡直不要太容易。
想到這裡,趙楷恨不能馬上進宮,去父皇麵前哭訴,阻止父皇做這糊塗決定。可當他踏入宮前的時候,卻被人帶兵攔住,告訴他“大事已定,王何所受命而來?”
趙楷已經無法進宮了,宮裡的消息倒是還能傳出來,皇帝催促太子立刻搬進皇宮,太子趙恒哭著不肯繼位,乃至都病了,這讓趙楷有了些期待,最好直接病死,那樣就該他馬上做皇帝了。但這隻能是奢望,太子更多是故作姿態而已。
午後皇後又傳來消息,皇後告知趙楷,皇帝退位的真實想法是打算跑,一旦金兵打到黃河邊,皇帝就準備南下,效仿東晉故事,隻求能保住江南半壁江山。趙楷明白,他父皇這是老謀深算,打算在這危機時刻,讓太子做一個替死鬼,替他留在京城死社稷!
這個替死鬼他趙楷沒機會做,也不想做,相反他也得跑,跟著老皇帝一塊跑。
第二日,天還未亮,一夜都沒睡好的趙楷接到宮裡旨意,要他進宮。
文武百官都進宮了,皇帝下詔立刻傳位太子,如此急迫。
皇帝傳位太子,自稱道君皇帝,然後搬到龍德宮,皇後搬到擷景園。之後調整了大量朝臣任命,李邦彥為龍德宮使,蔡攸、吳敏為副使,老皇帝身邊的親信,依然跟著老皇帝,可以說給自己留下了一整套皇帝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