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士兵卻恭恭敬敬的跪下磕頭“侄兒拜見嬸娘!”
婦人驚訝之下心直口快“李四家的小崽子也長這麼大了?”
她的眼裡隻有自己的兒子。
“李聞過,起來啊!”
聽見兒子的呼聲,婦人才反應過來。
“過了,跪著乾什麼,快過來,讓嬸娘悄悄,都長這麼大了!”
李聞過尷尬不已,他就比同伴小幾個月而已。
婦人感慨起來“哎。當年還穿著開襠褲呢,一眨眼都成了大小夥子了。成親了沒有?”
一聽成親,婦人的兒子立馬岔開話題,不能讓他娘在這個事情上多想,不然他以後就什麼都做不了了。
連忙拉著母親“娘。我們這一路風塵仆仆,口乾舌燥的,就讓我們站院裡說話啊。”
婦人反應過來,連忙招呼“杏兒,少爺回來了。跟桃紅都出來!”
兩個十三四歲模樣的小丫頭羞澀的跑出來,這院子不大,隻有一個老仆,主婦平時習慣了操勞,卻養著兩個看著就不會乾活的小丫頭,穿的錦緞,比她這個主婦看著都富貴。
少爺看著兩個小丫頭頗為尷尬,忙叫道“你倆去街上打壺酒回來。”
說完低頭拉著母親就往屋裡走,都不敢看身後嘲笑的兄弟一眼。
母親無奈,衝著兩個丫頭喊道“少爺的話沒聽見嗎?還不去!”
兩個丫頭慌忙往門外跑。
婦人對著她們的背影喊道“順便買些時鮮的蔬果。對了,去鄭屠戶家招呼一聲,說咱家來客了,請他來做桌酒席!”
老仆沏了一壺茶,一個婦人和兩個少年,很快坐在堂屋裡說起話來。
“過兒,你怎麼也跟著回來了?是放假了?”
“回嬸娘。草原上的仗打完了,我倆想去遼東,我爹不讓去。”
“哼。反了你們了,還想去遼東。那女真人多凶,還是你爹有主意。聽嬸娘的,可不敢去。”
李聞過歎道“嬸娘說的對。”
嬸娘又道“那打完仗了,你倆這回回來就不走了吧!過兒,你是要回江南?”
李聞過道“不去江南了,去山東讀書。我爹交代了,讓來給嬸娘磕頭。”
嬸娘笑了“讀書好,讀書好。就是山東不好。”
一聽是去山東讀書,她就有些不舒服,去山東,肯定又是跟李慢侯家的孩子一起讀書。李慢侯雖然是王爺,可他家就沒好人。
兒子道“娘。我們去山東是學大學問的。世上的學問,可都在山東。”
齊州府學,已經顯現出超越時代的特質。
李聞過道“張孝。你就聽嬸娘的,彆去山東了。江南就不錯,去揚州也行。”
嬸娘道“揚州也不好。”
揚州給她的印象也很差,因為最早將她兒子從他身邊搶走的時候,去的就是揚州。
“還是江南好!”
嬸娘說道。
張孝瞪了同伴一眼“你閉嘴!小心一會不帶你出去玩了。”
嬸娘皺眉“你們才剛回來,一會還要出去?”
李聞過繼續拆台“嬸娘。張孝跟我誇了一路,說翠樓風月汴梁第一。”
她母親怒目而視“你還要逛青樓!”
張孝大囧“娘,我跟李聞過吹牛呢。我哪會逛青樓!”
嬸娘突然笑了“去吧。你們長大了!”
兩個少年愣了一下,突然都紅了臉。
幾人很快吃過酒席,喝的半醉,互相抬著杠,勾肩搭背走出院子,要去見識開封風月。
嬸娘看著兩個少年,不由癡了。她想到當年她相公跟李四就是這般模樣,嘴裡花花著哪裡的姑娘好,可實際上根本就沒去過那些風月之地,因為他們沒錢。
孩子真的大了!
隨即嬸娘又憂愁起來,張家就這一個獨苗,竟然讓李慢侯給弄去打仗,讓她擔憂的一年就生了半鬢白發。最憂慮的是,兒子對成親很排斥,嘴裡成天喊著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嬸娘勤儉持家,卻養著兩個嬌滴滴的小丫頭,目的就是想勾起兒子的色心。可惜聚少離多,這兩個丫頭養了三年,跟兒子在一起的日子加起來,連十天都沒有。現在她家的崽子終於知道要逛青樓了,軍隊也不是一無是處,看來真的學到了本事,知道了女人的好。
看來該張羅兒子的婚事了,香杏、桃紅是她買的丫頭,當然不可能當妻室,做兩個通房丫頭就好。她的兒媳婦,那得是大家閨秀。
這樣想著,她讓老仆去雇車,要去開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