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大石是怎麼想的,李慢侯卻不知道。突然派他的太子從海路來到大宋,說要回上京臨潢府守祖陵,李慢侯信他個鬼。
回到山東第一件事,就是關心一下今年的第一批使團,這已經是慣例了,即便李慢侯不在,使團也照常出發。東藩府有一套製度,這是李慢侯敢去揚州,並且長期駐留的信心所在。跟林永那種藩鎮集團不同,李慢侯建立的藩鎮體係,更像是一個小朝廷,不一樣的是,他的小朝廷沒有科舉,不用文官,而是軍政一體,利出一孔,精英都被逼入軍隊中先鍛煉,然後才有機會當官。等到明年,就有第一批熬過十年的文官將會出仕了。
今明兩年,李慢侯最重要的兩件事,一個是徹底打通絲綢之路,另一個就是軍官入仕。
擴寬絲路這件事,今年就要跟大石溝通清楚,大石不能幫他打通絲路,想回到臨潢府,那是不可能的。讓他兒子去守陵,也就隻能去守陵,彆人想都彆想。
李慢侯絕不相信,耶律大石把蕭塔不煙的寶貝兒子送回來,是為了守陵的。他要真是這種人,當年就不會跑到西域去。
事實上大石比李慢侯更急,正月剛過,草原上的冰雪都沒有融化,大石的人就來到了山東,送來了耶律大石打算返回可敦城的消息。
“大石要東征!他帶多少兵馬?”
這是一件大石。
如今大石東征,手裡能拿出十萬騎兵。但他不可能拿出這麼多人,不僅僅是他不會放棄西域,更因為帶著十萬人他根本走不遠。
“大概一萬精騎!”
使者回答。
李慢侯點點頭,這就很合理了。
“帶一萬大軍東征?他想打誰?”
一萬人估計大石誰都打不過。
可敦城一直在他手裡,一方麵是克烈人不願意攻城,另一方麵,是草原民族始終沒有弄清楚大石的底細,包括克烈人在內,乃蠻部也名義上歸附大石,可實際上根本不聽他的,真聽他的草原十八部,都跟著他去西域了。
乃蠻部是三萬戶的大部,克烈部至少有五萬戶,動起手來,大石能打得過誰?
“我主想回祖地祭天!”
恐怕也隻能祭天了,那這就不是東征,充其量是一種宣示存在的行動。
“大石想怎麼去臨潢府?不會就來通知我一聲,然後就去了吧!”
使者笑道“當然不會。我主特派外臣來溝通,還望燕王開恩,將我兩京歸還大遼。”
李慢侯道“當初說不要的是你們,想在有想要了,沒這麼便宜吧?”
使者道“當然不會讓燕王為難。我主自有厚禮相贈!”
“厚禮?多厚的禮?”
“一百萬金幣!”
“謔!大石從哪發的財?”
雖然西域那些商業城邦的金幣不少,可大石的軍費也大,他應該不可能一次拿出一百萬金幣。
使者笑道“我主去了一趟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