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石的萬曆時代!
萬曆四年,丙子年(公元1576年),五月十日,天津衛。
天津四千年前經泥沙衝擊,才從海洋變為陸地,可以說是最年輕的陸地。
永定河、子牙河、大清河在天津西北彙集為三角澱,流出後又與南北運河彙集為衛河(現名海河),流向大海。
明初朱棣起兵時,曾從此地渡運河南下攻克滄州,由此更名為天津,此後大運河完全疏通,由於地處南北運河節點,天津也逐步繁華起來。
最先天津並無城池,明永樂二年十一月,天津設三衛並築城。弘治四年包磚,山東兵備副使劉福在原來衛所的土城基礎上擴建而成。
城周長九裡十三步,城牆高三丈五尺,城設東南西北四門,並在東南麵有一個水門,東西寬,南北窄,俗稱算盤城。城中心十字街處建有一座鼓樓。
鼓樓高三層,磚城木樓,樓基是磚砌的方形城墩台,四麵設拱形穿心門洞,分彆與東西南北四個城門相對應。
二層供奉觀音大士、天後聖母和關羽嶽飛諸神,頂層懸掛重三百斤的鐵鐘一口。在鼓樓上遠眺四方,周圍七十二沽儘收眼底,不愧為津門一大勝景。
右衛百戶楊世發登上了鼓樓,例行前來巡視一番,本來懶洋洋的值守巡兵遠遠見到頂頭上司前來檢查,趕緊打起了精神,裝模作樣的眺望遠方。
上得樓來,眾軍士趕緊上前施禮。見到這副場景,楊世發也見怪不怪,擺擺手隨意的看了一下,又去查看城樓內的設施。
見一切平安無事,此刻已臨近中午,楊百戶算是敷衍完了差事,正打算腳底抹油,回家去也。
正在這時,突然聽到頂班的小旗驚呼一聲“大人,海上有大船!哇,好大的船,來者莫非倭寇?”
楊世發一聽,汗毛都豎起來了,最近一段時間,倭寇在南方鬨得可凶了,難道他們竟敢攻打天津,他趕緊循聲看去。
果然,海麵上遠遠的出現了一抹帆影,一條三桅的海船出現在視野裡。更令人詫異的是,這種海船前所未見,實在是漂亮極了。
這是一艘以後世2630型風帆訓練艦為模板通過光腦重新優化了的遠洋帆船。原版是荷蘭達門船廠設計建造的一種先進、成熟、可靠的訓練帆船,號稱二十世紀“最現代化的傳統飛剪船”。
該船為全帆裝三桅鋁合金船殼帆船,全長八十五米,排水量一千兩百噸,最大風帆麵積兩千六百三十平方米,風帆最高航速二十一節。
船上還配有兩台一千兩百馬力的柴油發動機,雙軸螺旋槳推進,最高航速可達二十五節,在不用風帆的情況下,攜帶的油料可以維持三千海裡的航程。
這種機帆船被王實命名為大馬哈魚級,在使用風帆的時候,兩隻螺旋槳可以像飛機的機輪一樣,收進船艙裡,從而不會造成阻力。
在外觀裝飾上,大馬哈魚級還融入了中國的民族特色,桅杆上還裝有氣象雷達和搜索雷達,船底還裝有聲呐,可以避免觸礁。
總之,這是一條完完全全二十世紀末的現代帆船,自動化程度很高,容易操作,隻需十五名船員即可安全航行。作為首艦,這條船被命名為破浪號。
船上目前有四十九名克隆人水手,加上王實總共五十名成員。王實蘇醒後,立刻將飛船內的克隆人解鎖。
一年多來,在這些克隆人和機器人的辛勤工作下,飛船被隱藏在地底下,飛船的地表上麵建成了一個帶有中西結合風格的城堡。
克隆人利用庫頁島周邊的資源,很快在城堡裡建成了大批的工廠,形成了一個小規模具有二十一世紀初水平的工業體係,為王實的雄心勃勃了有力的保障。
這次過來,王實打算以舊港宣慰司藩王進貢的名義,前往北京朝見萬曆皇帝,同時親自考察萬曆初年大明的狀況,爭取能夠獲得朝廷的正式封賞,為他實施後麵的計劃奠定基礎。
指揮艙裡,陪伴在他身邊五個克隆人是具有很高智商和情商的領袖級克隆人,除了不能生育,其他各方麵跟正常人沒有區彆。
為了省事,王實把五人用數字命名為囊旺(no·1)、囊圖(no·2)、囊斯利(no·3)囊佛(no·4)、囊懷(no·5)。
王實換上了一身大明土司官服,佩戴上了官印。沒辦法,當年鄭和下西洋時,永樂皇帝任命舊港華人官職就相當於土司,屬地相當於大明朝廷的羈糜州。
其他人倒是一身二十世紀款式的海軍製服,顯得乾淨利索。離著海岸線還有兩海裡,破浪號主動降帆下錨,由囊圖帶著印信和永樂皇帝的剌書劃著小艇向碼頭劃去。
……
天津右衛百戶楊世發檢查過印信和剌書後,看著眼前六個穿的奇怪的人,他有些發愣,天津這嘎達就沒接待過外國使節,一時間他有些迷糊。
很快他就反應過來了,這件事他可做不了主,趕緊向頂頭上司彙報,他的頂頭上司也有些懵,於是,再次向更高一級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