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對武宗既沒好感,也沒直接的血統關係,在此前提下,後朝貶抑前朝以凸顯繼位天子之聖明,實是理之當然。
因此,明世宗在《明實錄》的編撰中令史臣多錄其惡,絲毫不“為尊者諱”,甚或添油加醋,無中生有,把“八虎”及江彬等魚肉鄉裡之行徑,一古腦都寫在武宗賬上,使得武宗皇帝之荒唐天下人皆知。
敢問陛下,真相是不是這樣呢?”
“大膽!你……你你,真是昏了頭了!竟敢如此誹謗世宗。”
“哈哈哈哈哈,皇上,你不是想聽真話嗎?這才剛剛開始,怎麼就急了?”
“呃,好吧,朕算是怕了你。你說武宗就說武宗,彆把世宗扯進去。說說你對武宗陛下的看法。”
“真想聽?”
“行了!彆磨磨唧唧的。”
聽到小皇帝這樣說,王實朝他拱拱手說道“依臣之見,這位武宗陛下,是一位不世出的英雄,真性情的好漢子。可惜的是,天不假年,英雄早逝。
唉,此乃大明最大的損失,可惜的是,到如今都沒有人真正的意識到這點,甚至還有人向他身上潑臟水。
這是位悲情的皇帝,本來能夠改變大明走向衰落的軌跡,帶領大明重新走向盛世。可惜嘍!”
朱翊鈞聞言臉色大變,呼吸都變得有些困難。他臉漲得通紅,他咬牙切齒的問道“王實,你敢胡說八道!你不說出一個道道來,今天朕饒不了你。”
王實根本不為所動,繼續往下說道“皇上,其實你的經曆和武宗何其相象,同樣有家庭的關愛,同樣很小就成了太子,同樣是托孤,同樣孤兒寡母。
不過,你現在的運氣比他好,有個張居正在幫你,這些年他可是替你遮擋了不少風雨,扭轉了大明的頹勢。想當年,武宗陛下可比你難多了!”
說到這裡,王實將被杯中的茶一飲而儘,繼續為武宗辯解“皇上,我就聊聊我眼中的武宗,當然,這是我的個人看法,你可是答應過言者無罪。“
見朱翊鈞很鄭重的點點頭,於是王實便開始娓娓道來。
這明武宗朱厚照的父親朱佑樘,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實行一夫一妻製的皇帝,所以朱厚照從小就享受儘了精英式的教育和家庭關愛。
儘管如此,史官們依然說他不務正業,那麼他到底有多不務正業呢?
朱厚照年少聰明,兩歲就被立為太子。但自古皇家貴族是不可以私自出宮的,朱厚照偏偏不信邪,沒事就喜歡往宮外跑,然後被大臣們堵回去。
等他當了皇帝以後,就更加肆無忌憚了。他喜歡佛教,就命名自己為大慶法王,還叫人製作法王專用玉璽,結果和尚們都不知道如何去麵對這位法王了。
喜歡軍事,又自封為威武大將軍朱壽,後來還禦駕親征,到前線指揮戰況。另外,朱厚照還培養了八個親信在身邊,相互間稱兄道弟,人稱“八虎”,八虎就是以劉瑾為首的八個太監。
他們雖然在曆史上沒啥好名聲,卻造就了朱厚照喜歡去探索未知的性格。朱厚照小時候,他們就拿出一些機巧的小玩意和朱厚照一起玩,後來還建立了“豹房”,陪著皇帝尋歡作樂,把皇宮打造的和集市一樣。
提到劉瑾,有人會說,正是朱厚照對劉瑾不管不顧,才出現了後來宦官亂政的局麵。
憑良心講,當時的劉公公其實是位頗有雄才大略的改革家,在打擊貪腐為農民降稅和整頓鹽鐵方麵有傑出貢獻,以至《明通鑒》認為他頗有朱元璋遺風。朱厚照任用他,可見朱厚照還是一個很有大局觀的人。
另外朱厚照知道自己不是當皇帝的料,索性就將政務全部都交給彆人管,比如內閣大臣劉健、李東陽、謝遷等,還有“大明一哥”王陽明,這些人為官正直又有才乾,朱厚照一點都沒看錯他們。
可惜到了史官眼裡,皇帝不管政務全甩手給大臣,這就是不務正業。大臣乾了皇帝的事,那皇帝乾什麼呢?當然是打仗。
當時綽號“小王子”的達延汗,統一了蒙古,就以為自己是成吉思汗一樣的人物,屢屢進犯大明邊疆。
朱厚照看不下去了,於是做了曆史上第一個翻牆出宮的皇帝,連夜趕到前線禦駕親征。
按《武宗實錄》的說法,應州大捷,明軍僅傷亡五十二人,戰後達延汗病逝,蒙古三十年不敢來犯。
正德十四年六月,寧王朱宸濠起兵作亂。朱厚照終於有機會再次禦駕親征了。在此之前,大臣已經勸諫了無數次,可他就是不聽,為圖耳根清淨,直接下旨禁言,不準再反對他禦駕親征的事。
結果還沒趕到前線,不爭氣的寧王就被王陽明活捉了。這下朱厚照不高興了,叛賊已平,還親什麼征呀?
但朱厚照也有他的小聰明,他隱匿捷報,繼續南行,又玩了一圈。可惜回程路上,他突發奇想在江上駕著小船當起了漁夫,結果不幸落水,被救上來不久,就病逝於豹宮,享年三十一歲。
當時全世界正興起一股航海熱,如果他不是死得早了,也許還會命名自己為“偉大的航海家”,然後揚帆遠航。
聽到王實的分析,朱翊鈞被王實這些歪理雷得個外焦裡嫩。從小到大,他的老師張居正從來都是把武宗當做反麵教材,要讓他以武宗為鑒,並且常常咒罵劉謹亂政,禍國殃民。
沒有想到王實從另一個角度向他展示了朱厚照另一麵,甚至劉謹也給予了中肯的評價。
王實繼續說道“在我看來,明武宗的功過要七三開。的確,他蓋了豹房,也過於寵信太監劉瑾,以至於其禍亂朝政,禍害百姓。
但是,在他執政期間,明朝國力卻高過其父主政時許多,他的”胡鬨之舉“卻打敗了明朝北境禍患韃靼人,使邊境和平了許多年,力戳寧王之亂,避免了國家分裂。
劉瑾雖然禍亂朝政,但國家權力卻從來沒有從他手裡流失一點,反而皇帝的權力更多了一點,在他發現不對後,就馬上鏟除了劉瑾這個大禍患,毫不手軟,朝廷又迅速恢複正常。
全覽明武宗一生,他雖為皇帝,卻更像一個“人“。
我最欽佩的就是他這一點,他是一個活的很真實的人。
一個始終在擺脫皇帝身份的渴望正常生活的人,一個平易近人,心地善良的年輕權貴,一個有著真實才能,卻一直在責任擺脫與承擔之間徘徊的活生生的人。
他不是完美的,他也有其黑暗的一麵,但是身為這個大爭時代的皇帝,他的思想可以說是很超前了,在我看來,他的功績可以在曆史上所有皇帝中名列前茅。
他就是他,那個在世人心中”荒淫無道“的正德皇帝。也許永遠都是這樣的了。”
說到這裡,王實情緒有點激動,他用手一指遠處的乾清宮問道“皇上,你看看那裡,你覺得它像什麼?”
還沒從震驚中緩過勁來的皇帝朱翊鈞,循著他指的方向看去,有些莫名其妙,答道“乾……乾清宮啊,怎麼了?像……像什麼?”
王實泠笑一聲“牢籠!一個富麗堂皇的牢籠。嗬嗬,唯一的囚徒就是陛下。您雖然高高在上,號稱擁有天下,可是你真正能管到的就是這小小的紫禁城。
不是嗎?你甚至都沒有能力踏出這做牢籠。你被困在這裡,所以你根本不知道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
讓我來告訴你,遙遠的歐洲已經崛起,他們駕著堅船利炮滿世界的圈地,到處掠奪,如今手已經伸到我們的南洋了。
而我們還在這裡墨守成規,守著腳下的這一畝三分地,沒有誰去睜眼看這個世界。
醒醒吧,陛下。無比輝煌的印加帝國倒在了西班牙人的炮火下,他們被滅族了。彪悍的印第安人用不了百年,也將泯滅在曆史中。
落後就會挨打!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我害怕,我害怕我深愛著的祖國也會墮入這個深淵。
所以我才收集了這麼多書籍獻給陛下,真希望大明的讀書人都好好看看,這是一個大爭之世,歐洲人已經開啟了大航海,大明不能被落下。臣言儘於此,請陛下恕罪。”
頓了頓,王實緩和了語氣“至於那些言官彈劾我,這不過就是一種手段。他們針對的不是我,而是皇上你!
他們害怕,害怕你可以出去走走,去看看這真實的世界,害怕這虛幻的盛世繁華被你看破。皇上,您說我還有必要自辯嗎?”
“住口!一派胡言。把他給我拿下。”
突然背後傳來一聲怒斥,兩人回頭一看,來的正是李太後和馮保。隻見李太後怒氣衝衝,臉上冷若寒霜,惡狠狠的瞪著王實,仿佛要把他生吞活剝。
“母後!”小皇帝打算求情。
“你住嘴!”
李太後喝退小皇帝,冷冰冰的對著王實說道“王實,你竟敢蠱惑皇上,罪不可赦。誰指使汝這麼乾的?汝意欲何為?”
王實表現的很鎮定,對把他圍住的東廠番子視若未見,拱手答道“臣隻是說了實話,這世上沒有誰能指使我。若問我有何目的?那就隻有一句,我是炎黃的子孫,良心促使我要幫助大明王朝,還有拯救這天下的百姓。”
“嗬嗬,癩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幾斤幾兩,竟敢口出狂言。”
李太後被氣樂了,她以前的潑辣勁又上來了“大明帝國好好的,它怎麼就要你來拯救了。哼,今天不說出個子醜寅卯來,彆想活著走出去,老娘要把你千刀萬剮。”
王實神情坦然微笑道“嗬嗬,很簡單啊,太後,您縱觀一下曆史,從秦漢到唐宋元,所有王朝滅亡都是各種社會矛盾積累到了極致,而華夏的土地隻能容得下這麼多矛盾,故而各種矛盾集中爆發導致王朝滅亡。
各種矛盾積累來源於官僚行政體係的整體腐敗,這個本該是削除或緩和社會矛盾的工具,演變為文官利益集團後,就變成加劇和激化社會矛盾的反動力量,成為造成王朝滅亡的最根本原因。
這就是我的答案,太後,您覺得這個理由充分嗎?張閣老為何要清查田畝,改革科舉製度,製定考成法,推行一條鞭法改善稅收。根本究其原因,是大明已經病了,已經出現了我上麵所講的苗頭。
千裡之堤,毀於蟻穴。曆朝曆代,哪一次王朝更替不都是從土地兼並開始的。
太後,您也是出自民間,應該知道老百姓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那些土地究竟在誰的手裡,
作為臣子,對陛下說真話。怎麼就成了蠱惑?我想請問太後,皇上從小到大,有沒有走出過紫禁城,他了解治下老百姓究竟過著怎樣的日子嗎?
遠的不用說,幾十裡外的通州,那裡就生活著幾萬纖夫,每一個冬天,有兩成人凍餓而死。他們是什麼人?
您去問問,哪一個不是失地的農民,那他們的土地到哪裡去了?請問陛下,被困在這紫禁城裡陛下看不到,有人會告訴您嗎?
去看看曲阜孔家,再看看那些士紳家裡,您就會知道是誰造成了這一切。是誰在挖大明的牆角?
家父曾教育臣,。讓臣一輩子都做老實人,講老實話。
臣隻不過是個外藩,陛下今天不問,臣也不會說;既然問了,臣隻有實話實說。太後,您說說,說真話有罪。臣冤不冤啊!”
王實不卑不亢,臨危不懼,倒讓李太後高看了他一眼。加上剛剛張居正、馮保和她商議的事,頓時有了些許好感。再看到自己的兒子滿臉擔憂,似乎和這小子相處的還不錯,也許這真是緣分。
李太後是個不尋常的女人,她籍貫山西,出身低微,家裡原來雖做過小生意,也無非是混碗飯吃。幸好長得漂亮,被皇帝選中,還生了個兒子。
她從小經常逛集貿市場,討價還價,社會經驗豐富,所以在宮中很會來事,人緣也好,這才開始發達起來。
不過有一點,她本性始終未曾變過,骨子裡就是生意人,她衡量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這人是否有利用的價值。
當年從看到張居正的第一眼起,李太後就意識到,這是一個極有利用價值的人,不但能謀善斷,而且政務能力極強。
加上她的丈夫隆慶皇帝為人老實、膽小怕事不說,還是個老病號,哪天腳一蹬就咽了氣,那都是說不準的事情。
雖說李太後精明強乾,也有一定的政治野心,但她很清楚,大明很廣闊,事情很複雜,像收稅、打仗、城管、救災之類的事,自己是搞不定的,隻能依靠大臣去辦。
換句話說,她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從這一點看,她比清末的那位慈大媽(慈禧)不知要強多少倍。無師自通的她就懂得,要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
既然張居正、馮保都異口同聲的說王實有能力,又有實力,能改善大明的財政,甚至能為大明開疆擴土,打造一個鐵桶的江山。對於她來講,就是王實有利用價值。
回想剛剛張居正還破天荒暗示太後可以將永寧下嫁給他,要拉攏此人,讓他能為皇家所用,將來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處。說不定,這人真的很有利用價值。
想到這些,又瞅瞅王實鐵塔樣的身材,陽剛的氣質。李太後的生意經又上來了,心中衡量了半天得失,很快就有了主意。
有了切實的想法,她口氣立馬有了鬆動“行了,瞧瞧,你這孩子還委屈了。哎,剛才的話,咱也不計較了。你在海外長大,這朝廷有些規矩你不懂。
不過啊,你以後說話還是要注意分寸,你那些歪理邪說,要是讓言官聽到了誰也救不了你。好了,今個陛下也累了,就不留你吃飯了,你先回吧!“
“嗬嗬,多謝太後寬容,皇上,微臣告退!”
王實噗嗤一笑,這李太後臉說變就變,剛剛喊打喊殺,這會兒又變得和風細雨。
王實的背影剛剛消失,李太後就回頭冷冰冰的吩咐現場眾人”今天的事誰也不許外傳,如若走露半點風聲,家法伺候,所有人全部杖斃!都給我記住了。”
“遵旨,太後。”
眾人心驚膽戰的答應,本來就被王實大逆不道的話嚇得不輕,現在太後又補上一刀,所有人冷汗都下來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