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石的萬曆時代!
乘車不到五分鐘,就來到了新怡和酒店,小皇帝陪著兩宮皇太後剛進前院,還以為是邁入了唐代的大戶人家,經過一個擺滿古典家具的過廳,就到了後花園。
這個花園承載著中國古代園林文化的曆史,仿照的是清代有名蘇州的“半園”。園子麵積不大,但迂曲有層次,玲瓏的亭子、蔽日的花木、錯落的山石、靈動的湖水,寧靜恬淡,惹人遐思。
每當傍晚時分,身著唐裝的小夥子在此彈唱,柔和的光影使其顯得愈加精美而富於變化。
從過廳經過一條長廊,便是大堂。一排粗圓的紫紅色柱子,提升了大堂的氣派。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茶吧,坐下來,慢慢品上一杯,一路的疲憊頓消;後院則是一棟棟外觀被刷成白色的客房樓。
所有客房都設有書架,拿本書,靠在窗旁的美人靠上,望窗下小橋流水,讓人感歎這是何等的“良辰美景”。
很難想象這樣一個能從觸、聽、嗅、味覺感受到優雅氣息、讓人沉下心來詩意棲居的酒店,曾是一片貧民窟,通過王實團隊的設計師一年多的精心設計和施工,這裡不但恢複了“半園”的原貌,也讓姑蘇文化一一展現。
王興像個稱職的導遊一樣娓娓道來,為朱翊鈞和兩宮皇太後介紹這裡獨具匠心的設計和文化特色,王興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以及繪聲繪色的描述,讓在場的眾人聽得如癡如醉,產生了一種向往之情。
籌建之初,新怡園酒店從姑蘇文化入手,蘇州園林、小橋流水、讀書人家,優雅、精致的生活方式是其核心,本質是中國文人文化。於是,江南氣質、人文氣息,成為這座新式酒店區彆於一般驛館酒樓的特色。
這裡的布置的確太美了,李太後連連誇讚這才是高雅的生意,還誇獎自己的父親很有眼光。得到了女兒的讚許,武清侯李偉得意洋洋的表示,他計劃將來要講這樣的賓館開遍中華大地,為李家子孫留下一筆不菲的財富。
王興介紹說“新怡園”就是要體現新儒學的品味。它雖源自蘇州吳文化,卻得到了升華,這雖然是一門生意,皇室要做就做成文化產業,要做就做個儒商。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於讀書人的崇敬,對知識的追求是生在骨子裡的。詩禮人家是每一個讀書人的追求。詩就是美、會生活,如今江南的讀書人家,每家每戶都喜歡伺花弄草。禮,是品德操守,是行為規範與仁愛,更是社會責任。
皇室的新怡園就是要推崇詩禮並重的書香文化,皇室成員有義務把華夏文化傳承與演繹下去。
現在已經是正午,兩個小時的遊覽,大家又饑又渴,於是,王興引領著眾人首先來到了一樓的餐廳,這個餐廳擁有近一百六十個餐位,有好文(梅)、香祖(蘭)、修篁(竹)、隱士(菊)冠以四個特色包廂。
大餐廳名書香閣,可同時接待一百二十人就餐,蝦子鮮鯗魚、蟹粉獅子頭、沙河魚頭、奧灶麵、蟹粉小龍包等書香家宴傳統蘇幫經典菜肴結合私房官府菜肴更是這裡最得意招牌。
一場豐盛的午宴讓人人都吃得非常開心,午餐過後,在永寧公主的陪伴下,兩宮皇太後和皇後以及那些女眷紛紛回到提前安排好的房間休息,或午睡,或泡澡,以此消除上午的疲乏。
小皇帝依然神采奕奕,根本不願意去休息。他拉著王實兄弟來到茶吧飲茶,一壺極品的西湖龍井很快就送了過來。朱翊鈞靠坐在純牛皮製成的沙發上,品一口香茗,欣賞著窗外的小橋流水,上午的疲憊頓時一掃而空。
三人陶醉在這種恬靜安逸的氛圍裡。此刻沒有人願意說話,這個酒店裡的茶吧,跟上午的茶樓相比要有格調得多,燙金的沉香木招牌,花格窗上懸著的遮擋陽光的湘簾,瞧哪兒都吐著書卷的氣象。
及至進得門來,但見八仙桌兒官帽椅兒,甚至屋角安放盆花的弧腿架子,都是一色的黃梨木製作。東牆下立著敞門的四角鑲銅的茶葉展示櫃,下兩層放著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茶葉盒,上層擺了些紫砂、陶瓷、玳瑁、犀角、象牙、螺鈿、緬玉等質地的茶具。
南牆上,掛了一個裝裱得極為考究的行書立軸,筆意有點像趙孟頰的,圓潤中透著飄逸,朱翊鈞是個喜歡書法的,一時來了興致湊趣兒走近前來觀賞。
立軸上寫的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這出自《道德經》八十一章,意思是真實的話聽起來不好聽,聽起來好聽的話不真實;行為良善的人不狡辯,狡辯的人不善良。真正有學問的人,知道學海無涯,因為處處虛心向彆人請教。一知半解的人,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到處賣弄自己。
看到這句話,朱翊鈞露出個調侃的笑容,這明顯是一句勸諫的話,這筆字一看就知道是王興這小子的手筆。朱翊鈞想著自己的心事,他慢慢地踱回沙發,自酌自飲了一杯茶,然後眯著眼睛靠在沙發上,仿佛在回味剛剛茶水的味道,良久,他漸漸地拿定了主意。
王實正靠在沙發上閉目養神,忽然聽到小皇帝問道“王卿,朕聽說你在奴爾乾都司修一種新的道路,叫什麼鐵路,要連接海參崴和哈爾濱。是否屬實?”
王實聽到小皇帝的問話,立馬坐直了身子,認真的點點頭說“皇上,確有其事。”
“可以跟朕講講這個鐵路嗎?”
“呃,怎麼說呢?其實就是一種軌道,早在秦始皇的時候就有了這種雛形,隻不過當年用的是木軌,加上耗費太大,就被棄之不用了。而我們使用的這種軌道,是用鋼鐵製作的,可以用很多年。
這種軌道雖然投資大,但是運輸量也很大,一旦建成,可以用百年以上,如果不停的維護,用上幾百年也沒有問題。皇上,臣曾經說過,道路是國家的鎖鏈,道路延伸到哪裡,哪裡就是大明。”
“朕現在也明白這個道理。嗬嗬,王卿你知道嗎?朕這些年一直很關注南洋和奴爾乾都司,你們那裡的情況我多少知道一點,朕知道你們今天說的都是實話。這些年你們一直在不停地修路修港口,按照南洋的說法就是搞基礎設施建設。
朕曾經一度擔心你們這樣下去會破產,很可能會維持不下去。嗯,破產這個詞也出自你們那裡,很貼切。今天聽到你們說錢要流通起來才是錢,朕覺得很有道理。
王卿,咱們都是一家人。說實話,剛才朕確實有些動心了,這些年朕也積攢了不少錢。朕考慮了一下,打算拿出一部分來修路,搞一些基礎建設,讓錢流通起來。你們兄弟倆覺得這個主意怎樣?”
王實和王興相視一眼,立刻心領神會。王實說“皇上,不是所有的基礎建設都能夠盈利的,有的甚至要虧本,或者根本沒有收益。但作為國家,又不得不花很大的代價來修繕道路。在搞基礎建設之前,先要分清輕重緩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投資建設。
朱翊鈞答“朕也考慮過這些,申首輔曾經提議要完善天下的驛路和驛站建設,朕深以為然。朕這段時間仔細的研究了一下天下輿圖,剛才盤算了一下,朕打算修一條從北京到南京的收費公路。
嗯,你們南洋就是這種叫法吧,這樣既可以加強南北的交通,又可以盤活朕的資金。但朕又不放心讓那些文官來操持這件事。怎麼樣,王卿,有沒有興趣和朕一起投資這個項目?朕打算交給你們打理這件事。”
好嘛!這小皇帝真是掉到錢眼裡了,打算靠起修路收費來賺錢,果然是個財迷,不過這件事很容易捅馬蜂窩,引來文武百官的攻訐,目前朝廷的體製下,還真不能這樣乾,那可是會找麻煩的。
王實心裡暗自吐槽,臉上還是畢恭畢敬的答道“皇上。您的意思是打算把現有的驛路修一修,都改成柏油馬路,然後再收費收回投資是嗎?”
“正是。如何?”
“恕臣直言,這事恐怕不妥。”
“為何?”
“收不回投資啊!而且是再找麻煩。修路隻有兩個用途,一個是方便平時交通,戰時運兵,另一個就是方便貨物流通。您想想,平日裡經常出門的不是官員宦遊,就是士紳商賈外出辦事,老百姓有幾個經常出門的。
先不說士紳商賈,光那些文官的過路費您就很難收到,人家是公務啊!即使是那些商賈,背後還是一幫文官和士紳,一句與民爭利,就會讓皇上難做。強行收費,反而激起皇上與文武百官之間的矛盾,實在有些得不償失,臣建議皇上彆這樣做。”
“哼,誰投資誰受益,這難道不是資本的原則嗎?這天下都是朕的,朕自己出錢修路,方便天下出行,然後收回投資,可以繼續修路。難道這樣也有錯?”朱翊鈞氣咻咻地說道。
王興插話說“可您是皇上啊,天子無私事。您要是在這件事上以權謀私,文武百官又怎樣看您?何況大明各個地方都設有路卡收厘金,本就是地方財政上的一筆收入,您要是把路一修,設卡收錢,那些人還不得跟您急。”
“唔,王五郎言之有理,是朕考慮不周。可這些文官現在辦事效率太低了,張先生走後,驛道的修繕已經趨於停止,除了以前修好的路,這兩年就沒有任何進度。
更讓朕生氣的是,工部年年征發民夫自己修修補補,又偷工減料,朝廷每年都要為修路花去不少錢,真不知這些錢到哪裡去了?
再說,朕也不想讓內庫的錢變成石頭,如之奈何?大郎、五郎,你們替朕想個法子,把內庫的錢盤活起來,讓朕的錢也能生錢。”
王興眼珠一轉,笑著問“嗬嗬,不知皇上內庫究竟有多少錢,可否告知臣?”
朱翊鈞一聽,臉上就有些扭捏。囁嚅了半天,這才說“嗯,大概……大概四五百萬銀元吧,至於具體多少,朕也不是太清楚。”
“嗤”王實兩個人倒吸一口涼氣,頓時有些無語。尼瑪,這小皇帝還真是個摟錢的耙子,這才親政多少年,就積攢了這麼多錢。
王興突然一拍巴掌,把小皇帝嚇了一跳。隻聽王興說“皇上,眼下真有一個好機會。您可以投資銀行呀!臣不是辦了一個商業銀行嗎,您把錢投在銀行,這可是最保險的買賣,神不知鬼不覺的掙到了錢,還不會影響皇上的聲譽。這是多好的事呀!”
王實也醒悟過來,立馬點頭稱讚“老五,還是你腦子靈!這個主意好。這樣既安全,又保險。皇上也省心。“
見兄弟倆一唱一和,朱翊鈞狐疑的問“銀行?就是你們那個商業銀行。可戶部也辦了銀行,朕看他們也掙不到錢啊!僅僅隻是方便了收稅和撥付資金,朕看不出有什麼掙錢的地方啊!”
“嗬嗬,皇上,那是朝廷大臣不懂得銀行的運作。我跟您說,隻要操作得當,天下最掙錢的就是銀行。”王興笑嘻嘻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