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_登遼風雲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十三節(1 / 2)

登遼風雲錄!

一、

魏朝從兵仗局派出的工匠由匠頭焦勖1帶領,來到了登州。他們受到了以王進賢為首的防汛營的熱烈歡迎。魏朝在介紹信中把焦勖大大表揚了一番,焦勖年紀輕輕就做上匠頭,沒有兩把刷子肯定是不行的,據說他還識字,的確不一般。

經過最初的寒暄,王進賢道“我參觀過兵仗局,種類繁多,工藝精湛。其中我最欣賞三長銑,你們可能生產?”

以焦勖為首的工匠團麵露難色。焦勖“這個,三長銑工藝繁多複雜,我們生產不了。”

王進賢“哦,那你們能生產什麼?”

焦勖“我們可以生產長槍、大滾刀、紅盔、青甲——。”

“你們能生產什麼火器?”王進賢打斷了他。

焦勖“我們可以生產快槍。”

快槍是一種冷熱結合的兵器。即把冷兵器長槍的槍杆做成發射火器的槍管,置有彈藥。做戰之時,先發射槍管中的槍彈,再安裝上槍頭,當做長槍使用。因為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北方很受歡迎。但是,就這麼隻能發射一發子彈的槍,也能算火器?

看到王進賢的表情陰晴不定,焦勖急忙道“我們還可以生產連珠炮。”

王進賢“連珠炮?”

焦勖“正是。”

王進賢“你給我好好講講,連珠炮是怎樣的一種炮。”

焦勖“連珠炮又叫百子連珠炮,用精銅製造,炮身長4尺,安裝在木製炮架上,內裝火藥一升五合,裝鉛彈百枚,分次發射。當年,永樂皇帝和蒙古人作戰,此炮給蒙古人以巨大殺傷。”

王進賢本來聽得比較激動,但是聽到最後一句,立即泄了氣。在明朝,雖說達不到21世紀那樣,科技進展神速,武器裝備10年一換代。但是,從永樂到萬曆末年,已經將近200年,技術早已經有長足發展。特彆是葡萄牙、荷蘭等西方強國的東進,對於中國的火器發展有極大的促進。永樂年間火器發展達到一個高峰不假,但是200年的技術進步足以抵消這種高峰所達到的高度。這百子連珠炮估計和快槍一個樣,都是屬於簡單易行、技術成熟、不怕造的武器,其先進性如何可是大打折扣,這就背離了王進賢要和建奴在不平等條件下作戰的理念。

王進賢不好說破,隻好道“有什麼最近發明的火器嗎?”

焦勖看了看左右,王進賢明白他的意思“你們都退下吧。”

焦勖也把手下的工匠遣走,屋裡立馬隻剩下他和王進賢兩個人。焦勖忙不迭跪下“大人恕罪。”

王進賢把他攙起,和顏道“有什麼話慢慢說。”

焦勖“我們兵仗局的產品主要是為了擺朝,以及供上直、圍子手、錦衣衛官旗、將軍及都知監帶刀長隨的盔甲及兵器,平日裡不上戰場。因此,裝飾精美,外觀漂亮,卻很多都是樣子貨,而且式樣也老。”

王進賢“那三長銑是怎麼回事?”

焦勖“那是趙士幀做的試驗品,做好後就一直放在兵仗局,由於工藝複雜,要求太高,所以一直沒有批量生產。”

王進賢“那麼先進的實戰兵器是哪裡生產的?”

焦勖“敢問王大人,是要先進的還是要現在實用的?”

王進賢“這還有區彆嗎?”

焦勖“若是從火炮來講,以海外購買洋番的質量最好,也最先進。廣東、福建兩省得風氣之先,仿造跟的很緊,在國內的質量也是最好,可以實用。但是就銑槍而言,像三長銑這樣的好槍,由於工藝複雜,難於大批量生產。生產出來也過於嬌貴,士兵也不愛使。實戰的銑槍製造都較為粗糙,使用方便,像快槍、三眼銑,說俗一點——就是經得起造,質量倒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先進。”

王進賢“你的意思是說,你們兵仗局製造的火器不一定先進,質量也不一定好,但是更為實用。”

焦勖“不敢。兵仗局的產品主要是為了擺朝,以及供上直、圍子手、錦衣衛官旗、將軍及都知監帶刀長隨的盔甲及兵器。質量一般倒是很好,就是不實用。一般實用的兵器由兵部軍器局下屬的盔甲廠與王恭廠生產。不過,由於世襲工匠大批逃亡,現在的工匠以雇傭為主。誰給的錢多,就到誰那裡去乾。倒是地方衛所的兵器製造水平比之軍器局和兵仗局要高一些。”

王進賢“你到我這裡來,就是希望能多拿幾個銀子吧。”

焦勖“不敢有瞞,正是。”

王進賢仰天哈哈大笑。

1《火攻挈要》由湯若望(即德國耶穌會傳教士ja沙爾·馮·貝爾)授,焦勖(安徽寧國人)纂,趙仲河北涿鹿人訂。該書撰寫於崇禎十六年1643。

二、

王進賢交給焦勖團隊的第一個任務是小規模製造黑色火藥。焦勖申請的原材料不但包括硝礦石、硫礦石,以及製碳用的木材,竟然還需要牛油、麻油、雞蛋、蘿卜、明礬、小灰水等一係列輔料,各種器皿自然也要齊備,可見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那麼簡單的,軍用火藥絕對不可能把硝、硫、炭的原材料簡單的按比例混合,這種不精細的黑色火藥在使用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連黑色火藥都這麼麻煩,王進賢暫時不敢再打黃色火藥的主意。1

正如王進賢所料,如此精細的工藝,能夠生產出高純度的硝、硫,以及滿足不同配方的炭。明末生產黑色火藥的確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在手工條件下,幾乎已經很難再加以超越。更讓王進賢驚喜的是,焦勖有很強的理論基礎,對於黑色火藥的中國化理論——什麼君臣佐使都很了解。

王進賢給焦勖團隊的第二個任務是造地雷。地雷是一種障礙類火器,早在嘉靖年間,曾銑就曾經使用過。到了萬曆年間,戚繼光在薊鎮練兵時曾經大規模生產使用,將其布設於長城沿邊的隘口或要地,因此在技術上十分成熟。焦勖試製了一種叫做萬彈地雷砲的地雷,即用一壇子裝滿火藥,引出引信,將雷體埋於地下,上用泥土與鵝卵石覆蓋,引信連著一副機械式引爆的鋼輪發火,鋼輪發火與地麵上的絆索相連。除此之外,焦勖等人還將這種地雷的引爆方式改為引信拉發和人工點火。總的來講,技術是比較成熟的,製造試驗都很順利,如果說有什麼缺點的話,就是黑色火藥的當量還是小了一些,這些地雷的殺傷力都受到了限製,並不很大。

1原料根據《武備誌》等記載,其中更有詳細的製作方法。

三、

對於王把總交代的第三個任務,焦勖覺得絕對是王把總異想天開。

王進賢對他說“我看你們研磨和搗臼藥料的時候,費了很多人工。登州臨海,海邊風大,可不可以借用風力,做幾個風車,取代研磨和搗臼的人工。”

對於這個“異想天開”的要求,焦勖一時還不知道該怎麼阻攔。他冥思苦想一晚上,終於想通了。


最新小说: 我改嫁植物人大佬後,渣夫跪地悔瘋了 超級農業巨頭 蒼穹盜賊 財情動人 一人:演過戲嗎?你就神格麵具! 五分鐘寫歌,高冷女上司戀上我 車禍後,我的前女友全都來了 棠落江珩 千金算卦,總裁破災 開局娶女囚,我成就最強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