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遼風雲錄!
一、
長崎,是日本距離中國最近的城市,但是中國的船隻自古都繞開它去了博多和平戶。1550年,葡萄牙人由汪直穿針引線到達了平戶,見到平戶藩主鬆浦隆信。鬆浦隆信非常歡迎葡萄牙人到平戶經商,但是葡萄牙人似乎對傳教更感興趣,短短幾年就在平戶及附近發展了十萬天主教徒,嚴重威脅到了平戶藩的統治。1561年的葡萄牙船員和平戶居民的衝突事件成為導火索,平戶藩開始驅逐葡萄牙人。葡萄牙人不得不開始南下尋找新的貿易港口,他們先是經營了一年橫瀨浦,又經營了幾年福田浦,終於在1570年找到了長崎。他們勸說長崎領主大村純忠加入了天主教,使他接受了葡萄牙人建港的要求,並在長岬先端部分劃出一片地,建設了六個町。長崎由此開港。到了1620年,長崎開港還不到50年,但是已經有數千人華人在此開展貿易,生根發芽。
“招財”號緩緩的駛進長崎港,船上的鼓樂隊又忙活了起來,敲鑼打鼓吹嗩呐,慶祝“招財”號到達長崎港。與此同時,長崎港內多艘中國船隻也高奏樂曲,多艘船隻的鼓樂此起彼伏,回響在長崎港的上空。
“這是老習慣了,海上風大浪險,能夠到達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情,因此每有故鄉的船隻到港,其餘船隻都會表示祝賀。”見江蘭解釋道。
船兒慢慢靠港,日本士兵已經嚴陣以待,他們穿著直統統的護身鎧甲(學名叫“月同”),腰裙甲(學名叫“草摺”),以及鬥笠一樣的帽子(學名叫“陣笠”),手持長矛。中間站著兩個人,一個身著鎧甲,額頭剃發,明顯是武士;另一個則寬袍大袖,穿著和服,體型肥胖。
見江蘭見了揮手致意,那個寬袍大袖的胖子也抬起手揮手致意,看來兩個人是老相識了。
見江蘭配同王進賢下了船,一番寒暄之後,向王進賢介紹,那個武士是平戶藩的藩士田川七左衛門1
田川七左衛門!
王進賢心中一驚。
而那個身著和服的胖子居然是個華人,名叫馮六2,是長崎的大通事。
最後,見江蘭介紹王進賢“這位是王進賢王大人,王大人是大明山東省的軍官,主管山東省沿海防務,同時還是當今聖上的神官,精通神仙之術。”
這是見江蘭和王進賢早就商量好的,為了儘快打開局麵,為今後的行商創造良好條件,因此故意抬高王進賢的身份。不過這麼一介紹,田川七左衛門和馮六傻了眼。王進賢的職位明顯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圍。日本學習中國,也是非常講究禮儀的,該如何接待眼前的這個人呢?對於日本人來講,對於中華文化一直是心存仰慕的,雖然期待能和中國平起平坐,不肯屈居於中國的藩屬,但是在內心中還是多少有些自卑,視中華為天朝上國的。就跟21世紀,很多國家看經濟發達的唯一超級大國——美國一樣。
馮六望向田川七左衛門,田川七左衛門楞一下,看到王進賢背後——霍世剛、周道明帶著幾個士兵,都身著大明的軍裝,肅穆嚴正,特彆是管大藩一身戎裝,頂盔冠甲,看上去不是個小官,卻站在王進賢的後麵。於是便表現出極大的敬意,他雙手相搭放在腿前,深深鞠了一躬,已經超過了45度角。馮六有樣學樣,也深深鞠了一躬。
“一點小意思,不成敬意。”說著,見江蘭給田川七左衛門遞上一個小包裹。接著又遞上幾張紙“這是給奉行大人和大將軍的禮單,以及全船貨物的貨單、全船船員的名單。”
16世紀末,由於中日在朝鮮發生的壬辰戰爭,中日之間的直接貿易大幅下降。而剛剛抵達東亞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則抓住了這個機會,幾乎壟斷了對日貿易航線。由於他們帶來了日本急需的中國貨物以及精良的武器,受到很多濱海大名的歡迎。但是,隨著其傳教行為活動及與各地大名的密切接觸,引起了幕府的警覺,認為這是對其統治的潛在威脅。於是,開始鎖國的過程。
1587年,豐臣秀吉征服九州時,看到天主教巨大的影響力,十分震驚。同年,他頒布禁教令,要求傳教士必須20天內離開日本。當時的長崎已經成為了天主教的天下,教堂林立,佛寺凋零。於是,豐臣秀吉決定將長崎改為幕府直接管理,設置長崎奉行管理。
1592年,豐臣秀吉規定,隻有持有朱印狀的日本船隻可以出海經商。由此開始加強對貿易的管製。
1612年,德川家康頒布禁教令,嚴禁傳教活動,驅逐教士,關閉教堂。
1616年,德川家忠再次頒布禁教令,強令日本天主教徒改宗,不改的話格殺勿論。據統計,從1619年到1635年,被殺害的日本天主教徒達到28萬之多。
因此,對於靠港的船隻,日本方麵的管理是越來越嚴格。
“招財”號不但要貨物清單,還要人員名單。王進賢瞥了一眼,上麵寫著
盧國茂,年四十九,有須,崇明人,祀三官;
謝有祿,年三十歲,無須,蘇州人,
趙遠來,年十八歲,無須,寧波人,錢塘,祀媽祖,祝三官。
。。3
諸如此類。
1長崎是幕府的直轄領地,由幕府派出的長崎奉行管理。因此,可以通過幕府調動周邊藩的軍隊協助防守。寬永18年,幕府最終鎖國,同年命福岡黑田家在長崎修建藩所,駐兵守備。第二年命佐賀鍋島家來替代,從此成為定例,該處藩所被稱為衝兩番所,又被稱為千人藩所。必要時,長崎奉行也可以命令周邊的大名臨時協助防守。平戶藩也曾經在長崎修築炮台。但是這都是以後的事情了。在1620年,平戶藩的部隊無論如何是不可能也不被允許充當港口守衛部隊的。這麼安排純粹為了故事的緊湊性。
2馮六?-1624,長崎首任大通事。根據史料記載馮六是江西人,但是長崎光源寺有一座馮姓大通事的墓,根據墓碑上的銘文記載該人是馮姓大通事,1624年3月21日卒,估計是同一人,但是其家鄉卻為山西上黨。
3出自《譯家必備》。
二、
隨後,在田川七左衛門和馮六的陪同下,幾個人又返回船上,見江蘭遞上一張告示,水手接過來貼在大桅上。施春凡開始大聲朗讀,王進賢聽了聽,無非是日本不允許南蠻1和南蠻和尚2、信徒入境,如有天主教信物、書籍等,必須立即交出。眾水手都傻嗬嗬、樂嗬嗬的聽著,隻有為首的幾個人麵貌嚴肅,不苟言笑。王進賢作為明朝的大官,此次出航的首領人物,自然也不好隨便,費了很大的勁才裝出一本正經的樣子。
接著,馮六拿出一塊板子,看起來是銅做的,上麵有一副聖母瑪利亞的畫像,整個銅板皺皺巴巴,已經不成樣子。馮六把銅板放在甲板上,見江蘭扭頭對王進賢說“要踩銅板了,你們跟著我的樣子做,踩上就行。”
說完,見江蘭脫下自己的鞋子,站到銅板上,踩了幾下。王進賢等人有樣學樣,依次踩過銅板。
“剩下的,讓他們忙去吧,我們一起去吃點點心,這位武士大人也一起去吧。”見江蘭殷勤地說道。
1指葡萄牙和西班牙人。
2指天主教士。
3貨物清單、人員名單,宣讀《入國知禁》、踏繪,以及後麵對外國風物的了解,都是日本鎖國後,中國船隻到達日本後,必經的程序。但是在1620年,鎖國剛剛開始,應該還沒有這麼嚴格、繁瑣。
三、
一間雅室,一張方桌,幾杯清茶,以及滿擺的糕點。
田川七左衛門突然咕嚕了幾句日語,見江蘭也跟著咕嚕了幾句,兩個人你來我往,咕嚕了好一陣,馮六在旁邊撚著胡須,笑而不語。王進賢聽不懂,不過看樣子是田川七左衛門覺得過於豐盛不敢入席,見江蘭則極力邀請。終於把田川七左衛門讓到席上。
席上,幾個人又談天論地,交換了一下各地的風情及看法。事後,王進賢才知道,雖說席上風輕雲淡。其實,這也是幕府交予唐通事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唐船,了解各地風物。由此,王進賢不禁對日本幕府生出敬佩之心,真是不放過每一個機會搜集情報啊。日本人做事之細致,可見一斑。相形之下,同樣鎖國、同樣是封建專製的明清兩代王朝,甚至連睜眼看世界的胸懷都沒有,隻以天朝上國自居。如果說鎖國禁海是維護封建統治需要,那麼睜眼看世界就是一種高度了——一種在保守的環境下時刻保持進取之心的高度。保守不一定是錯,也許是時代的需要;進取不一定是對,激進也會招致失敗。但是時刻保持自己的高度,時刻保持對環境變化的敏感,該進取時進取,該保守時保守,是一個統治者必須具有素質。光是這份高度,明清兩代統治者就完全不稱職。
酒至半甜,王進賢了解到,這個田川七左衛門還真有一個女兒,叫田川鬆——哈哈,鄭三官,日本這條航路我是霸定了。
正在此時,一個日本士兵氣喘籲籲地跑過來,嘰裡咕嚕說了一通,田川七左衛門眼中寒光一閃,按刀起身。王進賢和見江蘭對視一眼出事了?!見江蘭也咕嚕了幾句,拉起王進賢跟隨田川七左衛門走了出去。
回到港口,隻見日本士兵正在檢查中國船員的行李,金士山被日本士兵圍住,一臉急迫的樣子,施春凡站在一邊用日語和一個日本士兵解說著什麼。那個日本士兵,手裡拿著個物品,正在仔細觀看,似乎十分猶豫。
看見田川七左衛門到了,這名士兵鞠了一躬,將手中玩意交給田川七左衛門。田川七左衛門一見,勃然色變,用日語質問見江蘭。見江蘭急忙用日語解釋,馮六也忙不迭的解釋,田川七左衛門的眉頭才開始漸漸舒展。
見江蘭突然說“老金,你到那個西洋女人銅板像上再踩幾腳。”
金士山忙不迭跑過去,在聖母瑪利亞銅板像上又狠狠踩了幾腳。田川七左衛門臉上才顏色正常,氣氛一下子緩和了下來。
四、
問題解決了,一行人終於被允許進入日本長崎。除了留下人卸貨,一船人敲鑼打鼓吹嗩呐,又把媽祖天妃娘娘抬到住所。
長崎港口附近的町1,幾乎已經成為唐人町,裁縫、鐵匠、飯館,甚至妓院,應有儘有。但是最多的還是酒肆和賭館,一大群中國人在其中,不是喝的爛醉,就是一片賭博之聲。看到王進賢眉頭緊鎖,見江蘭道“海上生活最是無聊,水手們一到岸上就及時行樂,由他們去吧。”
見江蘭的解釋並不能讓王進賢舒心,因為從這一點點的小事中,王進賢深深感到啟蒙運動的必要性今後,可不可以在長崎開辦義學呢?
見江蘭為王進賢組織了盛大的歡迎酒宴,和水手不同,海商的核心人物——船主、通事、火長、管事等素質還是高一些,沒有人喝的像水手那樣爛醉如泥。在日本,主要喝清酒,清酒是一種釀造酒,和中國的黃酒差不太多。王進賢心想在喝黃酒、清酒的時代,能喝個爛醉如泥也不簡單呢。
酒過三巡之後,這話題不知怎地又轉回到港口發生的事件來。王進賢已經詢問過見江蘭,了解到今天在港口發生的狀況日本士兵搜查船員行李時發現了金士山攜帶的個人物品中有個媽祖像,誤認為是聖母瑪利亞的雕像,因此誤以為金士山是天主教徒,一時間氣氛緊張,經過反複解釋以及金士山堅決的踩踏聖母瑪利亞的銅版畫,終於消除了誤會。雖然這件事情剛剛發生,但是已經傳遍了華人的圈子,大家對此議論紛紛,感覺非常無奈。
一個滿臉胡茬的壯漢一拍桌子突然道“奶奶的,連媽祖娘娘都受影響了,狗日的南蠻教,天天傳個xx教,搞得大家夥做生意都不安生。”
一個白麵書生模樣的人接著道“我倒有個想法,咱們合夥建一座菩提寺,表明我們是虔誠的佛教徒,和那些南蠻和尚沒有關係,也不信什麼瑪利亞觀音。我們燒香拜佛、聚會活動也有個自己的地方。”
“這個主意好,這個主意好。”他的話引起一陣讚成之聲。
“如果大家夥同意,我願意捐出自家的一處彆院,建立菩提寺。”那個年輕人受到鼓勵,於是激動地捐了一片地。
“好!好樣的!”又是一陣讚許之聲。
“菩提寺好建,可是到哪裡去尋菩提寺的主持呢?”一個悠悠的聲音打斷了這一片激動的氣氛,大家夥扭頭一看是見江蘭。見江蘭似乎說話很有分量,廳堂裡一時沉默了。
那個滿臉胡茬的漢子又是一拍桌子,像是下了極大的決心“奶奶的,老子的生意不做了,剃度為僧,先為大家主持一下菩提寺,等大家夥從唐土請來高僧,我自動讓賢。”
“這樣好,這樣好,這下子沒問題了。”又是一陣附和、讚許之聲。
王進賢自從聽了這個說法,就一直在思索。曆史的進程,他曆曆在目1620年,長崎興福寺開始興建,1623年,請來江西建昌府建昌縣的高僧如定——默子禪師為主持,後來該寺被稱為三江寺、南京寺,成為三江幫2的核心所在;1628年,出身漳州、泉州的唐人出資修建了福濟寺,請來泉州的高僧覺悔主持,後來被稱為泉州寺,成為泉州幫的核心所在;1629年,福州籍商人又建造崇福寺,請來福州高僧超然主持,後來被稱為福州寺,成為福州幫的核心所在。這三座寺廟被合稱為唐三寺。1677年,又有廣東寺——聖福寺建造,合起來叫做唐四寺。一群中國人,不遠萬裡來到日本長崎,在自己的圈子裡還要拉幫結派,小小一個長崎,就分成為三江幫、泉州幫、福州幫、廣東幫,這是一件好事嗎?王進賢想起那句俗話一個中國人是一條龍,一群中國人是一盤沙。就這麼幾個中國人在日本,不思團結一心,一致對外,卻自我分散力量,王進賢總覺得不是一件好事。剛才敬酒的時候,他就發現了,這好幾桌的人,主要是江西、浙江和江蘇的商人,沒有一個福建籍的商人。他如鯁在喉。
王進賢“我有一個問題。”
作為今天宴會的主賓,遠道而來的客人,傳說中的朝廷大官,王進賢一發話,廳堂裡立即安靜了下來。
王進賢“我聽說,稻左山下有一座悟真寺,也是菩提寺,而且也是中國人捐建的。”
王進賢的話沒有說完,但是意思很明顯既然有一座菩提寺,為什麼還要再建一座呢?所有人一下子沉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