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遼風雲錄!
一、
江戶,12世紀時是大豪族江戶氏的居館。長祿元年,太田道灌開始修築江戶城。天正18年,德川家康入封關東,以江戶為居所。慶長18年,德川家康開設幕府,曆代德川將軍駐蹕於此。1868年,末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該城,明治皇室從京都遷到江戶,並改稱江戶為東京,從此江戶成為日本的首都。
吊詭的是,王進賢拜會德川秀忠大將軍時,德川秀忠並不在自己的居所江戶,而是跑到了當時日本皇宮所在地——京都。
1620年,為了鞏固權力,提高門第,德川秀忠不顧及日本皇室的傳統,強行將自己的第五女和姬嫁給後水尾天皇,成為和子皇後,自己則成為了天皇的老丈人。德川秀忠親臨京都,出席女兒的婚禮。因此,接見王進賢的地點也安排在了京都。二、
一群人魚貫而入,明顯有些乾擾德川秀忠的視線。他的目光逐漸落在一個衣著不凡的唐土武將的身上這個大概就是那個唐土來的王進賢了吧。
本多正純1“這位就是唐土來的王進賢王將軍。”
啊!德川秀忠不由愣了一下,他沒想到,王進賢居然穿了一身藏青色的和服,多少欺騙了他的眼睛。德川秀忠遠不如他的父親德川家康老辣,容易被表麵現象所迷惑。不過作為守成者,德川秀忠還是相當出色的,他一以貫之的繼承了父親的遺誌,進一步鞏固了德川幕府的統治,而且出色的完成了權力的交接,為德川幕府200多年的統治打下堅實的基礎。德川秀忠仔細分辨還是能看出這不是一個日本人,明顯沒有日本人那種動不動就點頭哈腰的勁頭。
德川秀忠“沒想到王將軍今天穿了一身和服。”
王進賢“我們中華有一句俗話叫入鄉隨俗,今日拜會日本的大將軍,不妨隨一下這個俗。”德川秀忠聽了這話,心中十分受用。
王進賢“日本和我們中華是一衣帶水的鄰邦,雖然以前我們之間有過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但是我聽說那都是故太閣豐臣秀吉的主意,先任大將軍德川家康對此是非常不讚成的。後來,德川家康大將軍一統日本,政修人和。就比如這和服,即是在德川家康大將軍的治下定名的。和服不但包括從我們中華傳來的吳服,還包括了多年來日本自發形成的著物,反映了日本既繼承中華的優秀文化,又結合自身實際的創新。正所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先大將軍德川家康曾多次派遣使臣,表達願意通好之意。此次,我受萬曆皇帝陛下的委托,以私人的身份拜會德川大將軍,希望能夠達成一些互惠互利的協定。”
德川家一直不讚成豐臣秀吉的侵略朝鮮的方針,不但沒有派兵去朝鮮,而且對於出兵朝鮮的糧稅加派一直怨聲載道。1599年,豐臣秀吉屍骨未寒,當時還是內大臣的德川家康就命令將明朝將領茅國器的弟弟茅國科送還中國,並多次聯係朝鮮和琉球,希望通過這兩個國家取得與明朝的聯係。1610年,中國商人周性如進入日本,江戶幕府聽說後,立即將周性如邀請至江戶,待如上賓,委托周性如代為轉交“致福建道書”。究其原因,一是因為江戶幕府初立,希望能在政治上得到中華天朝的承認;而是在經濟上,日本戰亂剛剛平定,百廢待興,亟需和中國的貿易鞏固其財政基礎。因此,王進賢以朝廷命官的身份出現在日本,江戶幕府如獲至寶,忙不迭地立即接見。
德川秀忠“不知大明的天子可有書信——”
王進賢知道,這是要萬曆皇帝的信物——你既然代表皇帝來,怎麼可能沒有皇帝的信物呢。可是,王進賢沒有,他也不打算偽造,不用費那個勁,現在是日本人上趕著求中國做貿易,就不怕他不咬鉤。
王進賢“將軍應該清楚,根據大明的祖製,海上是不能存片帆的。聖上雖有意貿易,但是卻不能有違祖製,故我此次前來是以私人的身份,而非以官方的身份。”
德川秀忠“但賜勘合之符,不必有勞上國遣船來往。”
王進賢“朝鮮鏖戰,血跡未乾。朝堂之上,對於恢複與貴國的邦交尚有很多疑慮。聖上若非有為難之處,本來也不想這麼快就與貴國通好的。”
德川秀忠“敢問大明天子有什麼為難之處呢?”
王進賢麵露難色,過了一陣才道“遼東建奴肆虐,去年以來,先後破鐵嶺、開原,直逼沈陽城下。朝廷派出大軍,誰承想卻全軍覆沒。皇上想要重建大軍,怎奈國庫空虛——”
王進賢知道,以日本的情報能力,這種大路貨的情報,江戶幕府一定是知道的,既然知道,自己出訪的理由也就勉強說得通了。在政治上,理由蹩腳不是問題,誰都知道那是一塊遮羞布。在眼下的問題上,關鍵在於雙方都有對開展貿易的渴望。
1本多正純(1566-1637),本多正信之長子。與父親相似,他的主要成就都集中於內政方麵,同時也被認為是個善於算計的陰謀家。1614年大阪冬之陣後,他帶領屬下填平了大阪的護城河,違背了戰後的和議。1619年獲封下野宇都宮城,但1622年被剝奪領地,原因是當年最上家被剝奪領地時,他意圖從中獲利。之後死於出羽國。
二、
德川秀忠“那麼,上國的意思是——”
王進賢“我主管山東海防,可以暫開一個或數個港口,供兩國船隻停駐貿易。根據皇帝的授權,我可以全權處理與貴國的貿易事宜。這樣一來,可以形成正常的兩國貿易。當然,也可以有一些特殊的貿易形式。比如,我和將軍之間可以開展長期的固定大宗貨物交易,還有,我們之間可以進行技術轉讓交易。我需要指出的是,我和將軍之間做貿易,是一種純粹的經濟關係,互惠互利,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不需要日本以小事大;當然,作為中華的代表,我也不會允許我及我的手下,受到任何有辱及國格的事情。同時,中華與貴國同信菩提教,我們也不會像南蠻那樣以傳教為己任,我們雖然不禁止南蠻教,但是我一定會遵守貴國規定,嚴禁手下在日本傳播南蠻教。”
德川秀忠聽到這些條件,眼睛發亮,興奮得幾乎要站起來。王進賢的條件實在是十分誘人第一,這樣可以恢複和中國正常的貿易關係,鞏固幕府的財政基礎,這一點對於幕府的意義不言而喻;第二,幕府好歹也是一個統治機構,深受中國傳統影響,對於事大事小這種事情是十分在意的。而王進賢提出的方案,更接近於21世紀國與國的關係準則,是一個完全基於平等關係的提案,而對於17世紀的日本來說,和泱泱中華平起平坐幾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是曆屆日本政府心中的隱痛;第三,德川幕府正在為天主教在日本的大肆傳播而感到頭痛,而天主教正是伴隨著南蠻貿易而來的。王進賢的到來,不但可以讓日本完全擺脫南蠻貿易,而且沒有傳教的後患。如果說有什麼缺陷,就是在政治上不怎麼光明正大,不過這不算大問題。這怎麼能不讓德川秀忠喜出望外呢。
王進賢“另外,我還有一些想法。貴國剛剛結束戰亂,萬民思定,休養生息,偃武修文。從豐臣秀吉時代起,就通過刀狩令1,沒收農民手上的武器。先將軍德川家康又頒布一國一城2等條令,欲建立萬世之長治久安。相對於貴國欣欣向榮的景象,我的家鄉最近卻有一件煩心事,就是遼東的建奴,現在已經直逼沈陽,鋒芒咄咄逼人。我想,我是否可以在日本招募一些匠人,比如製作鐵炮的鐵匠、築城的石匠、醫治傷病的醫生等等,這些都是我們作戰目前急需的人才,而對於貴國來講,如何處置卻頗為棘手。”
德川秀忠“能夠和中國開展貿易是令我們非常高興的事情。我一定會支持的,你說的那麼多的具體事情可以和本多正純去詳談。聽說王將軍是主管一省海防的主官,那一定是掌管了不少兵馬吧。”
王進賢“暫時隻是負責一省防務罷了。比不得將軍曾經率領軍隊真刀真槍的作戰,並且改變了日本的曆史。”
德川秀忠聽了很高興,不由得意氣風發“是啊!那時候,真是拚命啊!我看王將軍英氣勃發,和我年輕的時候倒是很像呢,我感到和你很是投緣,我把我年輕時征戰的戰刀送給你吧,請笑納了吧。”
王進賢“多謝將軍。我這裡也有一副我的朋友陳繼儒的畫作,今天將之獻與將軍。”這幅畫倒和其他的假畫不一樣,是陳繼儒的真跡,是陳繼儒臨走前送給王進賢的。
德川秀忠“哦!是陳繼儒的真跡嗎?實在是難得啊。王將軍也喜歡書畫嗎?”
王進賢“皮毛而已。”
德川秀忠“王將軍謙虛了,能和陳繼儒這樣的人當朋友,自是學問的人。像王將軍這樣的武士,能夠和陳繼儒這樣的大家成為朋友,足見中華教化四方,文化昌盛。我父親曾經感歎可以馬上得天下,不可馬上治天下。王將軍也知道刀狩令、一國一城令嗎!真是學識淵博的人啊!我父親當年在戎馬倥傯之間,找到相國寺藤原惺窩3為他講課;又讓道春和尚(林羅山)為我講課,現在道春還是我兒子的老師,能和唐土來的學問家探討學問上的事情,想必也是他的榮幸吧。去,把道春叫來。”
和林羅山討論問題,這不是要我的命嗎!王進賢大吃一驚。
1刀狩是日本史上的一個法令,最早由柴田勝家在越前實行,主要是沒收農民手上的武器,其目的是完全做到兵農分離的目的,但實際上是為了防止一揆的發生,加強對庶民的統治。這使日本武士和庶民身份階級更加穩固。豐臣秀吉在1588年向全國發出刀狩令,沒收的武器都拿去塑造京都東山大佛殿的釘子。
2一國一城令(いっこくいちじょうれい)是日本在元和元年(1615年)閏6月13日由江戸幕府所發布的命令。在一國(此處的“國”是指令製國,或大名的領國(之後的藩))中,由大名所居住作為政廳所在的城隻能保留一個,其餘的城必須全部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