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康坊!
樓中漆黑一片,門外卻兀的亮起三盞牡丹絲紋紗燈。
左一右二。
落儘灰塵的牌匾,掉漆三字“露華樓”赫然於穹頂之下,映著紗織透亮的牡丹細紋,同臨近金光奕奕的幾幢樓所相比,倒是彆有風味。
這是陸卿按著九兒的囑咐,於樓前匾額前仔細掛上的。
而此刻,他們正於樓中二層、九兒往日專屬的閣間裡歇息——眼下已入宵禁,再回陸府簡直天方夜譚,二人這才決意在露華樓停留一晚。
陸卿本還思慮憂愁——不願去到後院,哪怕須臾——若是叫九兒看到那一片殘敗該如何是好?若她偏是要進唐秋伯母那間房裡,再瞧見幾時前剛放去的白瓷罐,又該如何是好?
不過,自打進樓後他仔細留意過九兒的反應,早是打消陸卿的此般憂心——是九兒拉著陸卿上了二層,雲說便是於此處休息,物件齊全,倒是比後房還要方便許多。
……
幾聲輕咳,陸卿提著一盞金線紗燈上來。這是他在庫房尋到的,同那三盞牡丹燈放於一處,想著取了這有意思的物什上來,說不準能哄得九兒舒心些。
“紗燈和油盞已是按著姑娘的意思放了上去。但……這樣一來,不是更催人關注嗎?”
隨口說著,陸卿將手中的燈柄嵌進了門前的燈架小環中,撥弄著燈下花穗,引得整個紗燈都是不住周轉。
金線曜光,絲絲紋理印於案、窗、簾上,似入了神仙寶地一般。
“公子不知,這‘暗樓門前三紗燈’,並非什麼稀罕事。平康坊中素來恩怨多,賓客紛至遝來自是不安生。官民同心,不知何時起出現的規矩——若歌舞坊遇事不便查訪,便於門前掛上三盞燈,黑了屋子,官府自當知曉。由此,他們便不會徒增煩惱來此處尋不痛快。眼下樓中發生之事人儘皆知,燃三盞紗燈也算情理之中。”
九兒所言確實。
陸卿隻道是官民間竟有如此規矩,不覺驚愕。但細想下來,倒是合理,畢竟官民間的“協議”,他家醫館也是有一套應付的。
隻是,這其中還有陸卿不知道的秘密。
門前置掛三盞紗燈不假,但重要的是——露華樓向來是不怕查訪的。
於是但凡有了燃燈時刻,也斷不是為著官府。相反,這是唐秋同顧伯聯合想出的法子,假借官府之名,用於同馬臉姑婆聯絡。
紗燈起,亮一刻,接女兒;爍三時,待顧婆;耀全夜,斷情分。
此為唐秋教九兒記下的。
所謂“亮一刻、爍三時、耀全夜”,便是依著控製燈油多少來維持燈盞發光時間。燈亮一刻,意在知會顧婆樓中可接受難女兒家;燈爍三時,以此通知顧婆明日晨起相約見麵;若是燈整晚不熄,便是警示顧婆近來不可聯絡,恐生事端。
今晚,燈油由九兒親自備下,為的就是卡好時間。
而她之所以讓陸卿全數取用牡丹花燈,便是留了心眼——若真是有人注意到此點起了疑心,也斷不會思慮到燃油時長之上,反而會被燈上的花紋所迷惑。
……
“姑娘若是累了,隻管知會一聲,陸某立刻關好門去外麵守著,保你睡得安穩。”陸卿見九兒無精打采,個中擔心不已,想是她如今應該正是鬱結之際,獨處或許會更自在。
“時候還早,陸公子陪我坐會兒吧。一個人在屋子裡,還是怕得慌。”九兒說得誠懇,她並不願讓陸卿憂心,奈何偏是不經意流露那番喪氣模樣。
夜闌入霜,樓中唯一亮起微光的窗子婆娑著曛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