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他老師屈晏手中的政權,公子莊實際上已經擁有了篡權奪位的能力。
然而他剛剛回國之後不久,卻被接下來的事情震驚得頭皮發麻。
就在不久之前,一個村子裡的百姓因為遭受到了趙無疆的劫掠,在糧食不足的情況下,為了能夠活命,他們將屠刀舉向了同為奴隸的另外一個村莊。
這原本隻是奴隸之間的私鬥,是楚國貴族樂見其成的事情。
讓奴隸們在私鬥之中互相消耗,以避免奴隸們日益壯大,最終脫離貴族們的掌控。
但是很快這場私鬥便發生了變化,他們開始互相召集本國之前的同胞,逐漸的形成了成百上千的流寇勢力。
在經過了最初的互相廝殺之後,他們發現就算是戰勝了對手,也沒有辦法獲得多少糧食,更加沒有辦法改變他們的命運。
他們要想活命,要想堂堂正正的生活下去,便必須得推翻他們頭頂的那一座大山。
隻有推翻了這一座大山,他們方才能夠獲得重生,獲得再世為人的機會。
於是最開始互相廝殺的流寇們開始聯合起來,他們想那些高臥城邑之中的楚國封君們展開了襲擊。
一座又一座城邑被攻破,一名又一名曾經高高在上的貴族被這些卑賤的流寇們狠狠的碾壓。
楚國的軍隊不在國內,貴族們那幾百名私兵,又如何鬥得過成千上萬的饑民?
當年楚國滅人宗廟毀人社稷的後報終於來臨,除了一些主要的城邑之外,越來越多的楚國城邑開始淪陷。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這一場反抗楚國貴族的廝殺之中。
等到楚軍回歸丹陽之時,公子莊震驚的發現,整個楚國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如果這個時候他再篡權奪位,就算是能夠奪得楚國的王位,也根本坐不穩這個位置。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隻能夠先想辦法平定內亂,趕走秦人,才能夠繼續自己的計劃。
在與屈晏商議以後,他最終做出了兩手準備。
其一是派遣使者前往褒國與庸國還有荊蠻等國,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去遊說,以土地,人口與財富與誘惑,請他們出兵幫助楚國平定內亂。
二來是前往周天子之國,請攝政出麵斡旋,逼迫秦國退兵。
在商議好了對策之後,公子莊輕車繞行前往洛邑,而屈晏則是白衣渡江去了諸國。
秦壽麾下有百萬民兵,因為組織性與紀律性的缺乏,所以這支軍隊行進的速度極為緩慢。
抵達鄀國之後,為了避免這些民兵變成暴民劫掠鄀國,從而讓秦國失去大義的名分,秦壽再次放緩了大軍行進的速度,命令令行禁止的秦國精銳在隊伍的最外圍保護,務必要保證不落下任何一名秦卒。
就在秦壽準備繞過鄀國南下之時,年幼的鄀國君卻是親自帶著酒肉與糧食前來拜見。
“楚王無道,害我君父。此仇此恨,不共戴天。然鄀國國弱,難以複仇於楚。
今日秦君即至,小子鬥膽,還望秦侯念在同為諸夏之國的情誼,能夠助鄀國複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