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是占領領地容易,要想守住領地卻很難。
在秦國遭遇列國侵略的緊要關頭,秦國集中優勢兵力,優先解決南方兩大巨頭已是不易。
若是再繼續貪得無厭,在南方拖延日久,讓關東諸侯發現了函穀關的端倪,那麼等待秦國的便是十五萬大軍攻破函穀關,隨後長驅直入,直奔秦國腹地而來。
而此時秦國的精兵又在南方,等待秦國的必定是一個覆亡的下場。
其次是兩國正規軍雖然近乎全軍覆沒,但是兩國的公卿貴族尚在。
這些公卿士大夫家中,尚且有著一股不弱的武裝力量。
按照這個時代的國家製度,要想調遣這些私兵為國征戰很難,但若是要讓他們保衛自己的土地與財富,還是頗為容易的。
這些私兵再加上兩國的國人,以兩國的國力,再湊個二十萬人不是問題。
雖然這二十萬人的裝備遠遠不如秦國,但是,也能夠對秦軍造成一定的危險。
所以,秦壽選擇了見好就收,在確定兩國無法繼續威脅秦國之後,他果斷的選擇抽身而退。
兩萬大軍直接北上,徑直向著上鄀趕去。
而與此同一時間,楚王熊壁也收到了來自庸國的求援信。
在得知秦軍大破庸國的消息之後,楚王的臉上沒有絲毫的震驚,反倒是露出了欣喜若狂的神色。
他的表現讓庸使震驚無比,就在他驚訝於楚王的表情之時,楚王接下來的話卻是震驚了他一輩子。
“當初庸國聯軍伐楚,逼得楚國不得不割地求和。
而今庸國式微,正是楚國收複失地,一雪前恥的良機。
請使者攜戰書歸國,讓庸伯做好準備。
孤王不日便要親帥楚國大軍,與庸國會獵於絞。”
楚國曾經覆滅絞國,奪得了絞國的土地。
然而在天子伐楚之後,楚國被迫將絞地割讓給了庸國。
這件事情已經過去了很多年,而絞人在庸國的統治下,甚至都逐漸忘記了他們曾經的祖國——絞,更彆提對他們有過一段短暫統治的楚國。
然而這個時候,楚國卻拿當年的老黃曆說事,趁火打劫的發兵攻打絞地。
這讓使者怒火中燒,當即怒斥楚王蠻橫無恥,背信棄義。
楚王聞言冷笑一聲,直接下令割去了他的兩隻耳朵。
這使者也是剛烈,哪怕是被割去了耳朵,也依舊不依不饒的對著楚王破口大罵。
楚王惱怒之下,令人割去了他的舌頭,隨後方才讓人把他送回庸國。
上庸被圍之後,庸伯得知褒侯來援,惶恐不安的心放鬆了一些。
然而還沒有等他安心不久,緊接著便得知褒國遇襲,褒侯領兵回援的消息。
庸伯當即破口大罵,咒罵褒侯背棄盟友。
然而還沒有等他罵上幾句,他便又得知秦軍追趕褒軍而去的消息。
這讓庸伯欣喜無比,如此一來,庸國的危機也就解除了。
然而還沒有等他高興太久,他派往楚國的使者便被送了回來。
再從副使那裡得知楚王的戰書之後,庸伯頓時氣急攻心,雙眼一黑便栽倒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