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早在楚王回到楚國的時候,便已經向全國公卿下達了楚國將要複仇的詔令,召集公卿士大夫將各自的私兵聚集在一起,又收編了不少的奴隸作為新兵。
普通的楚人原本以為楚國要攻打的是秦國,他們的內心原本隱約有些不安。
畢竟,楚國已經不止一次被秦國蹂躪。
楚人並沒來得及惶恐多長時間,緊接著便得知秦國被天子斥為叛逆,列國將要共同伐秦。
楚人這個時候就以為楚王是準備趁火打劫。
雖然覺得有些不講武德,但是楚人從來不重視這個,他們隻在意自己能不能夠獲得實際上的利益和勝利。
就在楚人上下一心,磨刀霍霍的準備向秦人複仇的時候,結果卻得知了秦國伏擊庸國成功,已經發兵上庸的消息。
這個消息可是震驚了楚人,讓原本磨刀霍霍的楚人變得心驚膽戰起來。
秦國竟然沒有去守衛函穀關,而是把大軍調到了南方。
如果秦國的大軍覆滅了庸國,那麼他們接下來的目標豈不就是楚國?
在楚人看來,整個南方,也唯有他們楚人才是秦人的威脅。
而就在楚國人人自危的時候,他們的王卻下達了一個令他們震驚無比的消息。
“啥?我們這是要去攻打庸國?”
“不是複仇嗎?啊?不是向秦人複仇啊!”
楚人在震驚之餘,又莫名的鬆了一口氣。
讓他們與強大的秦人交戰,他們確實是沒有了那個勇氣。
但如果是對付剛剛大敗了一場的庸國,他們瞬間便有了底氣。
楚國自稱是祝融氏的後裔,在殷商時被商王驅趕到了南方,被迫與荊蠻為伍,還成為了荊蠻各部族中的一支。
但是祝融氏的後裔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出身,他們依舊以中原人自居,並且極度渴望回歸中原的懷抱。
武王伐紂之時,楚人的首領擔任了武王的火師,為了武王的大業嘔心瀝血而死。
然而在周國得到天下正統的地位之後,卻並沒有給予楚人應有的地位。
曆史中的武王伐紂成功,武王的後繼者冊封了楚國子爵。
然而這個世界的武王伐紂未儘全功,他的後繼者也沒能夠想起楚人,所以楚人被中原人所遺忘。
往後三百多年的時間,楚人在丹陽繁衍壯大,逐漸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
南方諸國都視楚人為蠻夷出身,甚至就連荊蠻的各部首領,都把楚人當做自己的一個分支。
然而楚人的內心卻非常清楚,他們的血脈源自於中原,他們並非是蠻夷。
然而楚人自視為文明,但是南方的褒國與庸國等等諸國卻並不認可。
尤其是在楚國稱王之後,哪怕是遭受到了周天子的討伐,被迫俯首稱臣之後,周天子也依舊沒有去除楚王的王爵,甚至沒有追究楚王的爵位問題。
因為在周天子與列國的心目當中,祖國始終是蠻夷,所謂的楚王,不過是一個南方蠻夷的自娛自樂罷了。
庸楚皆是南方強國,他們也自詡為文明之國。
雖然兩國與楚國建交,卻始終把楚國當作蠻夷之國。
這種從身份上的蔑視,讓楚人的心底早就積蓄下了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