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與巴蜀之間的道路崎嶇,不利於大軍行軍。所以,秦國伐蜀方才困難重重。
但若是能夠整修秦蜀之間的道路,修建一條能夠直通蜀地的直道。
我秦國再想要伐蜀,自然也就是輕而易舉之事。
大王,以臣之見,不必派遣大軍壓境,隻需要派遣一支精兵屯於武都,然後再從武都征調民夫修建直道。
待到直道修建完成之時,便是我秦國攻取巴蜀之時。
而在奪得巴蜀之後,隻要有這一條直道在,我秦國也就能夠輕易的往蜀地調派兵馬,也就能夠更加輕鬆的治理巴蜀之地。”
按照秦壽之前的規劃,是在攻破巴蜀之後,再征調民夫修建直道,以此來加固對於巴蜀之地的統治。
然而現在薑默卻是提議,在攻破巴蜀的過程中,便一邊鋪路,一邊修建直道。
這個過程雖然更加漫長一些,但是卻可以減少秦軍攻堅拔寨的損耗。
而一邊修路,一邊用兵,這也會加大秦國的負擔。
就在秦壽猶豫不決之時,朝堂之上的其它朝臣們也已經議論了起來。
他們倒不是借機爭權奪利,而是各自就薑默這一條計策的優劣之處提出意見。
最終,還是鹹寧歎氣說道“這條計策雖然求穩,但是要想得以實施,至少也需要六七年的時間。
將士與民夫們常年在外,難免會思念家中妻兒。稍有不慎,便有鬨出嘩變的可能。
我秦國雖然戰將無數,年輕一代的將帥之才也逐漸暫露頭角。
但是他們畢竟年輕,在失去了上將軍之後,軍中卻是沒有哪位將軍能夠長時間坐鎮一方了!”
聽到了鹹寧的話語之詞,秦壽的雙眸卻是突然微眯。
“太緩,太急兩個字在他的腦海之中浮現,他卻是突然間想到了一條道路。”
“無礙,上將軍雖然不在,但是孤王尚且能夠領兵。”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群臣紛紛震動,當即便有臣子勸阻道“大王,不可——”
“大王身負秦國社稷之重,豈能久居於外?”
“大王——”“大王…”
眼看著群臣紛紛勸阻,秦壽當即滿臉威嚴的說道“孤王已有定計,諸公不必再勸。
薑相,鹹卿,亞夫,龍驤留下,其餘愛卿姑且退下吧。”
眼看著秦王心意已決,群臣雖然憂心忡忡,但是見秦王留下了薑默與鹹寧,他們也多少鬆了一口氣。
至少大王留下了這兩位秦國的智者,不至於太過於一意孤行。
而就在群臣離開之後,秦壽緊接著便命人賜座,給予了自己這幾位心腹最高規格的待遇。
等到眾人落座之後,秦壽方才開口說道“巴蜀兩國交戰,寡人派上將軍援助蜀國,剛剛擊敗了巴國,蜀國的內部便發生了叛亂,孤王方才頒布檄文,巴國便如此果斷的插手進來。
種種事情實在是太過蹊蹺,讓孤王都不得不懷疑,有人在暗中推動秦國與巴蜀之間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