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子的臉上浮現出了些許的笑意,頓時便讓李岩再次心安不少。
“蜀地當無人不識得李亞夫將軍。”
李亞夫聞言之後卻並沒有露出絲毫自得之色,反倒是頗為遺憾的歎息道“未能替主分憂,李某有何顏麵揚名蜀地!”
李岩聞言卻是大喜,這不就正好是他的脫身之機嗎?
於是他立即開口說道“聽聞秦王欲治水患,在蜀國頒發了招賢令,隻要能夠治理蜀地水患,便可授蜀地太守一職。
罪臣恰好精通治水之術,又對蜀地的山川河流了如指掌。
若是將軍能夠將罪臣推薦給秦王,助秦王治理水患,這不就是在為秦王分憂嗎?”
李亞夫揪著自己的短須笑道“這正是我此行的目的,但是,先生說有治水之策,終歸還是要先演示一番,我才能將先生推薦給大王。”
李岩沒有猶豫,立即便在地上重新草圖。
李亞夫同樣看得一知半解,但是從他在地上繪製蜀地的山水圖時他便知道,這正是秦國所需要的治水之才。
於是,李亞夫當即令人打開囚牢,親自將李岩帶回了自己的府邸。
令人為他沐浴更衣之後,便急匆匆的帶著李岩去求見秦王。
在得知李亞夫帶了一名治水人才前來求見之後,秦壽也是尤為高興。
在李岩第3次展示自己的治水之策的時候,他終於脫離了自己的困境,由一名囚徒成為了代蜀郡太守。
秦壽雖然給予了他太守之職,卻並沒有直接放權給他,而是將蜀地的權柄交托給了李亞夫,讓他從旁協助李岩。
李亞夫欣然受命,重啟了以工代賑,又解散了一批蜀地義軍化為勞工,積極配合李岩修渠立壩,耗費了數年的時間,終於將都江堰的雛形建設完成。
而就在李亞夫被調回秦國之後,李岩便已經能夠主持大局,非但將整個蜀地治理的井井有條,還不停的修繕“都江堰”,使得蜀地的水旱從此由人而定,大江沿岸的千裡沃野真正成為了秦國糧倉。
這些都是後話且不再提,隻說秦壽在得了李岩之後,心底的大石終於落下。
隨後他將安置流民,重建家園,治理水患,修建“都江堰”的重任交給了李亞夫與李岩,隨後便終於踏上了北上鹹陽的道路。
這一次秦壽沒有走苴邑回國,而是從巴國走西城,借道楚國走鄀地北上,一路巡視來到了鎬京。
然而就在他剛剛抵達鎬京城門口,還沒有入城之時,便被大批的百姓攔住了去路。
百姓人數眾多,一眼望去至少有十餘萬之眾。
他們烏泱泱的跪倒了一大片,卻並非是為了迎接秦王凱旋,而是一副聚眾請命的模樣。
秦壽雖然寬愛百姓,這並不是一個喜歡受人脅迫的性子。
這些百姓雖然跪地,但是卻堵住了秦王前行的道路,並且已經隱隱約約將秦軍包圍在其中。
“諸位父老鄉親這是何意?”
內心雖然不喜,但是秦壽還是耐著性子開口發出詢問。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一名獐頭鼠目的中年男子從人群之中走了出來。
“拜見大王——”
他恭敬的向著秦壽行了一禮,隨後這才不緊不慢的開口說道“鎬京乾旱,糧食欠收。朝廷非但沒有減免賦稅,反倒是征發徭役。
久聞大王有愛民之心,不知大王以為此舉可是妥當?”
從對方透露的隻言片語之中,秦壽確實是認為極為不妥,但是秦壽卻並沒有急於附和,反倒是先行開口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