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鹹陽周圍的兩位太守接連不斷的出現意外,讓秦壽感到頗為不適。
這些人都是他建國初期收納的人才,當時想的是秦國需要發展,所以不拘一格的吸收了這些人才。
那個時候考教他們的是才能,而沒有去考教他們的德行,更沒有去重視他們的家庭。
以至於先有玩忽職守林言,後有縱子為禍南懷娣。
這些人都是他的老臣,但是最終卻都讓他失望了。
秦壽直接處置了林言,將他罷官削爵,但還給了他一個繼續為秦國效力的機會。
在經過調查之後發現,南懷娣自身並沒有什麼問題,隻是他有一個怕老婆的毛病。
南安之所以變得如此狂妄,完全是因為其母南氏的縱容。
每當南懷娣準備教訓自己這個不成器的兒子的時候,總會被南母袒護。
每當南安犯錯,南懷娣準備依法懲處的時候,其母卻總是包庇南安,甚至出現了以死相逼的場景。
南氏乃是在南懷娣落魄之時與他並肩攜手的患難夫妻,所以,每一次南氏的胡攪蠻纏,最終都會讓南懷娣敗下陣來。
事情敗露之後,南懷娣知道南安罪不可赦,甚至願意用自己的性命來交換自己兒子的性命。
由此便可知曉,南懷娣是一個多麼重視情義的男人。
然而可惜的是,他的情更多的是個人家庭倫理的小情,而不是對秦國江山社稷,對秦國黎民百姓的大情大義。
所以,秦壽在處置了南安,又將南懷娣免官去爵。
隨即派人去調查原本的召邑主簿,發現他個人的德行雖然無虧,但是性格卻是頗為懦弱,在個彆受欺壓的百姓向他求助之時,也不敢與召邑太守相爭,甚至不敢將這件事情捅到近在咫尺的鹹陽。
如此官吏,讓秦壽更加深惡痛絕。
南懷娣的所作所為還可以理解為親親相隱,對國家來說雖然是不忠不誠,但是他這麼做是為了袒護自己的兒子,也算是符合這個時代常有的宗親思想。
然而召邑主簿表麵上看起來與這件事情毫無關聯,但是他身居高位卻不敢為民做主,如此屍位素餐對秦國又有何用?
暗自記下了對方的名字,準備等這件事情了結之後一並處置。
隨後又繼續令人徹查所有的召邑官吏,一共查了十幾位召邑本地官員,卻是沒有一個人敢為了秦國的百姓去得罪太守。
更讓秦壽感到氣憤的是,為了能夠防止敵國細作的滲透,他在秦國推行的戶籍製度竟然成了百姓離開召邑告狀的攔路虎。
部分百姓不是沒有想過要到鹹陽告官,奈何他們手中沒有路引,根本沒有辦法離開召邑。
而路引,恰好便是掌握在官吏們都手中。
這些人不敢得罪太守,故而也不曾發方路引給他們。
“難道偌大的一個召邑,就沒有一個能夠為民做主的好官了嗎?”
秦王的內心頗為惱怒,他在秦國設立了監察機構,幾乎每年都會巡視秦國的郡邑。
如果召邑的官吏在這個時候檢舉揭發,就算是召邑太守,恐怕也沒有辦法掩蓋此事吧?
偏偏整個召邑官吏都不敢揭發太守的包庇舉動,以至於南安在召邑作威作福多年。
就在秦壽心底暗恨之時,結果麾下的人便查出一個消息。
原召邑城門令召見方曾經向禦史揭發過召邑太守的包庇之罪,但是最終召邑太守並沒有受到懲罰,反倒是召見方事後因為收受商賈賄賂而被禦史罷官。
時至今日,那召見方尚且被羈押在召邑的囹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