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有大秦,如日方升!
“秦國之所以伐燕,乃是因為國君派遣刺客刺殺秦皇,秦皇震怒,為此親自領兵伐燕,誓要報仇雪恨…”
燕國邊境的某處城鎮,一名男子滿臉悲憤的向著一旁的同胞述說著燕公的卑鄙行徑。
他旁邊的另外一名男子也是捶胸頓足道“想我燕國原本也是有德之國,國君寬宏仁德,從一小國迅速崛起至今…卻不想先王尚未故去多年,國君便昏聵至此。竟然想要通過如此鬼蜮伎倆來刺殺一國之君,當真是…當真是…哎…”
燕人大多都是神情悲憤,對於荊易刺殺秦昭之事頗為不滿。
但還是有一些遊俠念及荊易乃是燕北大俠之子,故而出言為他開脫道“話可不能這麼說…燕公之所以派遣刺客刺殺秦皇,乃是因為秦國皇子在我燕國失蹤,秦皇便將這皇子的失蹤汙在了我燕國頭上,試圖以此為借口吞並我燕國。
這本就是秦人虎視眈眈在先,荊易刺殺秦皇,乃是為天下鏟除野心勃勃之輩,這也是為了保全我燕國的俠義之舉…”
他說的話實際也很在理,畢竟秦國都已經有動兵的跡象,燕國又不是秦國的對手,正麵作戰肯定鬥不過秦國,於是派出刺客刺殺。
這雖然卑鄙了一些,但也不失為一個保全燕國百姓的手段。
然而他的話音方才落下,立即便有人反唇相譏道“哼,借機發難?這事兒恐怕並非如此吧?
我可聽說秦國的秦襄如今也就在燕國的王宮之中。”
“沒錯,我也聽說過此事,據說是世子姬栗在秦國時與秦襄生了間隙,又得知秦襄遊曆到了燕國,於是生出了報複秦襄的想法。
荊易是姬栗的護衛,所以姬栗讓荊易暗中拿下了秦襄。
秦皇為了找回秦襄,所以派遣人手到荊易府邸搭救,失手之下還殺了世子…”
“什麼?世子不是病死的嗎?怎麼會…”
人群之中發出一聲驚呼,然而還沒有等他的驚呼之聲落下,立即便有人開口反駁道“怎麼可能會是病死?
如果是世子真的重病,國君又怎麼沒有派人張貼尋醫告示。
要麼是國君根本就不重視世子,要麼就是世子之死另有蹊蹺…”
當某些人想要往你腦袋上扣屎盆子的時候,不論你如何去躲,他們總有辦法牢牢地將這屎盆子扣在你的腦袋上。
抓捕秦襄的明明是荊易主謀,而為了救援秦襄,姬栗甚至還死在了荊易的手中。
但是最終這件事情卻被定性姬栗試圖報複,而荊易不過是一顆棋子而已。
人們往往對事情的真相並不感興趣,人們感興趣的往往是他們想要相信的。
如果他們知道的與他們想要的發生了偏差,他們也寧願相信其中另有隱情,而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愚昧。
議論刺秦之事的人越來越多,燕國民間的風向也就逐漸發生了變化。
自從姬巡繼位以來,燕國的百姓們受儘了苦難,對於姬巡的不滿早已經深入骨髓。
再加上遊俠們互相殺伐,在燕國掀起了陣陣腥風血雨,讓許多百姓因此而遭受無妄之災。
商賈之家,也經常因為積蓄過多而被貼上“為富不仁”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