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道觀止!
黃河,乃是南瞻部洲之大河,發源於昆侖聖地,因出生高貴而注定不凡,從人跡罕至、天寒地凍的巴顏格拉山開始,一路向東,百折千回,逐漸彙聚,一彎而成河套平原,造就塞上江南之富饒,再一彎出龍門天險,以不可阻擋的氣勢一瀉千裡。
相傳,幾千年前,黃河到了壺口之地,因群山阻攔,河水泛濫,四周百姓深受其害。
有一治水的聖人,抽出寶劍,對著群山就是一劍。這一劍劍氣縱橫數百裡,山河失色,竟於群山間劈出一條十餘裡的豁口,河水順著豁口迸流而下,形成了天下至境之一,天河瀑布之景。
爾後幾千年,有一位天下聞名的大唐王朝讀書人,行至此處,看到天河瀑布的絕世景觀,佇立三天,吟出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的絕世名句,悟出了“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的倚天一劍,直接踏入傳說中的境界,任你天下任何道法,無人能敵。
且說這黃河,在經曆了群山的磨礪,高原的束縛,河洛的奔騰之後,走進了入海之前的最後一站,齊魯大地。
黃河有一段古河道,名為齊水。齊水之南,有一人間福地,境內泉水眾多,混沌初開,有聖人發現泉水之美,清澈可口,開始繞泉築屋,漁於雷澤,耕於曆山,經年積月,建成了一座城池規模,名為齊州。齊州,又因在曆山之北的山腳下,名為曆下。
齊州城,素有“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擁有七十二名泉,其中一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平地三窟突起雪濤數尺,聲如隱雷,冬夏如一,三泉湧流似千堆雪,離地三尺如碧玉堆。
曆山之南,有個小鎮,名叫姚家鎮。小鎮東南北三方皆是高山環繞,正西邊有一條小河,名叫玉清河。過了玉清河有一條北通齊州,南通泰安的舊官道。
說是舊官道,是因為這是以前大嵩王朝修的官道。大嵩王朝的人不善騎馬,所以官道修的相對較窄,而且有的地方繞著山修,比較陡峭,隻適合人行,不合適跑馬。
靖康之後,連同齊州在內的大嵩王朝北部數千裡疆土,均歸了大金王朝。大金王朝的人善於騎射,所以廢棄了隻適合行人的原有官道,在原有官道往西三十餘裡的地方重修了一條並行可以跑六匹馬,駕兩輛馬車的新官道。
姚家鎮,鎮子不大,大約有千餘戶人家。姚家鎮,鎮上有兩大家族,一為姚家,一為李家。
李氏有一位年近六旬的族長,叫李讚。原是大金王朝青州太守,眾人皆尊稱其為李老。
李氏一族,家門極大,孫子一輩有子嗣十二人,最小一人乃一子,生於靖康之年,重陽之日,族人皆稱他為十二郎,真名為李去病。
這一年,紹興十二年;這一日,農曆二月一。
十二郎,十二歲。
天微微亮,尚未雞鳴,打更的剛剛敲了三下,李去病就已經起床,這是鄉塾先生的要求,每天三更時分開始誦讀聖賢書;鎮子裡有一個老道人,曾教過李去病他們幾個人一門走路節省力氣的呼吸吐納之法,也是讓他們三更時分聞雞起舞。
李去病找到了一個結合的方法,就是每天早上繞著小鎮跑三圈,一邊按照道人傳授的法門呼吸,一邊誦讀聖賢詩書。
李去病打開屋門,發現天空淅瀝瀝下著三點五點小雨,雨點輕輕的滴落在青石板路上,碎成一地水銀。
來到院子當中,李去病深呼吸一口氣後,開始繞著小鎮跑了起來,口中誦讀著“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斡維焉係,天極焉加?八柱何當,東南何虧?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遝?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小鎮無城牆環繞,三麵的山即城牆,鎮邊的河即護城河。鎮上人家十分淳樸。
小鎮主要有三巷一場,分彆是福壽巷、安平巷、書簡巷,三條巷子交彙在三道場。
所謂三道場,就是在三條巷子交彙處,有一大片平地,平地用石頭鋪得比較平整,平地中間有三顆桃子樹,還有三個李子樹,六棵樹圍著一口古井,三尺見方。
用老人的話說,古井淹洌不常,少有噴湧,所以也基本沒人用,鎮子裡的人都到河邊附近的三口水井中去擔水。
古井沒人用,又擔心孩子們常去玩耍,大人們就在古井上修了一人高的石圍欄,井口上麵還加了個石頭蓋,石頭蓋上有九個六寸圓孔。
有淘氣的小孩,不聽大人勸阻,經常翻過圍欄,翻上石頭蓋,透過圓孔往下看。更有淘氣的小男孩,直接往井撒尿。
為了嚇唬小孩,老人們經常講“這口井是鎖龍井,下麵鎖著條龍”。相傳當年大禹治水時,發現有蛟龍興風作浪,就將蛟龍鎖於井下,當時與蛟龍約定,隻有到了“鐵樹開花,扁擔發芽”的時候,才能出來。
孩子們就會經常問道“那蛟龍出來了嗎?”。
老人們常常撚著胡須,說著說了不知幾十遍還是幾百遍的話“聽說有一天,一農夫來到鎮子裡,肩上扁擔上插有花枝,被蛟看見,以為扁擔發芽,遂發水而出,水淹鎮子。最後發現原來不是扁擔發芽,結果又被拉進了井裡。”
三道場裡這三棵桃樹、三顆李樹,已經很多年不結果子了。後來大家就開始在桃樹、李樹中間綁上木頭,天氣好的時候,很多人就會把自己的被子或者洗完的衣服掛在木頭上,曬一曬太陽。樹底下,有四五根樹乾,架在幾塊石頭板上,便是簡易長凳了。
每年夏秋兩季,小鎮百姓都喜歡在這邊乘涼。夏天的時候,蚊子非常多,所以小鎮百姓還放些驅蚊的香葉。隻是十多年前,蚊子突然就沒有了,小鎮百姓也沒有什麼感覺,就是覺得奇怪,想過之後,當然也不會去管是什麼原因。
三道場後麵,有一個很長的上山台階,台階的儘頭是一座迎祥宮,牆白瓦綠,氣象恢宏。祠內塑像,袞冕執圭,雙目瞑閉,須髯垂胸,左右配享二妃,珠冠蟒服。
李去病家,是小鎮大戶人家,在三道場的邊上,靠著福壽巷、安平巷,正門開在福壽巷一側,門口有兩個壽山石大獅子。對麵是姚氏族長家,靠著安平巷和書簡巷。
李去病剛出門不久,就能依稀看到了幾盞微弱的燭光,聽到裡麵傳來陣陣讀書聲。
李去病家邊不遠處,就是小鎮雜貨鋪子,賣雜貨的是一個瘸腿的漢子,走路的時候需要杵著根拐杖,鎮裡百姓都叫他鐵拐李,笑稱他是天上神仙下凡,久而久之,瘸腿漢子的真名大家已經很難有人記得真切了。
鐵拐李的腿是怎麼瘸的,鐵拐李自己諱莫如深。除了家人外,其他人其實也不太關心,畢竟斷的是彆人的腿,知道如何瘸的,大抵上也就是多了一份飯後的談資。不過一個跟李去病他們一起玩耍的朋友說,他看到過鐵拐李身上有好一處疤痕,感覺還挺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