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又是三個月過去了。
風沙經濟特區。
南海的晨光穿透薄霧,陸羽站在剛剛貫通的環島高速立交橋上,腳下三十米處,首列高鐵試驗列車正呼嘯而過。
混凝土護欄還帶著未乾的水汽,工程師們趴在測量儀前反複核對數據,確保雙向八車道的平整度誤差不超過兩毫米。
"陸總,三號預製梁場出問題了。"正海集團董事長周棟快步走來,安全帽上沾著泥漿,"地勘隊發現地下有溶洞群,三座橋墩基礎出現偏移。"
陸羽眉頭一皺。風沙島喀斯特地貌帶來的溶洞問題,是施工圖上用紅色虛線標出的最大風險點。
他抓過平板調出三維地質模型,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蜂窩狀結構觸目驚心。
"通知勘探院重新掃描周邊兩公裡。"陸羽的手指在虛擬沙盤上劃出紅線,"讓央鐵十五局的旋挖鑽機待命,準備注漿加固。"
洋浦港三號碼頭,胡清正盯著最後一船特種鋼材卸貨。
作為中遠航運的總裁,他清楚這批hrb635e螺紋鋼關乎高鐵隧道支護工程。
貨輪起重機卻突然發出刺耳警報——鋼索應力值超標,二十噸的鋼卷在半空搖晃。
"停機!全員後退!"胡清抓起對講機衝上指揮台。碼頭瞬間寂靜,隻有海風掠過鋼纜的嗡鳴。他掏出激光測距儀,發現第三組鋼卷捆紮帶有斷裂跡象。
"調兩輛叉車對角頂住托盤!"胡清扯開領口吼道,"通知焊工班帶亞弧焊機過來,重新加固所有吊具!"
與此同時,島西的鋼鐵廠工地正麵臨更大危機。
夢晴看著空蕩蕩的原料堆場,供應商的傳真還在打印機裡沙沙作響:"澳洲鐵礦罷工?這周的球團礦隻發了一半?"
"原子反應高爐今晚就要投料試產。"總工程師急得直搓手,"現在庫存隻夠燒十八小時..."
這個原子反應高爐是陸羽從巨石星球引進的先進冶煉爐。也有彆於傳統的高爐煉鋼法,它摒棄了傳統的焦炭鼓風冶煉法,而采用更先進的原子震蕩鐵礦冶煉。
這種原子反應高爐比傳統的高爐要節省能源62.5,效率提高32,同時,雜質去除率提高43。
今天正式實驗,這款先進的原子冶煉爐的開爐儀式,卻發現原材料不夠。
這時候,夢晴抓起手機正要撥通陸羽電話,另一隻手已經在翻通訊錄找替代方案。
當聽到"秘魯礦"三個字時,她突然眼睛一亮:"連雲港保稅區還有五萬噸現貨!"
三小時後,中遠航運的快速貨輪"致遠號"破浪啟航。胡清親自坐鎮駕駛艙,將航速提到21節,這意味著一百五十海裡的航程可以壓縮到七小時。代價是每小時多燒兩噸重油,但比起全島停工待料的損失,這筆賬誰都算得清。
今天,
陸羽在高鐵工地見證了教科書級的搶險。當央鐵十五局的鑽頭穿透溶洞頂板時,注漿泵立即將水泥水玻璃雙液漿壓入地下。
工程師們搬來北鬥定位係統,實時監測地脈變動,確保填充率達到97以上。
"這比港珠澳大橋遇到的溶洞還複雜。"滿頭白發的勘察院院長舉著岩芯樣本感歎,"你們用微型震源炸藥誘發可控塌陷,再注漿形成人造基岩——這法子該寫進工程案例庫!"
夕陽西下時,三座橋墩的沉降監測儀終於亮起綠燈。陸羽接過工人遞來的盒飯,坐在鋼筋堆上扒了兩口,轉頭問周棟:"預製梁什麼時候能恢複生產?"
"連夜趕工,耽誤的十二片梁三天內補齊。"
周棟翻開施工日誌,"倒是水泥廠那邊的建設..."
島南的水泥廠正上演著另類"戰爭"。總控室裡,來自海螺集團的技術員和本地工程師吵得麵紅耳赤。"摻12粉煤灰絕對不行!可礦渣微粉庫存見底了!"
突然響起的推門聲讓所有人安靜。陸羽拎著兩袋水泥樣本走進來,袋子上"三天強度不合格"的標簽刺目顯眼。"試過鋼渣粉嗎?"他把樣本扔在桌上,"寶鋼每天有三百噸轉爐渣,熱悶處理後比礦渣活性更高。"
技術員們麵麵相覷。三小時後,第一批鋼渣粉通過剛建成的傳送帶投入立磨機。當黎明第一縷光照進化驗室時,檢測員舉著試塊衝出房門:"三天強度達標!還超出標準兩個點!"
六十天後,風沙島迎來曆史性時刻。隨著最後一罐混凝土注入航站樓屋蓋,全球最大單體航站樓完成封頂。八百台無人機在天空拚出"基建奇跡"四個大字,工地上的歡呼聲震得海鷗群驚飛而起。
陸羽站在觀禮台上,望著縱橫交錯的高速路網和綿延數公裡的港口吊機。
他的手機突然震動,屏幕上是夢晴發來的照片——"致遠號"正在卸下第五船秘魯鐵礦,而鋼鐵廠的高爐已冒出第一縷青煙。
海風裹挾著焊接火花掠過臉頰,陸羽想起一個月前島上還隻有簡陋的臨時板房。
此刻腳下的土地,每平方米都凝結著七萬立方混凝土、兩千噸鋼筋和無數人的汗水。
他打開全島廣播,聲音隨著四通八達的管廊傳遍每個角落:"現在進行西華港奠基儀式,各施工單位就位——我們比原計劃提前了四十八小時。"
這個時候,風沙島基礎建設已經初見雛形了!
喜歡時空交易商請大家收藏:()時空交易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