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隨筆!
上古時期,本是女係社會,孩子隻知其母,不知其父,女子不僅有生育之能,更具傳承之責。
後來開蒙得智,才分綱常倫理,注重血脈、種族的延續。男人稱帝後,為了標榜功業,名垂青史,便發明姓氏,或贈予忠奴,或傳於子嗣,便有了世上這千百種姓氏,女人隨之地位下降,隻有了生育之能,失去了傳承之責。
封建社會裡,女子嫁出去便是夫家的財物,生死由命,幸福隨緣,莫說不能回娘家,那怕回了娘家,嫁出去的女兒甚至還不如老管家更讓娘家人信任。
男人自古把舒服留給自己,生出的孩子卻還要跟著男人姓,忽視了孩子其實也有女人的一半血統。
他們不懂女人,不去了解女人,體會不到生育的痛苦,還要消磨女人的價值,這是對女人最大的不公。
以上的話是出於我未完結的小說,我們暫且不去細說,隻來說說姓氏問題。
——————————————
討論跟誰姓之前,更應該先了解什麼是姓?
姓是什麼?姓是追本溯源的證據。
我姓夏,我知道我的祖宗是夏禹,這便是我的驕傲所在,也是我高度認可自己民族的根源。
你可以說我有夏禹的基因,但我肯定不止這些,就我所知,我就有鄭姓基因、葉姓基因、吳姓基因……我不知道的,可能囊括了大半個百家姓。
我一點不排斥孩子跟媽姓。
先不說這世上本沒有姓,那怕是有了姓之後,經過這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我們的基因也早已相互融合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你可能覺得我是窩囊廢,想不勞而獲。
首先聲明一點,我連女朋友都沒有,所以談不上娶老婆入贅。而且我從來沒說過要女方什麼東西,也就談不上入贅吃軟飯了。
窩不窩囊我不知道,反正我肯定不會讓我孩子跟中國以外的任何姓氏姓,我不反對兒子娶外國人,但不會允許女兒嫁到國外,這就是我的情懷。
我問一些過分但值得讓人深思的問題,你們自己細品一下,好好咀嚼。
私生子跟了彆人姓,跟你姓的兒子其實是彆人的種,這兩者哪個讓你難受?
前者是喜,後者是悲。是不是?
這說明什麼?人繁衍傳承的其實不是姓氏,而是基因。
重組的家庭對一個女人來說,前夫的孩子,丈夫跟前妻所出的孩子,又是哪個親呢?
答案肯定是帶著自己基因的孩子。
如果男女各自帶著女兒再婚組成家庭,然後重新生一個兒子,你們覺得對孩子的愛又是怎麼排序的?
男人兒子>妻子女兒>前妻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