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遇到過這麼一個美婦人,可能是看我英俊偉岸,才華橫溢吧,於是給我暗送秋波。
老夫那個少女心,還真是蕩了那麼一蕩,可為了名望和抱負,我毅然決然的吃那軟飯。
後來,忍不住和學生說了,最終傳為佳話。
這是我一生高光時刻,也是我一生最後悔的過失,甚至成了我一生碌碌無為的關鍵因素。
我後悔的不是沒有吃她的飯,而是後悔為了標榜自己的德行而損害了一個女子的名聲。
我拒絕她應該沒有錯,但,錯在不應該說出來。
我孔丘一個老爺們真有點花邊新聞何足怕哉?可人家妙齡少婦一國之妃,真不該有此汙點啊。
年紀大了之後研究了《易經》後才發現,我做不了官是合情合理的,因為我太赤誠太耿直了,自然沒人願意讓我進權利圈。
人應該像蓮一樣,出淤泥而不染,可更應該像蓮一樣,容得淤泥附著。
誌存高遠,但一定要腳踩汙泥。
所以,沒有殺掉少正卯,也是我晚年的心結之一。至於為何我這個“聖人”想殺人,你們自己去看書找答案吧。
其實當不當這個聖人,我是不在意的,畢竟我要的是天下大同,國泰民安,而不是個人殊榮。
不過,那些說我“學生喪命卻不典當馬車,是德行有失之舉”的同學,你站出來,我保證不打你。
放心!我這脾氣壓了兩千年了,哪裡會激進?
今天我就好好的說道說道。
自古以來,物以稀為貴,人以衣為尊。
社會體製一直需要用某些東西榨取中層財富,同時也讓他們凸現身份和地位。
車子就成了這種奢飾品。
在我們那時代,馬車是士族才能擁有的,而馬的數量直接衡量一個家族的階層和地位。
這種現象是什麼造成的呢?
是愚昧的人性造成的,因為上層貴、中層稀、下層沒,因為買不起、養不起、用不起,所以把一件東西冠上了身份的標簽。
你們這時代都會因沒有車而娶不到媳婦,因沒有車而被人看起。
那我孔某人的時代呢?
若沒有車,在那亂哄哄的世道,我若走出去,百姓看不起我,流寇可以黏著我追,匪兵可以追著我搶。
怎麼?你覺得我可以背誦《孔子家語》和《論語》讓他們大徹大悟嗎?你們自己有看嗎?
我的榮耀是死了以後我弟子給我爭的,是後人加封的。可就算如此,我頂著文聖之名了,又有幾人真正的靜下心研究我的書?爺爺我不氣,先就不提這岔了。
說到馬車,我真為你們的智商擔心啊。
因為你們尊我為聖,於是我得有高潔的品德,所以我應該典當馬車,買口棺材,帶著弟子一路扛著回去?或者就地掩埋,然後帶著我活著的弟子一路用生命走上回家的不歸路?
為了死去的弟子,我陷自己和其他弟子的安危於不顧,你們管這裡叫德行?
來來來,你們好好教育一下我,以後這文廟的位置你坐,下麵的香你吸。
文化和文明是需要與時俱進,不該沒有一成不變。任何時候都應該是文化適應時代,而不是為了適應文化而故步自封,畫地為牢。
可前提是你得知道以前的文化啊。
我的成就,是教出了很多品格高尚的人,而不是我有多能耐。
若是學了我言論卻學出一些醃臢的東西,麻煩好心人把我從文廟搬進武廟,看老子投胎會不會弄死他們。
不要老說我看不起女人,你問出軌為什麼是女人沉塘。
孫子們啊,你以為我不心疼女人啊?可是我生活的時代是男人主權啊,他們三妻四妾,你讓他們忠?讓他們始終如一?
來來來,我花兩千年沒影響改善的事情,你們自己打一戰得了,有本事弄死男人得了。彆來說我,不管我的事,我雖然會打架,可我畢竟是一個教書的。
曆史上,你見過我們民族打勝戰搶回來的女人拿來沉塘的嗎?男人這個時候為什麼就不覺得人家不貞了?
道理不明顯嗎?
男人不在乎這飯彆人吃過,惡心的是,含在嘴裡的菜,竟然有人湊過來扒著吃。
你這麼一說,是不是理解為何男人不怕自己女人是同性戀了?
哈哈哈,我就是這麼一個老不正經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