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隨筆!
如果用古代的眼光來看待現代的人,基本上是找不到幾個“忠貞不渝”的人了。
這也是傳統文化和唐裝漢服興起的根本原因。
我們在現在的文明中既找不到“靈魂的安放處”,很多人在現在的世界舞台上也沒有多少“自我認同感”。
我們就像敗家的地主傻兒子,明明有高宅大院,卻自卑敏感。
有人典當家裡的鍋碗瓢盆,然後高價去買些洋貨來裝點自己,想在高消費的行列中,或彆人羨慕的目光中,得到某種優越感。
有人呢,索性掏出家裡藏著的古董,穿起祖上的官服,從而得到靈魂上的滿足和更高層次的自信。
隻要不過激,我覺得兩種形式都可以,隻要不偏激,能有什麼大不了呢?不過我更希望有人能推開書房,拿下名著品味金典。
那樣也許能讓我們得到靈魂上的優越和人生路上的從容。
其實啊,不管是“靈魂安放處”還是“自我認同感”,其本質還是因為我們“缺愛”,或者說是“缺真愛”。
試問一下,當有一個人和你相愛,並且你非常確定,“你病他不離,你老他不棄。”
那麼,吸引陌生人的關注,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其實我們也不缺愛,因為我們缺的是真愛啊。
因此當我們用“忠貞不渝”的眼光去看待這個時代人的時候,你會發現,似乎、好像、可能、大概真的沒有人值得我們“誓死不渝”了。
如果不重新定義“忠貞不二”,我們甚至連最基本的三觀都搭建不了。
比如說,你可能接受不了離異帶孩子的女子。
比如說,你可能無法理解一個男人為何在一年內追過五個女人。
比如說,明明男人自己不潔身自好,偏偏嫌棄女孩不是第一次。
……
百度詞條成語忠貞不二,拚音是zhongzhēnbuèr,意思是意誌或操守堅定不移。忠誠堅定,永不改變。也指下屬對上層十分忠心。
其實“忠貞”是大部分人與生俱來的品質,我們隻是錯付了“忠貞”,沒遇到過“忠貞”的人,然後越來越不會相信存在“忠貞”的人了。
當然了,如果你拿“忠貞不二”按在愛情的寬架上,你是多半不會認可我的話的。
但你如果把“忠貞”按在“愛國”,按在“母愛”“父愛”上的話,你會不會對“忠貞其實是大部分人與生俱來的品質”有不一樣的豁然開朗?
其實忠貞沒那麼難。
難的是,我對你“忠貞”的愛,卻很難遇到且得到你的“不二”。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網絡時代,怎麼定義且適應我們的“忠貞不二”呢?
沒有第一次不是輕佻。
談過幾段感情不是什麼隨便。
離過婚也不是什麼不忠貞。
我來告訴你,什麼叫不忠?
我和你在一起了,我卻始終偷偷和前任保持聯係,甚至還常常給她打錢。
這是不忠。
我和你在一起了,我卻下載軟件加人好友,和彆人曖昧不清,把我們共同經營的財富打賞給彆人。
這是不忠。
我和你在一起了,我卻風流成性,出軌尋歡。
這是不忠。
你和我在一起了,你卻和我同床異夢,和野男人曖昧不清,或藕斷絲連。
這是不忠。
你和我在一起了,可你在生活中卻天天埋怨抱怨,在外人麵前你時時對我諷刺挖苦。
這是不忠。
你和我在一起了,可你卻給我戴綠帽子甚至還生了一個不是我的孩子。
這是不忠。
離過婚,打過胎,有了孩子,都不是不忠。那隻是你不幸,隻能說明我運氣不好,不能在你最好的時候遇到你。
但隱瞞事實,消費愛情,套路人心,朝三暮四,騎驢找馬,就是不忠。
如果不愛,那就理智分手,乾乾淨淨開始,乾乾淨淨結束。
我們不能要求待在廁所裡人絕對乾淨,可誰願意自己成為被人帶進廁所裡的飯盒呢?
關鍵是,你還把我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