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隨筆!
人人都在說“安全感”,人人都想要“安全感”,可我問來問去之後卻發現,似乎沒有幾人真的了解什麼是安全感,或者說,沒有幾人可以把“安全感”概括好。
那什麼是安全感呢?
它應該是“走路會主動靠邊,不會有意走路中間”的自覺。
它應該是“睡覺不自覺會擠到小床裡麵,不願掛在床沿”的習慣。
它應該是“走在懸崖峭壁邊,本能的會扶著峭壁或抓住繩子”的潛意識。
“安全感”就是渴望穩定、踏實、安全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要。
它是你對一個人當下行為的判斷。
更是以此對一個人的未來預判。
一個很喜歡你的男孩,相處之後,你發現他好吃懶做,眼高手低,打起遊戲可以通宵,上起班來抱怨無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關鍵他還沉迷於網絡賭博,大方的那怕自己吃不飽也能貸款給主播小姐姐打賞刷禮物。
請問姑娘,這樣的小哥哥你能“愛”多久?他能不能給你“安全感”?顯而易見是不能的。
因為他的未來,你很難說服自己他會有美好和幸福,你也能預判到,他對感情的“朝三暮四”和“狗改不了吃屎”。
兄弟你有一個年輕漂亮的女朋友,你很喜歡也想珍惜……可是相處之後你發現,她愛慕虛榮,攀比成性,閨蜜一波一波,藍顏一個又一個,陌陌探探都活躍,酒吧常出又常入,時不時還夜不歸宿。
請問兄弟,你為何會想和她分手呢?明明不舍,但和她在一起就是感覺心裡很累是不是?
因為你預判到她的不忠和背叛,因為她完全不能給你“安全感”。
那“安全感”和什麼東西有關呢?
和錢有關嗎?
有,也沒有。
一個“一無所有的男人”,自然沒有“身價百萬的男人”有安全感。
可是,一個“身價百萬卻五毒俱全、風流成性的男人”,也沒有“平淡的男人”有安全感。
物質是構建我們每個人幸福的基礎條件,但是不要忘了,我們最終是和擁有物質的人生活,而不是和物質。
若說身價百萬就有安全感,那百萬身價的人就沒安全感了。
因為身價百萬的我真把你帶到百萬行列之後,你就會發現我上麵還有“王百五”、“李千萬”、“劉過億”。
那真正事關“幸福”的問題就來了,那就是,“安全感”到底和什麼東西有關呢?
人品和“安全感”有關。
認知度和“安全感”有關。
愛好和“安全感”有關。
習慣和“安全感”有關。
你發現沒,能和“安全感”有關的,從來就不是東西。
當然咯,條件和“安全感”也是有關的,這的確不能否定。
可是你如果了解過“胡雪岩”的一生,再來對照馬爸爸和嘉誠叔,我想你對“條件”的認知會有一個本質的透視。
“爽姐”又美又富吧?可是她的人品和三觀顯然不能讓男人感到“安全感”,所以男人會對她的美會有“欲”,卻沒人會對她用“情”。
如果,我們無法控製、掌握某種“條件”,並且這種“條件”極可能對我們的未來產生無法承受的毀滅性打擊。要麼,這“條件”就不是“安全”,而是危險。
想想那些陪人一起玩,陪人一起樂,嫁過去卻陪人一起承擔千萬貸款的姑娘吧。
有人把“安全感”和浪漫的“儀式感”混為一談,這就有點像是站在“危牆”下背“論語”。
“安全感”和“儀式感”本質上是抵觸的,因為“儀式感”往往是以消耗“安全”為條件的。
“浪漫”當然是美好的咯,這無可厚非。如果這一生和一個完全不會“浪漫”的人生活,那該是多麼的無趣的事啊?
可“過度浪漫”確實是在透支未來安全度,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如果一段愛情,需要經營“情人節”、“黑色情人節”、“七夕節”、“六一節”、“母親節”……“聖誕節”、“愚人節”、“平安夜”……
試問一下,我該怎麼經營工作和生活,我又該拿什麼娶“女朋友”?
如果,一段婚姻需要這麼多浪漫的儀式感,而且還要綁架上“安全感”。
那麼,親愛的媳婦,孩子生病怎麼辦?你生病了怎麼辦?我沒錢你卻罵我窩囊了怎麼辦?
“儀式感”從來就不等於“安全感”。
“儀式感”是讓你感到被重視、被愛護、被關注,“安全感”是讓你感到踏實和安全。
早上你沒吃飯,我特意給你送早餐,這是不是對你的重視?
突然下雨知道你沒帶雨傘,特意給你送雨傘,這是不是對你的愛護?
察覺到你來了例假,不僅給你泡好紅糖水,還霸道的不讓你洗衣服、洗碗,這是不是關注?
“浪漫”也好,“儀式感”也好,需要在特定的時間裡花精力和金錢去策劃嗎?
生活是拍電影嗎?一定要美給彆人看嗎?
其實啊,“儀式感”一直都隱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所以才有“遇到對的人,一生都在談戀愛”這樣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