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隨筆!
美是男人捧出來的資源,也是男人讓它成為了競爭資本。
最後卻成為了男人的毒藥。
美是稀奇資源,卻不是稀缺資源。
你也許比很多人美,但肯定有人比你美。
當然了,會有很多人喜歡你的美,但不代表你能活的美。
喜歡你的美,是你的優勢;喜歡你的美,相處後卻不喜歡你這個人,這可能是因為你缺少內在美。
隻注重美的人,那是想的美,思想不可能有多美;隻喜歡美的人,那是認知的缺陷,他既難以忠於情,也很難把自己的未來經營好。
愛美是天性。
隻愛美,隻要美,卻是認知障礙。
因為在自然規則上,沒人可以一直保持美。
如果一個女人,隻注重自己的美麗,那她定是一個偽裝成“獵物”的獵人,趁著年輕,她自然能比不美的人得到更多方便和資源。
可是,你不要忘了,在時間麵前,沒人可以一直美下去,當她的美維持不了了,那她遲早就要把她得到的東西還回去。
於是,美,就變沒了。
如果一個男人隻愛美,那他注定碌碌無為。
這是非常容易推導出來的結論——
一、為了得到彆人的美麗,他必須不斷給予。
二、為了享受新鮮的美麗,他自然需要不斷舔舐。
三、為了美的欲望,他既要在花叢中尋覓,又得和很多同類競爭。
有了以上的三點,他的財力、精力、智力、時間甚至是生活,都會被不斷的、逐漸的稀釋掉。
所以,碌碌無為是必然的結果,保持平淡都需要祖上積德。
於是美變成黴了。
有個30歲的小姐姐對我說,她相信這世上好人多,她身邊就有很多人,隻是她沒看上,她相信她會遇到她的愛情。
她說她的要求不高,170以上,月薪一萬,大專學曆,有車有房。
麵對30歲的巨嬰,我什麼也不想說了,隻是默默把她刪了。
她的要求看上去都簡單,我就符合一大半,可她的認知並不符合正確的三觀。
最關鍵的是,當一個人有了標準的選項,那怕我符合條件,我也不會有什麼安全感。
比方說,我170月薪一萬,大專學曆,有車有房了。
那她若遇到165,月薪九千,211學曆,開南博基尼有彆墅的。我會不會被換?我都不拿每個選項都超過我的,隻拿某個選項超過我的,我都不會有安全感。
既然她的每個選項有了標準,那我這個人就抽象了。其實每個選項都符合的人應該是有的,問題是,如果我都符合了這些條件,我憑什麼選一個30歲的小姐姐?
我知道這世上有很多好女孩。
可如果我隻想找165,月薪五千,中專畢業且有存款的好女孩,那好女孩能多嗎?一定能遇到嗎?遇到一定能相愛嗎?
好女孩如果不喜歡我,那女好孩和我有什麼關係?同樣的道理,美女那麼多,如果美女不喜歡我,那她的美……和我有什麼關係呢?這是一個非常基本的認知啊。
我的認知告訴我,如果我的生命出現了一個德才兼備的女孩,那我就不該去要求她長的漂亮有條件……甚至於,那怕她腿腳不便,我都喜歡且珍惜。
這才是對“好女孩”的理解。
我相信,珍惜一個“德才兼備”女孩,她肯定也會珍惜我、尊重我,甚至會成為我人生的助力。
如果我一麵給“愛情、感情、婚姻和幸福”標準了選項,一麵卻說好女孩很多且我身邊就有,那我不是睜眼瞎就是愚昧無知。
越優秀的男人越有自知之明,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常識。所以,你不難發現相親市場的男人越來越少了。
男人到了30左右,就知道自己會貶值,所以更會想方設法的去增值。
可大部分女人卻意識不到這點,這也是我刪那位“小姐姐”的原因。
年齡到了,認知一定要跟上,不僅僅對人性要有一定認知,更要對自己有一定的認知。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所以我們有必要愛自己。
可正是因為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所以我們有必要把自己和彆人放在平等的位置去比較。
如果男人太自以為是,彆人就不會把我們當回事。
如果女人隻想被人當成公主哄,那她遲早會變成母豬被人拱。
如果男人過於追求美麗,那他肯定變成消費品。
如果女人想的太美,那她就不可能活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