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隨筆!
我們為何總感到迷茫,我們為何總感到困惑,我們為何總感到憂傷?
這明明不是我們追求的結果,為何結果總是事與願違?
我們到底是誰?
到底怎樣的我們才配得上我們的一生?
難道隻有卓越才配成為我們的一生嗎,難道隻有矚目才配成為我們的一生嗎,難道隻有富貴才配成為我們的一生嗎,難道隻有快樂才配成為我們的一生嗎?
合格的一生難道就不能有錯、有過、有悔、有淚、有苦嗎?
我們總在幻想明天的自己。
我們總在遺憾昨天的自己。
我們總在逃避今天的自己。
我們總覺得快樂很少很短暫,我們總覺得苦難很多很漫長。
在我們不注意的每一天裡,肯定有快樂,那我們為什麼不為快樂而快樂,卻要把贏過彆人當快樂?
在我們沉思的每個昨天,肯定有過不順心,那我們為什麼不把渡過阻礙當快樂?
我們對不起快樂,因為我們沒在意過它的存在。
我們也對不起苦難,因為……不能讓我們更美好的苦難是“白”苦難。
每個年齡段都有他特有的煩惱和迷茫——童年時煩惱於要回家;青少年時煩惱於要讀書;少年時迷茫於她不喜歡我;畢業時迷茫於何去何從……
每個過去的自己都是自己看不上的自己,每個幻想的自己都是自己想要成為的自己。
我們總在彆人身上找對比。
比的過心安,比不過心煩。
嘲笑彆人不如己,嫉妒彆人強於己。
我們在人潮中丟了自己,又在退潮後痛苦自己。
我們知道自己的名字,我們也能真切感受自己的痛苦,卻在很多時候不識自己、迷失自己、迷茫自己。
事實上每個自己都是真實的自己。
壞心眼的、純善的、幼稚的、沉穩的、迷茫的、哭的笑的,被誤解的,犯過錯的……這些通通都是這一生該出現的,隻有千姿百態才配組成一個有血有肉的我們。
為何一定要幻想完美的自己、編造美好的明天,從而痛苦自己呢?
為何要因不完美、不如意、不順利而痛苦呢?
我們追求幸福,就應該接受苦難。
我們追求快樂,就應該接受悲傷。
我們追求富貴,就應該接受貧困。
我們追求完美,就應該接受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