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隨筆!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單身狗厚顏試解惑。
愛情這玩意,說它容易吧,卻有無數英雄為其折腰甚至喪命,說它複雜吧,平民百姓也不是不能擁有。
其實愛一個人是件簡單的事,難就難在需要做到隻愛一個人;其實被愛也是件容易的事,複雜的是“被很多人愛”遠比“被一個人愛”要快樂。
複雜的從來不是愛情,而是人心;複雜的也從來不是婚姻,而是權衡利弊、計算得失後的勝負欲。
有關感情,百分之99的書籍說的都是故事的深情和語言的浪漫;有關愛情,百分之99的視頻拍的都是心眼和套路。沒人告訴你,愛情是有輪回的,也沒人告訴你,愛情是需要修行的。
理想主義者隻想它的美好,現實主義者隻算它的得失,浪漫主義者隻追它的美麗,利己主義者隻計它的虧贏。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獨一無二,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愛,獨一無二。
每個人都以為,愛過之後的痛苦,也是獨一無二的苦楚。
其實大家的苦大同小異,其實大家的痛殊途同歸。
因為愛情的曆程,其實是一樣的。
凡事都有開始、有過程、有結局,愛情自不例外。
一個美好的開始,往往可以決定姻緣的走向。
從主觀上講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選擇什麼樣的人,是良緣孽緣的分水嶺。
以酒吧女的身份嫁一個有家教、有品行的貴公子,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你待的地方根本邂逅不到這品種;以混混的身份娶一個有智慧、有涵養的高材女,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我身處的環境人家根本不會駐足。
從客觀條件上講在什麼地方開始,在什麼年齡段開始,以什麼方式相處,是決定愛情成敗的關鍵因素。
在某個培訓班上相識,肯定比在某個足浴店相遇更美好;在朋友聚會上相識,肯定比在派出所邂逅更美好;在大學裡相識,肯定比在酒吧裡點到你更讓人珍惜。
開始的地方不同,彼此帶入的角色就不同,帶入的角色不同,結果自然不同
在高中開始,肯定比初中生走的更遠;在大學開始,肯定比高中生更有可能結果;成為社會人後開始,肯定比大學生更有可能美好。
開始的年齡段不同,我們能承擔的責任和能掌握的權限就不同。所以不要糾結初戀,那個不美好的結果看似遺憾,其實也是必然。
一起督促考研的小兩口發了家,一起勤懇創業的小兩口買了房,一起上賭桌的小兩口敗了家,一起吃喝玩樂的小兩口綠了再黃。
以什麼樣的方式經營感情,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生活。以什麼樣的方式經營愛情,生活就會以相反的方式回饋婚姻。
人生是公平的,如果你隻追求快樂,那餘生便會還你苦難。
為什麼說我們這個時代是快餐時代?
因為很多愛情隻有開始沒有過程,因為很多感情開始了一下就不了了之。就像酒後遇到了老處男,還沒等你反應過來,他就穿上了褲子。
真正的愛情是有過程的,是有柴米油鹽的,是嵌入生活的。如果沒有,那便不是愛情,是過家家。
以過家家的經驗去要求“婚姻是怎樣怎樣的愛情”,那是不切實際的。愛情需要寒噓問暖,但生活更需要精打細算。
站在愛情上,我想死你前麵,替你擋災消禍;站在婚姻上,我更願意死你之後,就怕留你一人孤苦伶仃。
中國的男人自古以來都不怎麼利己,也不怎麼花錢在自己身上,這是受儒佛思想影響的。可如果愛老婆需要花錢向奶茶店老板證明,愛老婆需要花錢向燒烤店證明,懂浪漫需要花錢向花店老板證明,這其實就是以“過家家的愛情經驗”去證明中國式的浪漫。
“老板!你看,我老公也真是的。又在你這買東西了,你可要便宜點哦。”
愛情的過程有哪些呢?
它有四個過程曖昧、喜歡、占有,親情。
一、曖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