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雄!
道宗紮根東荒,已然是不知多少歲月前的事情。
久遠到而今青山現存的那些古籍當中,並無絲毫記載,就像是東荒那足足八道的土地,從出現時就應當是道宗所有。
整個東荒,無人不信道,這裡,遍地是玉虛宮那些畫像上的天尊的信徒。
跨入大易道的方塵,幾乎是進入城內的刹那,便對東荒的信仰有了更深的認識。
穿著各色道袍的行人穿行在大街小巷,看相的,算命的,各種道修的攤鋪之前擠滿了密密麻麻的人影。
依舊背著那柄驚蟄的少年,僅是在迎風城停留半日,便向著大易道更深處走去。
信仰遍布整個東荒的道宗,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實力最強也是而今的道門核心的玉虛宮,坐落在東荒正中央的守中道。
而除開玉虛宮外,東荒這塊道宗沃土,還有著其餘七處道家宗門。
簇擁著玉虛宮的四觀三宮。
大易道北鬥城的璿璣宮正是其一。
坐落於千山之上的璿璣宮,修行道法以北鬥星辰為引,宮內武修每每出山對敵,一招一式之間都有星辰幻象。
所以山下的虔誠信徒,也將璿璣宮稱為星宮。
而東荒更有傳說,久遠到不知多少年前,星宮內有著七位站在世間修行者頂端的星君,他們定天下皇朝秩序,安黎明百姓業基。
所以,璿璣宮的武修,既有背景又有實力,向來都心高氣傲。
因為幼時與璿璣宮長老結緣的餘慶,很早就來到了千山之上修行,但由於璿璣宮的修行法訣參悟不易,而今十四歲的餘慶也不過修行至第三境,還是個得與其餘師兄弟一齊清掃千山落葉的外門弟子。
寬闊的石階上,落葉本就不多,對身負武元的餘慶而言,清掃這千階石階本就是件容易的事。
在這個從小生活在千山之上的餘慶眼中,掃地這些容易的事,連同修行這種對自己而言極難的事,對璿璣宮那些更年長一些的師兄而言,好像一切都很簡單。
直到握著掃帚的餘慶,看到那個從山下一步步走上山頂的年輕劍客,舉劍嘯出一聲清越劍芒,璿璣宮內隨即響起六道鐘聲。
餘慶方才感覺,這個看起來有些沉默但很張揚的年輕劍客,給師兄們帶來了一件很困難的事。
正如老峰主所說,方塵的劍道需要在人世間靠自己打磨而出,所以,進入東荒的年輕劍客選擇了如十五年前的天下劍甲一般磨劍的方式,問劍。
“青山弟子方塵,前來璿璣宮問劍!”
這道以劍元擴散的聲音,很是清晰的響徹在千山之上,傳到了山巔那座璿璣宮的諸多武修耳中。
於是,整座千山因此而興奮。
如果說劍道的興起是因為某個劍仙曾經說過的,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那麼劍道的興盛,便是因為劍修當中代代相傳的劍道修行之法。
問劍。
劍修的傳統之中,隻要你的劍名氣夠大,你便能夠向世間任何一位劍客問劍,向任何一方宗門問劍。
雖然方塵的名號在大夏鮮少有人聽聞,但青山的名號卻無人未曾聽聞。
於是,璿璣宮為這個青年劍客,敲響了象征極高禮儀的六道鐘聲。
璿璣宮的山門之前,很快便聚集了一大批弟子長老。
而山門後的那方金碧輝煌的大殿當中,留著雪白長髯的老人緩緩睜眼,隨後看向身側的弟子。
“十一,此次青山弟子問劍,你去吧。”
盤坐在老人身後,一呼一吸之間皆有淡淡星光繚繞的少年聞言睜眼,隨後起身向著老人行以一禮,退出大殿。
劍修問劍雖是劍道傳統,但實際上真正能夠一路走來,真正向著如璿璣宮這等大勢力問劍的,實在太少。
天下這百年以來,各方大勢力湧出的劍修天驕,每一次問劍選擇的路實在都太過穩妥,由低到高,直至最後問劍青山。
而真正能夠完成整個問劍,打得天下同輩劍修皆俯首的,這百年中僅有陳劍聲一人。
而能夠首次問劍,便直接選擇璿璣宮的,也隻有青山。
“方塵是誰?為何青山這些年出名的弟子當中,未曾聽聞此人。”
“不知道,但能夠從青山出來問劍,想來實力也不可小覷。”
“縱然是青山弟子,但問劍的第一戰便選擇我璿璣宮,難不成青山劍修如此看低我璿璣宮?”
“的確,一個沒有傳出絲毫聲名的劍修,既然首戰便選擇了璿璣宮,那麼問劍一途便到此為止吧。”
“說的是,也不知宮內,此次會選擇那位師兄弟接劍。”
“竟然是十一師兄,看來這名青山劍修問劍真的就此結束了。”
擁簇在璿璣宮山門之前的年輕弟子們,見得方塵那副陌生的麵孔,一時間喧囂四起,隨後因為那位穿著一身雪白道袍的星宮弟子走出,淹沒在一片驚呼聲中。
方塵抬頭,與那位同樣沉默的白袍弟子對視一眼,各行劍禮。
“青山,方塵。”
“璿璣宮,衡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