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傾逐鼎!
曹操攻打漢軍營寨受挫,眉頭緊皺。
曹操問計於眾人。蔣濟猶豫道“大王,現在夏侯淵將軍麾下苦戰數月再加上奔波,已經是疲憊之師,街亭地勢騎兵無用。漢軍新得援軍,兵馬已經得到了休整,攻擊受挫,意料之中。”
曹操狠聲道“那該如何,失去南陽,再丟掉隴右和涼州,如此代價,我們承受不起。”
蔣濟道“大王,現在關中混亂,許多賊人趁機起事,導致關中混亂。
豫州稍稍安穩,現在反倒是朝廷,久則生變,既然拖在這裡無法進取,不如暫且退兵。
我們一退兵,劉備就會鬆懈,我們實力是劉備數倍,劉備經不起來回折騰,那時候我們選擇攻擊之處,則化被動為主動!”
曹操怒道“怎麼搞的,關中、並州十萬精銳,卻被幾萬賊軍攪得如此不堪。”
蔣濟小心翼翼的道“雖說十萬精銳,先前徐晃、張頜被調到南陽城下支援,精銳來回奔波,成為疲兵。魏延攪亂關中,糧道被斷,受製於此!”
曹操何嘗不明白,隻是心裡堵得慌。
忽然,張合請罪道“大王,此次並不是夏侯將軍無能,我沒保住糧道,還讓馬超此賊跑了!否則,失敗的就是賊軍了,還請大王降罪。”
郭淮也請懈怠之罪。夏侯淵在前線督戰不在帳中!
曹操扶起兩人道“你們先起來,這事以後再說吧!待妙才、子緒回來再說。”兩人拜謝。
蔣濟道:“大王,眼下該如何決斷?”
曹操道“必須攻下魏軍營寨,會和子緒,再商議進軍吧!”眾人應諾。
曹軍屢屢吃虧火木,想出辦法,曹軍督戰隊攜帶長叉,三人一組,火木打下來,上前叉到兩邊。漢軍不斷拋下火木,可惜曹軍人多,漢軍開始被動起來。
龐統修築好第二城後。給氐族大批糧草、布匹讓他們進山躲避!放棄營寨,魏延、趙雲退守兩座小城中每城萬人。龐統退走天水道堡壘中。
曹軍看見漢軍縮頭烏龜當到底,也沒法子!就在曹操在街亭時,隴西太守徐邈宣布投降,這引起夏侯淵派來增援的五百騎兵的不滿。
徐邈也不過多爭辯,派他們出城,隻要能帶回還在天水境內的曹軍自己自然不投降!曹軍騎兵前去打探,帶回夏侯淵退走的消息!
徐邈對眾人道“現在,我們內外斷絕,夏侯將軍能進來可站不住腳,無法擊敗劉備的兵馬!硬要堅守,最終苦的是百姓!”眾人無話反駁。
五百騎兵帶著不願意投降的人離開,徐邈投降,向寵進城撫民,拿過太守印蓋了個章,送給龐統。
龐統派人送給曹操!曹操看到龐統送來的天水、南安、隴西、金城、武威等郡太守印,歎道“隴右和涼州全部淪陷。”
站起身來道“再戰無意!”
咬著牙擠出三個字道“退兵吧!”眾將黯然,形勢不利,隻好默默準備,收拾撤退。
街亭孤懸,耗費巨大,憑借安定一郡無法供給,從關中運糧,糧道過長,終非良策!曹操用他的老辦法,強遷涇源、平涼等地百姓,將他們遷往安定郡治所臨涇以西。
僅留下數千兵馬把守,等於放棄安定郡以西半數土地。由於放棄街亭,劉備可以輕易進入安定郡襲擾,分頭駐守絕非良策,不如索性不守。
曹操料定劉備極可能駐守平涼等處,向後作為街亭的前麵屏障,向前蠶食西麵臨涇、鎮原等城池。
這樣曹操可以在下次進攻時利用騎兵堵住街亭,斷掉平涼守軍退路,白白吃掉劉備的駐軍或者圍而不攻,引誘援軍。
當然,這有個條件就是臨涇等處要守好,免得劉備蠶食,進而威脅新平、北地等郡,曹操除太守鄒岐外,令司馬郭淮協同駐守!
曹操退回長安,稍作整頓,召集眾人議事。曹操問道“妙才折損多少兵馬統計出來了嗎?”
雍州刺史張既道“目前得知有兩萬八千兵馬,張頜兩次折了千人,關中各處加起來兩千左右。受傷不算!”
曹操點點頭道“折損的不少。”
張既道“我們是糧草所製,下官疏忽,魏延偷襲關中,以至於兵敗。”
曹操一擺手道“你不用替妙才開脫,你提醒他謹防子午穀,他卻隻派一千人,身為大將,處事如此不周密,防備如此鬆散,難逃其究。”
夏侯淵、郭淮、張頜等請罪。曹操看著請罪的眾將。心中明白,此次很難說是眾將指揮失誤。嚴格說來算是百密一疏,非戰之罪,隻是敗了就是敗了,必須懲罰!
曹操開口道“夏侯淵身為主將,未能及時防備賊軍,導致兵敗,降職一級,貶為平西將軍。
張頜輕視賊軍,導致兩次折損,貶為橫野將軍。
郭淮有罪,卻也有功,便功過相抵,不予追究。
費耀未能攔住常雕,導致魏延逃離,念及頗有戰功,暫行現在職權,戴罪立功。
張既保衛長安識破奸計,勸諫子午穀重兵把守,采取措施安定關中,賞金五百,以示嘉獎。
督軍杜襲,破賊有功,升為中軍師,賞五百金。”張既、杜襲正要推辭。
曹操一伸手道“決定已下,不得更改。”眾人拜謝。
曹操忽然生硬的道“妙才、俊義,太平日子過久了,懈怠了!這一次的敗是教訓,都記住了。當年青梅煮酒劉備與我並稱英雄,看來我眼光很毒呀!
幸虧劉備實力沒有到無法控製的地步,要是再有幾萬人,關中就也不是我們的了。我說這話不是隻對你二人說的,也是對我自己和你們所有人說的。”眾人應諾。
曹操道“妙才、俊義,你們速速分頭平定關中亂像,關中下一步會是我們收複隴右、涼州的跳板,也會是劉備下一步的目標。必須穩定,明白了嗎?”夏侯淵、張頜等齊聲應諾。
曹操一揮手道“你們去吧!”夏侯淵等退下點兵。
蔣濟、張既、杜襲留下。曹操按著太陽穴道“下一步該怎麼走?你們有什麼高見,隻管說來。”
三人彼此看了一眼,蔣濟先開口了道“魏王,劉備此次取得隴右和涼州,又取得襄陽、南陽,這些沒有個三四年絕對消化不了。
所以三四年他不會再發動戰爭,我們呢,地大物博,此次失利,主力還在,隻要半年甚至四五個月,就能再次發動戰爭。
劉備看似實力大增,卻沒有那麼大的胃口,吃不下這些,要麼噎死,要麼撐死。有限的兵力守衛巨大的地盤,隻會導致實力分散,被我們個個擊破。”
曹操點點頭,蔣濟繼續道“此次交戰,一來我們侯音叛亂,我們沒有準備,倉促出兵。
二來劉備占據主動,我們被動進攻,騎兵跟本沒發揮機動性衝擊性的優勢。
第三過於依仗孫權,導致先頭數萬兵馬白白折損。反觀劉備,南陽、隴右兩處隻是一個字拖。從開始拖到最後。
劉備軍事上並沒贏,他贏的是戰略,我們被牽製疲於奔命。”
曹操大笑道“不錯,這場仗打得太窩囊了,子通所言甚合我意。好,那我就再聚兵馬,好好和劉玄德較量較量。這次我們可要好好準備,不能空勞無功。”
蔣濟道“下次主動權就不會在劉備手中了!”
曹操大笑道“不錯!”。
南陽城下,劉備收到隴右捷報後大喜,傳閱眾將。眾將稱賀。
劉備喜道“隴右和涼州的手,我們是不是該收兵了。”
法正道“是該收兵了,我們的目的已經達到,該鞏固戰果了。”
劉備嗯了一聲,問道“眾位將軍有何高見?”
張飛跳出道“大哥,眼前的曹兵怎麼辦?”
法正道“眼下,我們還沒有能穩吃他們的實力。”
張飛撓撓頭答應了一聲。眾將也就不再言語。
劉備微微一笑道“那我,我們收拾退兵。”眾將齊聲應諾。
劉備退到樊城,任命各處守備。關羽之前遙領襄陽太守,現在實坐襄陽太守,駐守荊州。劉備讓關羽從江陵移屯襄陽掌管兵馬,掌荊州事務。
封甘寧為江夏太守,移屯巴丘,換回泠苞、程畿。半數益州水軍也撥給甘寧彌補損失。
糜芳領南郡太守不變,潘濬加為輔軍中郎將,二人掌管南郡、荊南四郡政務以及糧草、器械、兵員等的調配支援關羽!
這樣的安排考慮到糜芳、潘濬等和關羽關係緊張,那就分開!關羽在前麵頂著曹操軍事為主,潘濬他們支援!政務為主!
關羽無法領荊州牧的名號,卻是貨真價實的荊州牧,除了江夏郡,其餘都在劉備手中。
劉備提拔龐德為奮武將軍,實領南陽太守,分兵一萬把守南陽,隨軍糧草、器械全部囤積南陽。眾人雖有劉備提拔魏延在前,不過大膽提拔龐德還是驚訝!龐德感激不已,言要誓死效忠!劉備多加勉勵。
封關平為牙門將軍,其餘廖化、趙累、王甫等具有封賞。
劉備將之前關羽派到成都,被自己留下的楊儀楊威公也留下輔佐關羽!
分出三萬兵馬與關羽,之後與關羽分手,領兵回漢中。
曹仁、徐晃因為曹操不在,兵力也不占優勢,虛張聲勢包圍南陽,並不進攻,龐德在城中也沒有理睬,曹仁數日後也退回。
劉備撤兵漢中,諸葛亮在南鄭迎接,劉備親自拉著諸葛亮的手道“若非孔明為後援,我安能從容破曹!”
諸葛亮拜道“主公知遇之恩,某當以死報之。”
劉備扶起諸葛亮道“孔明要輔佐我成就霸業,豈能輕言生死。孔明調配兩川兵馬。更練出連弩、鐵車兩支精銳,幸賴他們和曹操的爭鋒才沒落大下風!”
劉備攜手諸葛亮,眾人一起進入南鄭。諸葛亮已經置辦好酒宴,眾人自然是一番慶賀。
筵席完畢後,眾人都離開休息,隻有法正留了下來,劉備問道“孝直有什麼話說。”
法正道“主公,恕在下冒昧,主公準備怎麼封賞眾將?”
劉備一聽,咯噔一下,明白法正是在向自己暗示稱王,便到“孝直你的意思是。”
法正道“此次交戰,立功者甚多,可封賞已經接近目前官職的頂峰,眾位將軍舍生忘死,不就是為了封侯拜將,名留青史,主公不能再拖延了。”
劉備停了片刻道“待問過孔明、士元、永年再議可好!”法正立即應諾。
數日後,留諸葛亮、法正在南鄭,自與張飛進入隴右,龐統等在天水迎接劉備,劉備宣慰投降官吏,撫慰百姓。
親自趕到街亭觀看,趙雲、魏延尚在駐守,劉備到達後親自觀看街亭戰場後,問了五十天來的戰況,感歎道“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趙雲忙道“雲豈敢主公如此讚譽,街亭還是失守。在這街亭因為襲營白白折損了兩千將士,還請主公責罰。”
劉備大笑道“何出此言,戰場你來我往,各有勝敗,隻要大局不失便是勝利。
你匹馬單槍指揮兵馬頂住了曹軍,否則文長就危險了。看來老把你留在我身邊當護衛有些可惜了,子龍足以獨擋一麵。”
趙雲道“主公隻管吩咐雲,雲隻管儘心竭力做好,並不在乎什麼可惜不可惜。”
劉備笑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亦屬子龍。”
魏延請失軍之罪,劉備道“我知道此事!文長既然已經知錯,那要好生反思!論你得失,功過相抵!”魏延應諾拜謝!
在街亭會見氐族首領,授予他們印信,賜予各種賞賜。
當晚,劉備在街亭大營準備好了慶功宴,招待眾將。
張飛、趙雲、魏延、王平、張翼等將紛紛入座。眾人飲酒歡慶,劉備道“此次征戰隴右、涼州,眾位將軍辛苦,來,備敬各位一杯。”
眾人紛紛舉杯飲儘美酒。龐統客氣道“這是我等分內之事,我等征戰隴右及涼州,總算是旗開得勝,不負主公所托,多虧主公纏住曹操主力,我等才能這麼順利的拿下隴右和涼州。”眾將一齊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