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引大軍分兵三路,一路北攻安定郡作為疑兵吸引劉備注意。一路沿渭水披山斬棘,詐做疑兵試探,讓隴右警覺,分派精兵把守,這一路也是虛招,吸引賊軍注意力便可,讓隴右無法分兵增援武都、陰平。
第三路大軍兵發武都、陰平,迅速拿下兩郡後,老臣乞求精兵萬人為先鋒,出祁山直插天水,掩襲上卦,拿下上卦,等於可以通過渭水運送物資。之後分兵蠶食各郡。
如此,隴右不難平定,隴右一定,涼州就會支援,我們做好準備,敗其援軍,乘勝追擊,反手可得涼州。”
曹丕大喜道“老將軍真妙計也。這簡直是關門打狗,賊兵一個跑不了。”
夏侯淵道“有件事挺可惜,大王派人招誘羌氐,沒想到這些人成事不足,有幾個人立馬反叛。”
曹丕臉色立變道“陳矯呢?我不是讓他派精細之人前去嗎?怎麼做事的?”
夏侯淵道“大王息怒,這不能怪陳矯。羌氐反複,不看形勢,這也算意料之中!”
曹丕問道“子通、仲達以為如何?”
蔣濟道“夏侯將軍謀劃妥當,是上上之計,隻是恐怕涼州沒那麼弱。劉備這幾年開發展迅速!現在有二心的羌氐被討平,局勢不利於我們!”
曹丕道“無妨,劉備剛剛和反叛的羌氐大戰,總會折損兵馬,耗費糧草。我們不能給予他喘息之機。這次我可是調集三萬騎兵,夏侯將軍,這些騎兵你為主統率,擊潰涼州兵馬。”
夏侯淵道“必不辱使命!”曹丕勉勵一番。
曹丕令大將於禁統兵一萬佯攻安定郡。張頜詐做沿渭水進攻天水。曹丕自引大軍直撲陽平關,騎兵以極快的速度,取道攻打下辯,武都太守鄧銅據城守衛,曹丕大軍二十萬,豈是武都數千守軍可抵擋的了。
曹丕派使者勸降,無果後,揮軍攻城。本以為一戰可下,卻不料意外的攻城受挫。武都郡和陰平郡雖然不是什麼人口眾多的郡,卻多是羌氐等雜居之地,民風彪悍,再加上劉備實行的撫慰的策略,使得羌氐多向劉備。
武都郡兵馬雖少,彪悍的羌氐之民拿起刀槍協助守城。武都太守鄧銅憑著城池,打退了曹軍的數次進攻。
曹丕包圍武都後,分兵曹真取陰平,曹真先是派出使者許之重利,然後耀兵城外,曹軍數萬大軍,聲勢浩大,喊聲震天。
曹真買通陰平太守左右數名親信,趁機說服陰平太守投降,陰平太守本來就恐懼曹軍大兵壓境,再加上左右一勸,堅定了投降的心。
曹真兵臨城下不過十日,陰平便兵不血刃的拿下。捷報報與曹丕,曹丕大喜,令曹真屯駐陰平,截擊隴右之地漢軍的反撲。
曹丕重賞陰平太守坐個榜樣,派他招降鄧銅,陰平太守抵達城下道“魏王親統九十萬兵馬前來,大軍所到,無不納降,公儘職守土,已是不易,今內外斷絕。城必破,與其玉石俱焚,不如納降,保百姓安危。”
鄧銅想了一想道“公言甚善,可我恐有詐,公若有誠心,可入城相商。”
陰平太守聽罷,也不多想,一心要立勸降大功。應道“好,我這就進城。”
縱馬來到城下,見城門緊逼,便衝城上喊道“可開城門。”
鄧銅拿出勁弓,張弓搭箭指著陰平太守,陰平太守大驚道“公要作甚?我誠心而來,並無二心。”
鄧銅冷冷道“你不怕死嗎?”
陰平太守強自鎮定道“隻要能讓公見我至誠,何懼生死?”
鄧銅怒道“你既然能有不畏生死之心,為何不能儘忠報主。不戰而降背主尊賊竟然說什麼不畏生死,可笑可憐。”言罷一箭射死陰平太守。
鄧銅對陰平太守隨從道“你們把他的屍體搬回去,告訴曹丕,漢太守不坐他曹家的臣!”
城下陰平太守隨從慌慌忙忙的將陰平太守的屍體抬回。曹丕得報後道“真忠臣也。”
下令三軍開始攻城。鄧銅全力守城,曹丕依仗人多,輪番進攻,武都太守發動百姓輸送擂木箭矢等守城物資,救助傷者,使得守城兵馬能夠儘可能的投入戰鬥,所有壯丁全部參戰,如此竟然擋住了曹軍的攻勢。
曹丕已經拿下陰平,不願意在武都浪費太多的時間,自己率十萬兵馬圍攻武都,阻擋益州的劉備。
曹仁、曹洪、夏侯淵等統領大軍便要出岐山,攻打天水郡。大軍就要開拔,曹真自陰平傳來消息,陰平拿下,陰平羌氐的一些部族首領卻不受撫投降,有的鑄壘自守,有的撤往漢中,更有甚者搶奪曹兵,百姓多有跟隨。
曹丕得報後大怒道“劉備如何收買賊眾之心?”
接著道“子丹讓你來乾什麼,就為報告陰平的情況嗎?我不是讓他駐守那裡,他都乾了些什麼?”
使者道“曹真將軍發兵截擊撤往漢中的羌氐百姓,俘獲甚多,又剿滅襲擊我軍的賊軍,正在拔除一些不接受招降的屯壘。隻是不知道百姓如何處理,特來請示大王。”
曹丕聽罷胸中煩躁之氣舒緩道“既然抗拒本王的王師,全部遷到並州之地屯田,告訴子丹,敢反抗者,殺。”使者應諾自去。
旁邊蔣濟道“大王,如此會失去民心的。對我們下一步用兵收人心不利。”
曹丕道“武都、陰平兩郡是截斷漢中和隴右的要地,怎能不穩。而且這些人心向劉備,留著他們隻會是麻煩。不必多言。傳令,武都也依照此令,全給我遷到並州去,你負責此事。”
蔣濟見曹丕神色嚴厲,知道勸阻無用。便道“大王,遷徙百姓不是小事,希望大王親自坐鎮這裡。否則一旦事出突然,無法及時處理。”
曹丕道“能有什麼事?”
蔣濟道“遷移百姓至少一個月,而這一個月劉備必然趕到,如果百姓尚在遷移,劉備在趕來,會出大亂子的。”
曹丕沉思片刻道“好我知道了!”
曹仁統領曹軍十萬人自下辯北進,兵鋒直奔祁山堡,夏侯淵獨自統領三千騎兵,一夜疾馳百裡,兩天後抵達上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