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傾逐鼎!
雉縣以北,淯水西岸,徐晃、曹休指揮曹軍砍伐遮山和蒲崖山上的樹木。
曹休指著一處對徐晃道“公明,按照我們商定的,樹木都砍伐掉,並且用繩子支撐住,遠遠看著感覺這山上還是樹木林立!”
徐晃仔細觀察道“文烈,樹木要儘量貼著地麵砍,留下的樹樁高於地麵的話填上土壓實,免得到時候被樹樁絆倒。”
曹仁道“明白。”
頓了一下,曹休道“公明,賊軍會上套嗎?關羽身經百戰,我們想引誘其中計伏擊不易!
而且設伏的遮山和蒲崖山在淯水西岸,東岸則沒有利於設伏之處,若關羽靠淯水東岸行軍,那我們的算計怕是會落空。”
徐晃平靜道“我軍率先入據此處等待長途奔逃的關羽,以逸待勞對付倉促疲勞的賊軍可謂占得先機,如果這樣情況下不能取勝還有何麵目統兵?
所以必須打勝,取勝戰果也必然巨大!關羽勇武過人不假,但論起領兵交鋒,我徐晃自付不會輸給他。機會稍縱即逝,你我務必多費心思,抓住良機破賊,上不負陛下,下亦揚名立萬,威震四方!”
曹休聽完精神振奮道“公明好氣魄!”
徐晃道“趁著尚未有消息傳來,我們加緊完善,淯水河岸需多挖壕溝,阻礙關羽與馮習、宗預援軍會合。
還有,我剛想到這周圍凡是利於紮營的丘陵、高地等處馬上加以破壞掉,讓賊軍不能依仗地勢紮寨,若到需要強攻賊軍時,無營寨依托能極大減少傷亡。
張合兵馬一天後就會趕來,到時他統率的步卒留下,騎兵合兵有一萬五千,我們率騎兵前去消磨賊軍,遲滯退兵速度,耗損賊軍銳氣。
關羽南撤上將軍(曹仁)必定會警覺進而追趕,關羽退兵過慢則忌憚我大軍圍困,所以想要甩開追兵必定拋棄負累,糧草攜帶亦有限。
我們率騎兵騷擾,讓賊軍速度、精神和體力不斷消耗,全軍心生浮躁,渴求一戰擊敗我軍,順利退軍。我們就利用賊軍急於求戰之意誘其上鉤。
若關羽不為所動,我們按部就班,等待上將軍趕到,相持至賊軍糧儘,合力圍擊!”
曹休笑道“好計!”
徐晃道“想法可行,實現起來終究不易,努力慎行,以建大功!”
曹休肯定道“好,趁著現在有空,我們去將周圍地勢摸清楚!”
徐晃點頭道“走,看看去!”
甘寧、趙累、韓關、李征等率領四萬兵馬脫離陸渾,一路南撤而來,除去吃飯、睡覺和休息耗費三個時辰,其餘時間全都在趕路。
南撤時經過關羽、徐庶等的詳細考慮,雖然提前預測到沿著河流南撤極易遭遇曹軍,可多番權衡,結冰的河道有利減少避免四麵被襲,防備騎兵。
並且方便補充水源,縮少水的攜帶,減輕負重,河道宛如標誌物,與龐統約定的接應兵馬亦是沿河進軍,走下去必然能會合。
隻要正麵拖住曹仁主力,憑借四萬百戰精兵,結陣而行,縱使遇敵足以應付。
甘寧率全軍急速行軍,相對的無法保持陣型嚴密,為防止遇襲猝不及防,甘寧令韓關親自統領斥候和遊騎探路,斥候往來不斷的探聽回稟各種消息,凡是易於藏身或設伏處全部步行搜索,以保萬全。
遊騎則獵殺曹軍斥候,全力隱藏消息,避免過早暴露。
漢軍漸漸臨近,徐晃、曹休根據曹軍斥候帶回的情報和部分人馬未歸判斷出漢軍臨近。
在詳細了解漢軍布防,徐晃、曹休明白憑漢軍的謹慎,縱然獵殺斥候亦不可能完全藏住行蹤發動突襲。
二人索性將騎兵拉出來,大搖大擺的率騎兵奔向甘寧。
甘寧得報下令韓關撤回,留斥候繼續戒備四麵,甘寧指揮大軍止步,靠近淯水結成緊密的步兵方陣。
曹休令每三百騎兵結成鋒矢陣,錯落有致地自東、南呈般包圍狀,讓漢軍放眼望去騎兵綿延數裡,數量上使漢軍產生錯覺。
曹軍騎兵初始並不衝鋒改為緩緩加速,距離越來越近速度越來越快,對漢軍施以緊張的壓迫感。
徐晃、曹休緊盯著漢軍,曹休用馬鞭指著漢軍道“公明,賊軍反應夠快,方陣成型,強攻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