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上說‘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現在乃是清晨,賊軍一夜休息體力充足,我們不易與賊軍爭鋒。我們詐作衝擊,在進入賊軍弓弩射程後繞陣而動,然後退走。
賊軍見我部騎兵定然會嚴密布陣,全力戒備。我們衝擊一番遠遁休息,等賊軍卻不敢懈怠,需繼續保持方陣,這樣賊軍的體力和精力都會遭到消耗。
我們養足精神,再來跟賊軍對峙,待賊軍撐不住露出破綻一擊破陣!”
徐晃讚同道“正該如此!”曹休命令下達,曹軍發起衝鋒。
漢軍迅速用大盾、長槍長戟、弓弩結成層層防線待敵。曹軍眼見快要撞上來,猛然往兩側運動,繞陣射箭,大聲嘲笑漢軍。
甘寧不為所動,漢軍舉盾格擋流矢,布置弓弩手還擊,曹軍環繞半個時辰退走。
甘寧知道曹軍不會善不甘休,是想利用騎兵形成威懾,消耗漢軍。
甘寧不急於進軍,考慮到曹軍接下來會不間斷的前來襲擾,甘寧在方陣原有基礎上把軍隊進行排列
中軍由都督趙累統率一萬五千兵馬,中軍兵力多韌性強,使得曹軍騎兵忌憚,不敢冒險硬衝擊穿方陣,保持方陣一體。
甘寧令眾將士把攜帶的除鎧甲、兵刃等作戰所需外,其餘物品全部放到車杖上,減少所累。
命李征率五千弓弩兵行進在中軍東側,最外側交由韓關率五千兵步兵,保護弓弩手,若受騎兵攻擊,可依仗弓弩手的支援逼退曹軍。
剩下一萬兵馬靠西側淯水,這支兵馬與東側一般,不過因有冰麵作為屏障,其他三麵都有防備,曹軍騎兵縱然進攻亦不能從西側進攻。
他們不必像東側步卒全神貫注,相對的他們可以稍微鬆懈下來,保存體力,車杖、器械等也交由他們押送。
甘寧行軍十裡停下來,讓西側的一萬兵馬與東側的李征、韓關率兵的兵馬輪換,保證漢軍有時間休息,擁有充沛的體力和士氣。
甘寧親自率最精銳的五千兵馬斷後,防備曹軍進攻全軍背後。漢軍方陣布置緊密,各偏裨將校的任務甘寧再三交代,一切準備妥當,漢軍繼續南撤。
徐晃、曹休得報,率曹軍騎兵複來,二人商量已經商量妥當眼下首先考慮將漢軍從東岸趕過西岸。
當日,儘管沿途不斷遭曹軍騎兵的騷擾,騎兵在側翼向漢軍傾瀉箭雨,試圖使漢軍不斷應付,支撐不住方陣鬆散。
但甘寧、趙累、韓關等將校努力維持,確保了漢軍方陣的堅固。
曹軍騎兵在馬上不停的射箭騷擾,因為射箭時需解放雙手拉弓,全靠雙腿的夾力穩住身體,可馬匹行進顛簸,重心不自覺的搖擺,曹軍弓是良弓,箭乃利箭,勁力和殺傷卻都十分有限。
韓關率領的步卒不少人的凱甲上插了數支箭亦不曾倒下,行動依舊不受影響。反倒是漢軍要不斷舉著盾牌,保持人與人之間的緊密,體力消耗巨大,漢軍舉盾的手明顯慢慢往下,行軍速度越發遲緩。
漢軍並非一味防守,李征率領的漢軍弓弩手趁曹軍騎兵靠近,迅速向前插入韓關步卒中射箭反擊,漢軍有穩固的地麵站住腳瞄準,李征令每五人射向一名曹軍,三人射馬,兩人射人。
凡命中的曹軍皆是連人帶馬倒下,顯而易見,在對射中,漢軍的弓弩手在殺傷力上占據了上風。
徐晃、曹休有心理準備漢軍的方陣不容易突破,不料卻是一點空隙沒有,嚴密的陣型使得曹軍束手無策,漢軍向前行進十六裡。
徐晃不依不饒,夜晚調兵分批襲擾,不停派騎兵攜帶火把在漢軍紮營處來回奔走,有時射出箭矢。漢軍簡單的用輜重和車杖環繞,整晚戒嚴。
曹軍弓矢消耗巨大,徐晃事先早已收集,頗有儲備。不過局麵使得徐晃預見到對箭矢需求隻多不少,趕忙令相鄰的雉縣趕製箭矢,派人往豫州征集箭矢,以防短缺。
兩軍相持三日,第三日時天空下雪,寒風呼嘯,漢軍身披鐵鎧不能保暖,身體經受刺骨的寒冷。
在苦難的狀況下,甘寧往來奔波,鼓舞士氣,讓將士小步晃動身子取暖,堅持維持陣型和紀律,有條不紊地前進,曹軍無隙可乘。
徐晃、曹休心中是喜憂參半,喜的是三天來探明關羽不再軍中,憂的是關羽必然親自斷後,曹仁大軍一時怕難以趕來,而自己無力撼動甘寧的方陣。
這般走下去不出兩日,其布局遮山的埋伏就要走過,局麵使得二人心中擔憂阻攔不住這支漢軍,他們需要考慮要不要下決心正麵與漢軍一戰。
甘寧心中亦是怏怏不樂,他知曉龐統約定過會派遣援軍接應,故每日不斷往南聯絡,不過徐晃布置完備,大小路徑,甚至叢林丘陵都埋伏著曹軍,逃回來的斥候將情況稟明。
甘寧聯絡不上援軍,軍中糧草不足六日,援軍不知在何處。再加上三日來在曹軍的襲擾下,漢軍鞍馬勞頓,軍中有人開始焦躁不安,不少將校也喪失耐心,紛紛求戰,甘寧全部駁回,好言安撫。
兩軍各懷心思,彼此忍耐,等對方的露出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