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傾逐鼎!
甘寧率漢軍南移,他迫切希望能在淯水河畔遇到趕來的援軍,對於兵力的加強、糧草的補充和士氣的振奮尤為緊要。
不過徐晃提前在淯水河岸挖掘的大量壕溝阻攔住漢軍行軍。甘寧探查四麵地勢,想要繼續向南行軍需繞過壕溝。
壕溝側近可謂是一馬平川,恰恰利於騎兵作戰,並且失去淯水屏障,由三麵設防改為四麵受敵,壓力頓增。
甘寧考慮到既然曹軍挖掘壕溝,本意就是要改變漢軍行軍路線,若繞行怕是有詐。
顯然填平壕溝亦不可能,且不說沒有填塞物,光是時間和將士體力的消耗不是甘寧能承受的。四日來嚴密的行軍使得漢軍不能好好休息,將士多少露出疲態。
甘寧眺望遠處,隱約可見曹軍斥候遠遠盯著,等待漢軍作出反應。甘寧轉而看向西岸,西岸沒有壕溝,亦沒有兵馬布防。
甘寧卻感到一絲異樣,曹軍能煞費苦心在東岸布置,怎麼會遺漏西岸,曹軍所謀在何處?
不過眼下甘寧沒時間慢慢耗出曹軍意圖,他必須選擇。
不少漢軍將校看出西岸安全,趙累、胡雄等將自然是紛紛進言“東岸不能行進,唯有到西岸方可充分利用淯水保護,繼續南下。”
甘寧見眾人根本不明白其心思,與他們說明又怕疑神疑鬼增加將士們的壓力,隻好下令暫且原地不動。
甘寧派韓關率斥候和遊騎驅趕曹軍斥候,打探曹軍騎兵在何處、曹軍其他兵馬有多少,並派斥候到淯水西岸探明情況。
一個時辰後,韓關帶回的消息全是斥候和遊騎未曾發現曹軍蹤影。
西岸探明的消息是土地平整,無壕溝等阻塞之物,但發現了曹軍布有警戒兵馬,兵馬有限。
甘寧與都督趙累、偏將胡雄商議道“趙都督,胡將軍南有壕溝阻攔,我們無法繼續在東岸依仗淯水進軍,現過淯水到西岸再行進軍是最佳選擇,按理說這沒什麼。
不過我感覺曹軍一攔一放像是圈套,好似故意敞口,逼我們按照他們的路走!”
趙累想了想道“甘將軍言之有理,可脫離淯水我軍四麵戒備,行軍速度和將士士氣消耗加劇。
我們與君侯分兵已經七日,當初商定的最佳退兵時機是十日內,約定日臨,而且我軍存糧不多,久拖下去利於曹軍不利於我!我剛才看了壕溝周圍的泥土,是新近挖掘的。
說不定是曹軍想攔截我軍速度,臨時起意緊急挖成的,而西岸尚未來得及挖掘。
再說曹軍騎兵數量幾日來已然摸清楚,隻要我們能保持住方陣,靠著西岸行軍,不怕曹軍耍花樣!”
甘寧穩穩心道“壕溝是新近挖掘,曹軍騎兵一直在與我們纏鬥,那挖掘壕溝的必另有兵馬,看來曹軍兵力亦不少,情況確實不樂觀!
幾日來援軍不見蹤影,南撤速度減慢,糧草所剩有限,諸多困境我心亂如麻,這可是四萬精兵,不得不慎重,自然是疑神疑鬼,反而不似以前敢打敢拚!”
趙累道“君侯和徐先生他們拖延住曹仁主力,然曹仁名將,終究會識破虛實傾力追趕,我們撤退的越慢,處境就越來越危險,將軍早做決斷!”
甘寧想了良久,目前也沒好辦法。下定決心,令漢軍離開東岸,全部到西岸去。
考慮到漢軍將士疲憊不已,而尚未明了曹軍動向,甘寧在西岸行進數裡,就地安歇,不再前行,修整起來,讓漢軍將士們補充體力,緩解數日來的疲勞,輪番吃飯、睡覺養足氣力和精神。
甘寧、趙累、胡雄、李行等分頭戒備。
徐晃、曹仁知曉漢軍走到其挖掘壕溝處,心中忐忑起來,漢軍如果繼續留在東岸,脫離淯水挺進,那他們唯有用下策,與漢軍交戰。
曹軍兵力近四萬,兼有騎兵,還有相當數量的屯田兵,正麵交戰並不畏懼。
所慮是徐晃、曹休都不願讓曹軍承受巨大的損失,而且漢軍在淯水河岸還有馮習的八千兵馬要防備,為了困住他們,不得已調集一萬步兵相持,隔斷兩支漢軍相同的可能。
如此一來,曹軍參戰兵力打折,極難全殲漢軍,那樣的話全局謀劃大打折扣,是徐晃和曹休不願意看到的。
當曹軍斥候帶回漢軍選擇過河的消息,二人大喜,這正是他們最期待的結果。
徐晃迅速派都尉孫英率三千步卒待命,等天擦黑悄悄渡過淯水西岸,離漢軍五裡處布下拒馬,挖掘壕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