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連忙給他遞過去桶讓他接著,然後又讓他不必再說,他都懂。
對安寧和王虎兩人來說,接下來要做的最緊要的事情就是醒酒,林凡去廚房找了點醋,給他們解酒。
又讓他們歇了半天,兩人的嘔吐感才終於退去。林凡又幫他們弄了點吃的,結果剛吃了幾口,他們就又吐了一次,全部都給吐了出來。最後也就隻能將就著喝了一點熱粥,才算是勉強恢複了一些體力,臉上也有了血色。
一直忙到了將近午時的時候,林凡才帶著剛剛恢複些元氣兩人走出營房,要開始著手準備以後的操練,製定接下來的計劃。雖說新的甲胄軍械還沒有到,但也不能因為此事就耽誤了操練。
接下來的幾日,林凡讓人到鎮上找木匠製作了大量的木製刀劍以及木製盾牌,以作平日裡訓練之用。這樣即可以減少危險,也能儘可能的在保證訓練效果的情況下避免傷了人。
若是隻有這些還是遠遠不夠,曆來戰場殺伐,戰陣皆是重中之重,更不能懈怠。
戰陣主要靠士兵們相互之間的配合,戰陣是否熟稔,關係著主帥在戰場之上調度是否能夠得心應手,也可說關係到每一個人的生死存亡。林凡此前雖然沒有帶過兵,但好歹師出名門,對此並不是門外漢,對戰陣自然也是極為看重。
如果不算上林凡幾人,把巡檢司上下都加在一塊兒,滿打滿算才不過一百二十人。
由於人數太少,又沒有馬,所以鶴翼陣,魚鱗陣,雁形陣等大陣就難以排上用場了,隻能舍棄不用。
而且,從上次林凡遇襲的時候,安寧帶隊馳援,安寧就看了出來,巡檢司眾軍的基礎太差,連最簡單的列隊行軍都難以做到,隊形不整,一路上稀稀拉拉不乏有人掉隊,想要一口吃成個胖子顯然也不太現實。
所以,安寧也隻能從最基礎的方陣、圓陣開始訓練。
這讓安寧私下裡找林凡嘀咕了好一陣子,頗有種滿腹才華不得施展的感覺。
所幸,方陣、圓陣乃是萬陣之基礎,有了它們,以後再訓練其它陣型就可水到渠成。
曆經千百年演變,軍中流傳的諸多戰陣皆靈活多變。戰場廝殺之時,陣法即可化圓為方,又可化方為圓;既能以小隊為基礎組成小陣,各自為戰;也可陣陣相和,組成大陣,統一調度。
而淮南以及江南之地,山地丘陵眾多,地勢起伏不平,湖泊江河縱橫。這樣的地形,不利於大軍展開陣型,騎兵在這裡更是無用武之地,也算是彌補了巡檢司的一個短板。
針對這種情況,與江源鎮鄉勇一樣,巡檢司訓練最多的還是雙行陣。
雙行陣,乃是數十年前本朝名將鎮海侯陳定方所創。
陳定方出身將門世家,祖上是開國功臣,最後在征討外族是殞命沙場,太祖憐其忠勇,封其為明威將軍,並恩準其後人世襲罔替。
陳定方少年喪父,年紀輕輕的就襲了父職,投身軍伍,自此是南征北戰,戰無不勝,從而被世人譽為一代戰神。後因平定為禍東南數十年的海寇而被朝廷封為鎮海候。
早在嘉祥年間,東南沿海一帶匪寇猖獗,聚眾數萬,屢屢進犯內地,燒殺劫掠,殺人無算。
在海寇勢力最盛的時候,甚至一度打到了金陵城下,官軍莫能與之相抗,往往一觸即潰。
一直到陳定方受命出任寧國軍主帥,情況才有了好轉。
陳定方常年率軍與海寇作戰,他根據南方地形以及海寇作戰方式的各種特點,遂創出了雙行陣。
雙行陣,陣形是以十二人為一隊。其中,隊正在最前方,此外還有長牌手和藤牌手各一,再往後還有狼筅手和長槍手,以及短兵手,甚至隊伍最後麵跟著的還有夥夫。
各種兵器之間分工明確,每人隻要精熟自己那一種的操作即可,有效殺敵關鍵在於整體配合,令行禁止。
不僅如此,雙行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
雙行陣可大可小,作戰靈活,極為適合南方的山地水澤作戰。正是因為此陣,陳定方的寧國軍才能往往以寡擊眾、以弱勝強,每戰皆殲敵無數,而自己卻能傷亡甚微,不過才寥寥數人。如此戰果,真乃是古今未有之事。
也正是憑借此陣,寧國軍無往而不利,才能八戰八捷,徹底平息了海患,保住了東南沿海各道不受海寇侵擾。
江南之地富庶,乃是朝廷的稅賦重地,正因為江南穩定,朝廷才有財力平定了接下來的西南叛亂。以及直到現在,江南還在為朝廷源源不斷的財力物力支持,朝廷才能在北疆戰事及各地叛匪作亂中苦苦維持。
林凡的先生對鎮海候推崇不已,對其所創之雙行陣更是不吝讚美之詞。
在從小的耳濡目染之下,林凡等人對雙行陣可以說是極為了解,對各種陣型變化演練早已熟記於心,訓練起來也可以說是得心應手。不至於隻會空想,做起來卻無從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