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這些之後,車廂內陷入了詭異的沉默,一路上父子二人各懷心思,也都沒有了說話的心情。
就這樣一直到回到了家裡,兩人都沒人再開口。
然而在下車之前,父子兩人都不約而同的掃除了車廂裡的沉悶,把笑容又掛在了臉上,以最好的狀態去麵對家人。
接下來的幾天,雖又發生了許多事情,隻是大多都在林凡的預料之內,再沒起什麼波瀾。
王士及因死罪入獄,內閣首輔的位子空了出來,跟在王士及屁股後麵、盯著這個位子許久的次輔李若溪終於得償所願,得以抬升為首輔。林汝賢也正式的入閣理政,算是進入了大雲王朝的權力中樞,成為真正的朝堂重臣。
由於原遼東總督方平被革職下獄,在一次議定遼東總督新人選的禦前內閣會議上,林汝賢向皇帝舉薦由淮南道總督石秋鳴擔任遼東總督,總理遼東軍政之事。
在經內閣商議之後,最終由趙桓拍板,定下了此事。至此,遼東總督都人選敲定。
而正如林汝賢所料,方平雖被下獄,然而暫時性命無憂。不過這麼大的罪名在身,朝中官員和京畿百姓又對他恨得要死,所以他一時半會兒肯定是在牢裡出不來了,隻能老老實實的在詔獄裡待著。
隻能等著以後局勢有變,朝廷必須要用人的時候,看陛下會不會想起來還有這麼一個人,將其重新起複。
至於空缺出來的淮南道總督之位,中原道總督周暢平亂有功,需要獎賞,興王軍的不少餘孽也分批逃進了淮南道,也要加以清剿。
為了方便調度,淮南道總督便暫由周暢兼任,等以後有了合適人選,再行任命。
周暢也就成了朝廷裡唯一一個身兼兩道總督的官員,這是開國以來都未有之事。因此任命一出,便震動了朝野,周暢其人雖不在京城,風頭卻一時無兩。
除了這些大事,朝廷對淮南道勤王官軍的軍功封賞也下來了。
安寧、陳方舒和王虎三人都官升三級,成了從五品的武略將軍。
李青山終於評上了他心心念念的正式官職,而且因為他的秀才身份,授給了他一個文官。雖然隻是九品的將仕郎,但好歹入了流品,算是讓他徹底擺脫了曾經山賊的帽子,走上了仕途。
何方上次永陽之役便立下功勞,隻是不夠賜予官身,這次也修成正果,成了正六品的昭信將軍。
雖說還不如安寧他們,但對於原本一輩子也不可能獲得官身的他來說,這已經能讓他做夢都能笑醒了。
就連年紀尚小的周遠誌,也因敢打敢拚,在這一戰中一直護衛在林凡跟前,殺敵數人,表現亮眼,被朝廷授予了從六品的忠顯校尉。
相比之下,鄧文通和曾涼這兩位五品參將的提升就沒這麼大了,隻是從五品升為了正四品的明威將軍,才不過提升兩級。要知道除了剛被授予品級的李青山等人,包括林凡在內的其他人,都是連升數級。
但他們也都明白官職越高越不好升的道理,因此倒也沒什麼怨言。
隻是從林凡到他們,無一例外授予的都是散階虛銜。
朝廷的用意很明顯,就是他們以後就都跟著林凡了,隻有林凡的正式官職下來了,他們才會被按照品級,任命為相應的職位。
除了上麵提到的這些人之外,軍中還有不少人被朝廷賜予或者追授了官身。比如死在棲靈鎮之戰的賀呂,就被追授了七品官身。
就算功勞不夠,沒有得到官身的,凡是在這一仗中活下來的士兵們,也都多多少少的往上走了一些。
經此一役,原來的普通士卒現在大多成了伍長、隊正,隊正則成了標長。
然而此戰淮南道官軍傷亡太重,空有編製而無人員,他們的那些所謂官級,也都是空名而已。隻能等各營重新補足兵員,他們才能算名副其實。
在官職之外,為示朝廷恩典,還有著其他的賞賜,也都隨著吏部還有兵部的公文一起送到了淮南道官軍暫時駐紮的營地裡。
這些賞賜包括過冬之用的糧草被褥,以及大量的藥材,以防止這些來自南方的兵丁們不適應北方的寒冷,出現大麵積的傷寒。
這些其實都還好,士兵們就算不心懷感激,卻也都能感受到朝廷的好意。
不過有一件事就讓大家很難接受了,在軍中引起了不小的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