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教科書!
yy公司老板同意了顏龍的建議。
以公司領導小組名義介入服裝廠管理,看起來是比較合適,倆位業務老總作為小組成員,他們熟悉服裝行業,正好彌補顏龍沒有服裝行業經曆的缺憾。
而且服裝廠的情況也越來越糟糕。員工成群的來公司人力資源部要求離職,工廠不良品比率增高,沒人願意做返工活,次品堆積成山。部門經理、班組長等中基層管理人員,脾氣變得暴躁。業務、采購、技術、裁剪、前道、後道各部門相互埋怨,推諉責任,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非服裝廠總經理胡功成無能,隻是他的消極,激發了積壓已久的負能量,讓很多不良現象爭相浮出水麵。
2018年1月29日上午,顏龍搬進服裝廠總經理辦公室。第二天,胡功成就不來辦公室上班了。
任何事情的發生,不會隻有單一的原因,不但有前因後果,而且是多種因素綜合而成。
老板決策、高層規劃、中層執行、基層響應、員工感受。自上而下必須一氣貫通,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那麼這個問題環節,就是決定一桶水高度的短板,其他板塊再高再強都是白費。
顏龍知道自己不是神仙,能夠傾刻間改變服裝廠亂象,但他知道自己能為服裝廠做什麼,首先是穩定全軍人心。
服裝廠總經理辦公室在公司三樓,比顏龍一樓朝北的辦公室氣派多了,整排朝南玻璃窗戶,北邊落地玻璃幕牆,走道上來回走動的人,可以清楚看到辦公室內。
顏龍叫上兩個保安,一個清潔工阿姨,花了一個上午,對辦公室進行重新布置和打掃衛生,桌子沙發下麵掃出一大堆煙殼煙蒂打火機等雜物。
搬出一對單人沙發和茶幾,換進來一張小型會議桌,擺上去年十一節,自駕去景德鎮遊玩時,同去的三個徒弟送他的那套漂亮茶具。
每天上班後十分鐘,公司行政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準時到他辦公室開例會,顏龍聽取彙報、布置公司行政和人力資源工作。
顏龍認為,上班時間會更改,上班後十分鐘定義,不受其他因素影響。
服裝廠管理會議,每周一下午三點,在總經理辦公室對麵會議室召開,與會三十多人,顏龍簡稱b級會議。
a級人員是顏龍對服裝廠組織架構調整後,三大中心四個分廠的負責人。
yy公司老板一直想在服裝廠實行“阿米巴”。他把管理拆分為技術部一部二部,采購,倉庫,裁剪,印燙,配送,前整,後整,八條吊掛流水生產線,品管,包裝等二十幾個單位。
邊界太多,定義複雜,又沒有這麼多能負起責任的“阿米巴長”湧現,業績考核指標定不準,推不出,導致半年多來山雨欲來風滿樓,人心惶動,沒有行政人力資源管理經驗與能力的生產老總,自然而然夾悶在其中。
既要順應老板意願,又能改變服裝廠現狀。顏龍提出扁平化管理建議,即總經理管理a層麵,a層麵管好轄下的b層麵,b層麵管牢自己所在的團隊,上下三級層次分明,節奏輕快。
技術一部二部,加上材料測試成立技術中心。裁剪、倉庫、配送、印燙合並為配送中心。采購部門改稱采購中心。八條吊掛流水生產線,算上前整、後整,兩條設一個分廠。品管部、生產調度、總經理室人員組成管理部,顏龍親自負責,打包發貨組,管理部直接管理。
企業管理有三條從上往下平行線。
第一條組織架構,按企業運行內容切段劃分,從市場調研,原料供應,到售後服務,社會回饋,不能有遺漏。
第二條人員結構,在組織架構確立基礎上,把最適合負責那一段的人員,選出來填進去,以事找人,萬不可以人找事。
以人找事,看起來人儘其才,頗為合理,但很有可能,人都找完用好了,仍有事情沒人在做。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先列出長期的臨時的,所有要做的事,然後找合適的,能勝任的人去擔當。
這樣做的結果,要麼事情沒了,人有多;要麼人都用完,事還有。那麼,還有什麼事需怎麼樣的人來做,甚至是該裁誰,變得清晰,招聘要求信息也能準確明了。
第三條薪酬福利,在人員結構完成後設計薪酬,什麼職位什麼工資,級彆不一樣,工資有高低,升級及時加薪,降級馬上減收入。崗位不同工資結構不同,計件員工收入不固定,銷售人員浮動百分之六十,技術研發團隊重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