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炬聽著也是頭皮發麻,由於拆除了隔音設施,高速氣流打在飛機表麵的噪音雜亂而清晰,給人一種飛機要散架的感覺。
而六院買k120的事也被擺出來了,很明顯上級的意思是這都不行的話就要懷疑你是不是故意怠工了。
六院八院麵對大佬的壓力不敢說不,硬著頭皮接了下來。
林炬背靠機艙坐著,感覺飛機好似已經豎了過來,全靠安全帶拉著。
“各位乘客,現在可以解開安全帶了,我們有28秒時間,請保持在座椅周圍,有任何不適隨時說出來!”
一架純白色看起來就有年代感的飛機一會兒從雲上衝下來,然後又迅速爬高,過一會兒再度俯衝。
好在沒過一會兒,艙內的廣播就響了起來,表示飛機即將開始俯衝,俯衝後不要擅自解開安全帶,隻有基地陪同的人員表示可以後再解開。
“啊啊啊……鄧大哥伱彆說了,我感覺我腿也開始重了!”
……
但還沒來得及細細感受,訓練員已經主動靠近四人,將他們固定在座位上,因為第一次俯衝已經快要結束了。
至於其他型號的團隊則給了兩條路:一是在已經確定的構型上研究怎麼複用,二是推倒重新設計一款定位相同的可重複使用火箭。
十幾秒後,已經遠遠超過雲端的圖154壓低機頭開始俯衝,林炬剛開始還感到飛機和過山車一樣急速下降的加速度,但隨著飛機不斷加速,很快就發現作用在身體上的重力慢慢減退,整個人開始變得輕盈。
隻有鄧磊跟沒事人一樣,還有興致看向窗外的景色,甚至輕鬆地打趣到:
老馬的空叉就是因為投資人多,才這麼有底氣一直炸火箭……吧?
不愧是60年代設計的飛機,這內飾……沒有內飾。
原本六院還在熟悉k120技術並嘗試改進yf100,現在直接立項未yf100k項目,要求指標對等k120v,一年內樣機試車。
當然,最大壓力的是六院。
這個循環持續了26次,有不少人都拍了照留念,發到了網上。
再用手撥一下艙頂,身體就開始自發地旋轉。
基地的王誌隊長飛行大隊隊長,往後不以軍銜稱呼,容易進去)非常熱情,非要帶著他一起體驗。
最遲兩年,要是搞不好那四個火箭項目的總師都可以把債賴在六院身上:看吧,不是我的問題,是沒有發動機啊。
但此時後悔已經來不及了,王誌和另一名基地飛行員駕駛客機,起飛速度遠超民航,才感覺飛機動起來沒多少時間,機頭就高高仰起,在三台索洛維耶夫d30ku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推動下,快速爬上天空。
“這角度絕對不到30,爬升不可怕,最害怕的是俯衝下降,你坐在露出半個身子的駕駛艙裡,以超音速向下俯衝,地麵在眼前急速放大,血液向雙腿流……”
還有,六院不是買了k120的技術?不管你怎麼搞,必須也拿出複用型號出來,供給cz6r使用,並且要求明年年末之前儘量完成一次成功回收。
為了方便訓練,增加爬升率,飛機進行了減重,機艙裡除了增壓設備所有無關的東西都被拆的乾乾淨淨:甚至包括地板。
林炬突然停住,腦海中浮現出了特拉斯的t型標誌。
誰說航天企業就要死磕發射火箭,也能用衍生技術賺錢養火箭業務啊。
感謝書友“諸天至尊天帝”的月票和“小輝不淘氣”的打賞!
求推薦票~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