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公司找到我說想為Stefanie發行一張英文EP時,我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擲地有聲的周易講述著自己的野望:“中國有句古話,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因此,我想用《Stefaniesong》這一張專輯來告訴那些對亞洲人心懷傲慢、敷衍、不理解有隔閡的製作人,告訴那些擁有亞洲歌手的公司——
“一個合格的世界樂壇應該是百花齊放的……”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那就是一個字:歐美樂壇的其他製作人實在是太排外太無能了!
捎帶著還揭開了歐美樂壇在周易自己獲得超級大成功後所一直避諱不提的話題:對亞洲歌手的歧視。
直接把這個西方媒體喜歡粉飾太平忽略掉的細節,以最直觀的方式在這場發布會上重新提起。
講道理,他這一次用詞還算是比較溫和的,沒有直接表態這是歧視。
雖然由周易這個已經登頂流行之王、榮封GOAT的人來說這個顯得有點可笑,甚至於是敏感肌小題大做,但從他拒絕諾獎後那鋪天蓋地的批評仿佛又能看出一絲正確性——
捎帶著,也引爆了關於這個話題正確性與否的討論。
《歐美樂壇對亞洲的歧視!斯派克再現爭議言論!》
《熱度與爭議並存,斯派克攻擊音樂製作人群體?》
《……》
“斯派克又在大嘴巴胡說八道了,真歧視亞洲歌手他是怎麼火起來的?”
“對斯派克這張嘴是真的又愛又恨,怎麼就不能少說一點這種沒頭沒腦的話呢?”
“但好像也有那麼點道理啊,除了斯派克誰還能說出第二個在美國出名的中國歌手嗎?”
“Elva啊。”
“她的主打歌不就是斯派克負責的?”
“不過斯派克這麼一說,現在歐美樂壇拋開斯派克以外,還有幾個能站穩腳跟的亞洲歌手?沒一個啊。就算寫不出好歌,不至於買不到吧?”
“這麼細細想來,難不成斯派克全部專輯都是自己給自己寫歌還是因為大環境逼迫的?”
“彆討論了,斯派克就是純純為了賣小女友賣專輯故意搞引戰噱頭而已,他都這麼說了肯定有人會關注馬上就發的先行單曲了,大家想聽聽看他嘴上說的這麼狂,實際情況怎麼樣。”
“怎麼就小女友了?”
“廢話,斯派克出道這麼久了,這麼多張專輯給這麼多人寫過歌,但唯一除他自己專輯以外擔任製作人的,始終都是Stefanie的專輯,沒有第二個。”
“斯派克還是太懂你國國民想看什麼了……”
一時間,輿論沸沸揚揚,歧視產業鏈再度甚囂塵上。
隻是這一次,亞洲樂壇被擺上了明麵。
這種動輒歧視的擦邊話術,還是太好用、太戳美國民眾的癢癢點了。
偏偏周易還自有一套自圓其說的驗證法。
這兩者結合,那就真是歐美最擅長的魔法互毆版本——就吵熱度這一塊確實學到精髓了。
周易的大話放出去,也讓11月4日《CallMeMaybe》的首發被萬眾矚目——
2006年11月4日,上午七點,這首爭議中的先行單曲,正式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