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壽寧侯!
張鶴齡很高興,沒想到這一屆的名次被自己的門生包攬前三,還沒來得及慶祝呢,就被弘治皇帝傳召去了宮裡。
弘治皇帝已經將張鶴齡當作自己的秘書了,有事不去找內閣大臣,第一個想到的卻是自己這個小舅子。
“天津府目前隻開設了一處港口,但是獲利頗豐,朕打算繼續拓建港口,你覺得如何?”
張鶴齡想了想,直接說道“臣覺得不妥,此時不宜過快擴建港口,還是循序漸進的好。”
弘治皇帝眼中閃過一絲詫異,問道“你不是支持開海嗎,怎麼現在反而如此謹慎?”
“陛下,凡事不可操之過急,海上貿易雖然獲利頗豐,但是也有一定的風險,比如說,海上風浪、倭寇,以及國外的形勢,都是不穩定因素,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步步為營,先圍繞天津港,加強造船工藝,逐步配備新型的武器軍火,然後再新設港口,向遠洋拓展。”
弘治皇帝點點頭,說道“你說的有道理,但是,開海已成定局,便不可太過保守,就算不開新港口,起碼要加快海船的建造,廣開航路,加快與海外諸國的通商。”
張鶴齡心說,你不是以保守著稱嗎,怎麼一看到有銀子賺,馬上就發生如此大的轉變,莫非這就是所謂的見錢眼開?
這時候,張鶴齡想到前不久李光頭送來的密信,說道“啟稟陛下,臣在海外的線人了一條很重要的信息,扶桑國近年來早已不臣,倭寇首領東野一郎便和扶桑國攝政王豐臣秀吉來往密切,豐臣秀吉於三年前帶兵攻占琉球國,迫使琉球國向其稱臣,並以琉球國為跳板,繼續東進,伺機攻占夷洲島。若是夷洲島被占,我大明的海上航線就會被人扼住咽喉,因此,臣建議加快研製新式火炮,武裝海船,打造水師,然後再拓展航路。”
大明建文三年,扶桑國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接受大明欽差冊封,自稱源義滿,向明朝稱臣,被明朝封為扶桑國國王,向明朝納貢。
永樂初年,倭寇過於猖獗,朱棣派鄭和出使扶桑國,看著這滿海的寶船利艦,足利義滿感覺自己稱臣的選擇是正確的,於是下令抓了二十多個倭寇,然後把這些個家夥放在一個大甑裡,活活蒸死了,表示以後對於敢於犯明朝國土的倭寇,抓一個蒸一個。
鄭和將此事回奏朱棣,朱棣對扶桑國“嘉其勤誠,賜王九章”,向足利義滿贈送了冠服,正式允許扶桑國十年一貢,正服使可達二百人,從此扶桑國正式成為大明藩屬。
然而,扶桑國接下來進入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國王失去實權,與大明的朝貢關係也斷了,明朝的皇帝感覺自己家的事就夠多了,也懶得幫他們操這份心,沒想到,如今的扶桑國竟然將主意打到夷洲島的頭上。
弘治皇帝沉吟片刻,說道“小小扶桑,不足為患,朕已經通知李東陽,派一艘寶船,向安南、呂宋一帶出發,與南洋諸國加快商貿往來。”
張鶴齡心說,合著我費勁口舌,全白說了?
看這個樣子,勸說弘治皇帝放緩擴張航路是不可能了,行吧,你愛咋辦咋辦,出了事損失的又不是我的銀子。
“隻是開海一事,仍有很多人反對,朕現在需要的是人才,是和你一般,不拘一格,勇於創新的人才,而不是那些頑固守舊之人,朕看你那三個門生就很不錯,可堪重任。”
張鶴齡想了想,回道“陛下,年輕人初入仕途,需要曆練,若是啟用毛憲清等人,臣建議讓他們從基礎做起,去天津府負責一些具體的事務。”
弘治皇帝白了他一眼,說道“難道你自己不是年輕人?你那門生,比你年歲還大些,你能做好,彆人就做不好了?”
“臣屬於天賦異稟,沒有可比性。”
弘治皇帝……
“陛下,您怎麼不說話?”
弘治皇帝臉上抽搐了一下,然後說道“毛憲清,任天津府通判,協助府尹李東陽推行新政。賀東來,任個主簿,負責出海通商相關事宜。至於楊懷瑾,任王恭廠主事,協助廠監,加快新式火藥和武器的研發。”
張鶴齡心說,好嘛,我就這三個門生,剛培養出來,還沒等他們回報師恩呢,你一鍋全給我端走了。
好歹給我留一個啊,要不然我的南山書院怎麼辦?